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海丝回响·石头记”展览在英国开幕 伦敦手工艺周掀起海丝泉州风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5-21

展览现场 (洪雪梅 供图)

日前,2024年伦敦手工艺周中国·泉州馆“海丝回响·石头记”在英国泰晤士河南岸开幕,此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推动中英间的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

“海丝回响·石头记”展览由环流GyreCraft、赤子空间和在地文化机构联合策划出品,凤凰艺术联合主办,获得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支持。活动邀请数位中国的新锐青年设计师与石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向荣共同参与,通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石头废料进行重新激活、在地生成、再生石材、转化成兼具美观和实用性的家具产品、装置;同时也对各种石材原材料及产品进行本土性挖掘,用行动来探寻可持续发展的答案,找到一种适应当下时代的石之关怀。

据介绍,中国·泉州馆的所在地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展览呼应两座城市的港口和海洋的历史,并以此设计出具有船舱感的空间设计,盛放展品的装置被设计成货柜的样子,让观众感觉步入船中,探索每一个隔舱内的手工艺珍品。展览汇集了21位非遗传承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28件作品及8个委托项目,涵盖影像、摄影、书法、雕塑、家具和现场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包括南音和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在内的多项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期间,特别展出了两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安女服饰和蟳埔女习俗。包括惠安女小岞服饰和蟳埔女习俗代表性传承人王勇跃的系列配饰作品,以及泉州蟳埔渔村黄淑的簪花作品,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

泉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乌锥带去了其独特的福船水密隔舱、鱼鳞搭接、多重船板等濒临失传的建造工艺,背景是摄影师朱岚清作品《沉船挖掘记》,通过重构语境的方式,还原、考古1973年在泉州湾后渚港发现的宋末沉船,两件作品产生跨时空回响。

开幕期间,还特别举办泉州簪花活动,通过蟳埔簪花这一独特技艺,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东方美学,讲述了手工艺背后跨文化交流的精彩故事。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