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建高考成绩已经发布,志愿填报将于6月30日至8月16日进行。今年高招录取分为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普通类设本科提前批、本科批、高职(专科)提前批和高职(专科)批4个批次。与去年相比,今年普通类(物理组和历史组)本科批志愿的填报时间提前了3天,新增高职(专科)提前批。对于即将开始的志愿填报,泉州晚报邀请老师为考生支招。
熟悉录取规则是基础
晋江市养正中学教务处副主任、高级教师苏清水提醒,认真细读招生计划本、填报指南和招生简章是填报的关键基础。同学们要熟悉高考录取规则,在提前批实行的是第一志愿为梯度志愿,三个参考志愿为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这样第一志愿显得尤其关键;本科批次实行的是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高考成绩要高出所填报院校专业组的最低录取线才能出档,尽管是出档了,分数也要高于报考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才会被录取。
对于高考成绩处于本科末的考生,就要权衡是选择民办本科学校还是公办专科学校。如果要以专业为主,或者是更喜欢公办学校,专科选择余地会大一些。如果看重学历,就选择本科学校。往届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大部分是保本科,但如果在专科学校里,预估可以选择到好的专业,或者专科学校有贯通培养的专业,相当于毕业后也是本科学历,考生也会选择这类专科学校。此外专科批次里有一些类似公费师范生或定向培养的指标,这类专业毕业后就业相对有保障,有些考生也会从就业的角度进行选择。
今年新增高职(专科)提前批,其中专科提前批新增定向培养军士招生209人。苏清水提醒考生,在前一批次结果未出之前,后一批次一定要填报。
此外,每年都会有考生忽略以下情况。一种是要对比今年新增的学校、新增的专业,这都是一个报考方向的变化。比如去年没招生的学校今年招生了,去年没招生的专业今年招生了,新的变化就是新的机会。有些学校改名了,也要留意是什么原因。此外,一个学校招生计划今年出现大幅度增加,可能是机会,如果出现大幅度减少,有可能是“坑”。
苏清水介绍,考生填报的方向,最终都是在学校、专业、城市间权衡利弊。考生们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要参考历届情况,侧重选择专业的同学,不仅要确保高考成绩能高于院校专业组最低录取分数线,还要高于所填报专业的最低录取分。其次在专业的选择上,不同城市的发展影响所在区域学校专业的发展,要选择专业和所在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这类的专业在当地较为扎实,未来也有利于在当地寻求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综合参考分数排位
长期从事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郭文峰老师介绍,本科批次的填报时间一般有6天,需要考虑和研究的事项也比较多,尤其要注意避免滑档、退档。两种情况的相同点都是没有被录取,但这两种情况又有较大的差别。
滑档是指高考分数低于所有填报学校的录取切线,导致无法出档。退档是成绩达到了报考学校专业组的最低提档分数线,但是所填报专业的最低录取线都超过考生高考成绩,在不服从调剂的情况下就会被退档。另外一种退档的情况,源于填报时没有看清专业的具体要求,比如达到了投档线,结果体检不合格等情况。
郭文峰老师提醒,一些学校会将冷门专业搭载在一个大的专业组中,就有可能出现因为专业冷门没有人填报,考生选择调剂,就有可能录取到冷门专业。如果这个专业是同学不喜欢的专业,这样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组的全部专业设置情况。
在填报志愿时,除了填报指南,还要将招生计划里的一分一段表,各个院校的招生计划相结合,不能只看绝对分数,还要参考排名,才能精准地找到考生在整体成绩中大概的位置,以“冲稳保”的原则填报。
对于考生来说,诉求肯定都是想选择未来就业形势比较好、薪酬待遇比较高的职业。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许多行业都在发生细微的变化,比如双一流学校的新工科专业,录取分数基本上比往年高出十几、二十分。从2024年起,国家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本科4年,教育硕士研究生2年),支持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免试攻读本校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再履约任教等。这些都是新动态,考生要全面了解所填报学校的情况,做好未来的学业规划。
如今升学渠道很多,不仅是在国内,国外也有不错的升学途径,考生可以多向专业的老师或机构咨询,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为未来的择业和就业打下基础。
用好“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今年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面向高考生免费开放“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基于招生、就业、调查、测评等大数据,结合深度专业和职业解读,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
服务系统集合权威、详尽的专业库、院校库、就业前景情况等数据,为填报志愿提供多元参考信息,帮助考生“选大学,选专业”。邀请国内权威心理专家研发相关职业测评工具,从兴趣、价值观、人格、学科倾向综合四维度,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倾向。依据往年录取情况,根据考生高考成绩(位次),按照“冲稳保”的填报原则,结合心理测评结果,个性化生成志愿参考建议,展示录取情况、专业满意度、就业去向等全方位数据。
此外,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市面上的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切勿轻信“高价”指导咨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志愿填报风险。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