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名家进泉州公益讲座”举行 三位名家携手分享文学创作心得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5-28

陈毅达在作小说专场讲座 (庄振加 摄)

25日—26日,“名家进泉州公益讲座”在泉州中心市区老泉洲文化中心举行,陈毅达、汤养宗、庞余亮等省内外作家到场作小说、诗歌和散文专场讲座,为大家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动力。

此次活动由泉州市文联主办、泉州市作家协会承办,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的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

福建省作协主席陈毅达: 文学的力量在于推动社会发展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陈毅达在讲座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文学,还有力量吗?”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文学在历史上曾经占据着重要的文化地位,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过巨大的推动力。

陈毅达认为,要重新认识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意义以及文学的社会功能。首先,大家需要正确地认识当前文学所面临的一些现状,但是也不能忽视文学的力量,它仍然能够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坚守文学理想,追求新的文学发现和新的审美价值。新时代需要新文学,新文学要善于从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力量,更要从生活中找到力量的源泉。

陈毅达说,文学作品应该扎根于时代和生活的沃土中,只有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成为参天大树。他鼓励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深入生活、感受时代脉搏,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他认为,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反映社会的现实和问题,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汤养宗: 诗歌需要准确地表达生活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协副主席汤养宗作为经验丰富的诗人,他深入剖析了当下诗歌语言的特征以及诗歌创作中的关键问题。他详细阐述了诗歌创作的多维复杂性、口语的新鲜性与诗歌风雅性的平衡等要点,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深入思考。

在讲座中,他还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了他对一首好诗的理解。他认为一首好的诗歌需要具备精致的人生情怀与境界、独步到位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心灵的感染力以及自身文本的高度自洽等特点,鼓励大家多关注生活、关注心灵,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此外,他还强调了诗歌创作需要归顺生活和心灵,准确地表达生活和心灵的重要性。他的分享不仅让现场观众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庞余亮:散文的结构能更好地表达主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庞余亮此次讲座主题是“腔调与技巧”,主要从“语言的腔调”和散文创作的技巧两个方面展开。

一开场,庞余亮便指出“声音应是一个写作者首先要面对的最本能、最神秘的问题”,由此引出了文章的腔调。庞余亮通过深入剖析自己以及名家如莫言、鲁迅、汪曾祺等的作品,展示了不同作家的语言腔调和散文创作的技巧。他强调了开头、常识、根脉、成长、关系、逻辑、命运等层面在散文创作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古今名著和自己的创作经验,以生动有趣、富有诗意的方式进行了讲解。

庞余亮还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他表示,广泛的阅读不仅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还教会了他宽容与热爱家人朋友。他鼓励文友们抓住机遇广泛阅读与勤奋写作。此外,庞余亮老师的讲座还涉及了散文创作的选材和结构问题,他强调了散文的结构安排,如何让文章脉络清晰、逻辑严密,更好地表达主题和情感。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