聚宝城南活动丰富多彩(鲤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洛阳古街正重新塑造业态
永春五里街举办“状元”游街活动
永宁古街曾是商贸集聚地
近日,泉州综合材料壁画作品《世界商埠》惊艳亮相第162届法国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大获好评。画卷中描绘了一千多年前世界商埠刺桐城聚宝街的盛况,市井十洲人在此齐聚,还描绘了古代的瓷器、织物等器具,令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法国时间6月28日上午,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前来参观沙龙展,他一看到《世界商埠》就感叹道:“有点像清明上河图啊!”
三年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宋元时期,泉州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马可·波罗游记》《伊本·白图泰游记》等都记录了泉州港口街巷的商贸盛景。那时,泉州港帆樯如云,一艘艘满载丝绸、茶叶、瓷器的货船纷纷出港,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忙于卸舱,市声喧嚣鼎沸,商贾接踵摩肩。
走在青苔石阶,看古韵街巷,忆昔日辉煌。晋人“衣冠南渡”,沿江而居,向海而生,赋予了泉州人海纳百川的气度,激发了泉州人爱拼敢赢、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也将商业基因铭刻在泉州人骨子里。如今,泉州有聚宝街、洛阳古街、石狮永宁古街、永春五里街等,还保留着古商贸街区风貌,遗存海丝印记,正通过文旅的赋能焕发新的生机,铭记岁月的荣光。
鲤城聚宝街:曾是泉州“华尔街”
聚宝城南,天生风华。聚宝街位于泉州城南,北起万寿路,南至厂口旱闸,长400米,宽12米。这里“街如其名”,宋元时期,刺桐港对外交通贸易发达,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聚集在这里交易各种金银珠宝、绸缎布匹、香料药材、茶叶瓷器等商品,所以取名聚宝街,意为汇聚四面八方的奇珍异宝。
在城南,聚宝街、青龙巷被美誉为“金青龙,银聚宝”,因为这两条路,是宋元时期泉州最重要的商品街和金融街。中外宝货的交易让这里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货币交换,数额巨大,可以说是妥妥的泉州“华尔街”。与它们平行的万寿路,直通富美古渡口,也就是以前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之一,每天会有很多帮工和挑夫肩挑手提着各种宝货,往来穿梭。
如今,聚宝街沿街是具有浓厚南方特色的古老建筑,以及带有异域风情的建筑物和教堂。这里有世界遗产点天后宫、德济门遗址、顺济桥遗址,有明朝思想家李贽的故居、教育家蔡鼎常的故居,有明朝的来远驿遗址。车桥头文阿水丸、一啊面线糊……商店林立、人声鼎沸。这里还是城南中心的贸易区,是泉州人心中的“繁花”。正如泉州文史爱好者李以健所言:“城南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已经过去的旧梦,它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泉州就是一座开放的博物馆,永远不打烊,也不售票,俯仰之间都是风景。”
更让人欣喜的是,聚宝街也随文旅经济发展活力更足。特别是新春期间,城南庙会火爆,逛市集、品美食、看演出成了城南标配。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嗦啰嗹等独具地方色彩的非遗表演,加上萨克斯、歌舞、乐队等街头文化表演,非遗与现代碰撞,共同点亮古城夜晚。元宵时节,霓虹灯火之美蔓延至整个南门区域,游客摩肩接踵,水雾灯中,秉火求福,城南举办万人祈福的点灯仪式,共同许愿,共享人间烟火气,重见繁华光明城。
洛阳古街:三里古街二里桥
“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在泉州人的生活中,洛阳桥是重要的精神文化符号。作为一座千年古桥,洛阳桥飞虹横亘,称为“海内第一桥”。当地有句俗语:三里街两里桥。三里街指的是洛阳街,二里桥指的是洛阳桥。洛阳古街西起洛阳桥头昭惠庙,东至原洛阳邮电局,连接国道324线。
古街始建于唐代中原士族南迁期间,在北宋尤其是洛阳桥建成之后,逐步成为旅客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和贸易经商之地。旧时,这里水上交通非常方便,在桥头、海尾及吴厝祠堂埕脚设有三个码头。当时,三里长街上,杂货店、粮食店、绸布店、钱庄、当铺、烟馆等铺铺相连,福兴栈、源利行、万盛行、长春行、兴源行等闻名海内外。
当地老伯刘先生介绍,清末之前,洛阳古街两侧店铺比较简陋。随着商贸规模扩大,1924年,当时的地方政府和商会开始在洛阳街拓辟马路,统一兴建骑楼,历时四年,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骑楼建筑风格。骑楼高度统一二层,门面开间相仿,铺门由木板条排列而成,沿街的骑楼廊下相通,行人商贩自由通行。
如今,油锅里飘香的炸粿,三三两两的鱼贩们……行走在古街的石板路上,少了车马的喧嚣,昔日繁华不再,商业逐渐式微,古街商号、寺庙、宗祠、古井、名人故居等共同组成的文化遗产,让人行走间仿佛时光倒流,穿越到了旧时光。“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走过洛阳桥,走在洛阳古街,感受着千年世界海洋商贸的古韵遗存。
如何抓住古街的吸睛之处,让充满底蕴的古街变得年轻又充满内涵?洛阳古街繁华褪去后蜕变,正通过发掘新属性形成新的业态,如民宿、展览馆、咖啡馆等,而洋楼式的古大厝万丰楼则被修缮成为当地的一个民俗展览馆,用来展示反映古街的文化历史、风俗民情。
石狮永宁古街:古卫城商贸中心
沿着蜿蜒的小巷,数着青石板路的落差,一直走向永宁古卫城深处,就是永宁古街。不远处的梅林港一度是闽南大港,商家繁茂,如今也依旧承载着港口重担,与台湾往来频繁。永宁古街,明朝时期称为“西直街”,从古卫城慈航庙直落西门外,自西向东,一路地势增高,有不少石阶,全长一公里多。
文旅达人蔡菜是永宁人,他说:在这里,经营海运的永进号、经营米行的霞源号、经营榨油坊兼磨坊的兴源号,曾经都是叱咤永宁的“三巨头”,都曾拥有商船,从事海上贸易;据说每年各有一趟北上青岛、大连、烟台,一趟南下菲律宾、新加坡等地,更不用说台海往来的频繁了。而顶街的荣兴商行旧址则留有清朝时期永宁对台贸易的印记。临街的店面并不大,然而走进里面却是别有洞天,有榨油的大油车和磨坊等各种工具,店后还有一大片可供晒麦子的晒埕。当年荣兴商行的老板有三艘大商船,其中“荣兴号”专航台湾基隆,出口面线等商品,在台湾十分畅销。改革开放前,老街一直是永宁商贸的聚集地,供销社、作坊、菜市场,乃至银行、税务局、邮电局等,都在老街上。
如今,斑驳的红砖、木制的老招牌、旧日兴荣的商号,只剩下怀旧的招牌烘托着曾有的繁华。永宁600多年的古卫城,旌旗箫鼓早已远去,老街承载了几代辉煌也经历了百年沧桑,只听得到不远处涛声依旧。
红砖厝、石头房、番仔楼,在永宁老街附近,番仔楼不下一百座,每一栋精美的楼宇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永宁多华侨,远渡重洋,出人头地,最后荣归故里,这是南洋创业的普遍轨迹。”蔡菜如是说,这里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和蔡菜一样,回到故乡,宣传老街,为文旅添砖加瓦。
永春五里街:衔山达海通五洲
“无永不开市、开市五里街。”有人说,一条五里古街就是一部辉煌海丝史。千百年来,历经过热闹与兴盛,见证过鼎盛与繁华,承载着多种文化交融,也曾一度消寂无声。
“剞刳(敲击木头的拟声词)木成舟,沯泵(东西入水的拟声词)水中游。門(注:左右拆开读依歪,双扇木门的开门声)双篙桨,彳亍(速度的意思)到泉州。”这首由泉州本土音乐人苏世洪精心打磨、被列入全球华语金曲榜的闽南语歌曲《来去泉州》,据说唱的就是从五里街的许港坐船到泉州的情景体验。宋元明清时期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五里古街的十三阶、海客巷、新亭路等处,客栈林立,商贩云集,舟楫往来,航运繁盛,许港码头每天往返的溪舟船超过百只。
几百年来,五里古街是沿海与闽中闽西北山区商贸往来的重要集散地。永安、三明、南平、德化、大田等闽中内陆山区的菇、笋、土纸、瓷器等,由挑夫沿着崎岖山路,肩负至许港,用溪舟船装载着,沿桃溪向下游,转运至泉州后渚港,销往世界各地;永春本地的陶瓷、香、茶叶、香菇、笋干、土纸等,同样到五里街这里集散,走出大山,走向沿海及世界;而沿海的鱼虾、食盐、鱼脯、紫菜、海带和海外香料、珠宝等,同样由溪舟船运至五里古街,再由挑夫肩挑运往福建内地。这里曾汇聚四方商贾,山珍海味交易不衰,是繁华了数百年的商埠。
“许港可以说是古代永春通往泉州沿海的重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水路的首站,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节点,北宋期间,来做生意的外国人甚多,他们到德化采购瓷器,是从泉州坐溪舟船到五里街,附近的海客巷,客栈饮食比较高端,专供外国和沿海客商经商居住。”永春文史爱好者林志恩说,五里街商号众多,也有不少发展好的商号远到东南亚。
自2018年起,永春县开始推进五里古街的修复改造,县镇两级政府通力合作,由点及面,修旧如旧。如今五里街古香古色,成为永春的文旅地标,特别是节日期间,红砖深巷、人潮涌动、游人如织,香道表演、白鹤拳演武……再现文化盛宴,复刻商业盛景,让人们重温五里古街的“海丝繁华”记忆。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