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中国市长访谈录|专访泉州市市长蔡战胜:奋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3-11

【访谈摘要】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战胜

► “晋江经验”是泉州发展的制胜法宝和行动指南。

► 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有为政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 以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以创新推动产业链高质量重塑。

► 文旅市场持续“出圈”,是泉州文化生命力最生动的验证。

► 把粉丝和游客从“流量”变为“留量”,转化为文旅经济发展的“增量”。

泉州作为“晋江经验”的诞生地,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早发源地之一,也是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面对近年来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泉州保持强劲的发展活力,还发掘出了文旅经济这一新增长点。据统计,2023年,泉州GDP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0.6%、突破千亿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增长68.9%;今年春节假期,泉州共接待旅游人数818.12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超60%,实现“开门红”。泉州文旅市场风头正劲,千亿产业已然成形。

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战胜,请他分享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文旅经济的发展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战胜 泉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有为政府”

澎湃新闻:泉州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蔡战胜:“晋江经验”是泉州发展的制胜法宝和行动指南。20多年来,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泉州奋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民营经济贡献了“七八九九九”,即七成税收、八成GDP、九成技术创新成果、九成城镇就业、九成企业数量,民营企业数从不足万家发展到42万多家,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9个千亿产业集群。

澎湃新闻: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在这方面,泉州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蔡战胜: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有为政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我们实施“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始终保持泉州政企互动好传统。线下,常态化开展局长走流程走基层,换位式体验企业群众办事流程;实施“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贸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全挂钩、全联系,送政策上门、服务上门。线上,我们开通了企业服务专线,推出“政策找企”平台,实现“简单接入、自动匹配、便捷申报、快速兑现、直达企业”,每年兑现惠企资金50亿元以上。

澎湃新闻:泉州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吗?

蔡战胜: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部署,围绕泉州9个千亿产业集群,细分梳理了32条县域产业链,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开放招商,联动实施质量、标准、品牌、文化强市战略,做到“传统”与“新兴”并举。一方面,做强做优传统主导产业,发挥泉州鞋服产业优势,紧跟全民健身社会新风尚,推动泉州休闲体育产业从日常鞋服,向户外运动、体育装备、赛事经济等拓展,打造万亿级产业链集群。另一方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澎湃新闻:泉州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什么具体举措吗?

蔡战胜:具体就是打好“强引擎、建载体、铸链条、提存量、拓增量、优环境”组合拳,以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以创新推动产业链高质量重塑。比如,“强引擎”主要解决泉州创新和人才支撑问题,深化“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端研发平台、研发投入、高层次人才“四个倍增”计划,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提前实现翻番。又比如,“建载体”主要解决泉州用地制约问题,为此,我们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把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重新配置资源要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阵地,加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量供给,以此创造有效需求、拉动消费增长。目前,我们累计实施了100个市级园区项目,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500多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1500多家,拉动逆周期投资1000多亿,预计新增工业产值千亿。

澎湃新闻:您刚才介绍了泉州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效,已成为福建省的典型。您能不能分享一下泉州的具体做法?

蔡战胜: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是国企打头、民企跟进。针对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让国企当先锋、做示范,打造首批14个试点园区,并以试点园区为核心,辐射带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自建园区、中小企业“拎包”入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园区建设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在市级园区项目中,民企参与项目占比达70%。

二是盘活低效、连片整合。注重向低效要空间、向存量要增量,规模化、集约化推动位置相邻、产业趋同、规模体量小的工业地块连片开发、整体提升,我们累计盘活工业用地2.3万亩,面积相当于泉州2~3年的新增用地指标,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由28%提升至53%、入园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由32%提升至63%,亩均税收从5.5万提升至20万。

三是工业上楼、产城联动。引导产业链相关企业出村入园、产业上楼发展,“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形成以产兴城、以城聚产联动发展大格局,全面营造“搬不走的产业生态”。

泉州古城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游客。泉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文旅市场持续“出圈”,是泉州文化生命力最生动的验证”

澎湃新闻:近年来,泉州文旅产业也蓬勃发展、火热“出圈”。今年春节期间,泉州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均居全省第一。对此成绩,您怎么看?

蔡战胜:今年春节期间,泉州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逛世遗、游古城成为时兴的过节方式。对于春节泉州文旅市场的成绩,我们倍感珍惜。

文旅市场持续“出圈”,是泉州文化生命力最生动的验证。追根溯源,是这座城市矢志不渝在文化传承保护中守正创新,带来城市旅游辨识度、美誉度的本质提升。

节前,泉州就精心策划了“烟火闹新春”文旅消费季,陆续推出“寻龙记”+世遗、非遗、美食、演艺、明星、工业旅游六大板块上千场系列文旅主题活动,以最大诚意迎接海内外游客到世遗泉州。相信新的一年,“宝藏泉州”还将烟火不息、游客常在、一路长红。

澎湃新闻:泉州如何有效利用世遗品牌、海丝文化呢?

蔡战胜:作为世界遗产城市,泉州着重做好“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两篇文章,加速推进文旅融合,努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去年,泉州古城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单位,实现了福建省创建此项目“零”的突破。

多年来,泉州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的古城保护发展理念。一方面,坚持保护第一,按照最小干预原则,加强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已储备实施120多个文物保护项目。目前,泉州留存着大量宋元时期的文化瑰宝,赢得了“宋元看泉州”的美誉。另一方面,注重活态传承,围绕22个世遗点和各县域历史文化特点,通过修旧如旧的“微改造”、展览展示、文化演艺等,在每个县(市、区)打造一条以上历史文化街区,全方位立体呈现海丝泉州,讲好世遗故事。其中,中心市区结合古城保护和合理利用,近年来完成中山中路及周边29条街巷市政综合提升,目前正实施中山南路及周边46条街巷整治。

蟳埔渔女“簪花围”装束走红互联网,吸引许多游客到泉州“打卡”。 泉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澎湃新闻:泉州在文化交流推广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蔡战胜:一方面,鼓励支持文化“走出去”。比如,我们成功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7·25泉州世界遗产日”等200多场论坛、展览、研学社教等主题活动,特别是“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入选2023年度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推介。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非遗“进古城”,常态开展“沉浸式”非遗展演,推动非遗传承传播、扩大影响,成功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元宵灯会、非遗购物节、第三十三届中小学生南音比赛、“闽南对话岭南”等非遗活动,让“非遗”活起来。

澎湃新闻:近年来泉州的演出市场也十分活跃,泉州是否也把演出市场作为文旅引流的重要手段呢?

蔡战胜:是的。比如,传统戏剧展演方面,常态化开展公益性演出,其中,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中心通过公益票价、加场演出,满足游客的观看需求,演出活动好评如潮。我们还举办了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首届“海丝”戏剧周、“遇见泉州”等活动,吸粉无数、场场爆满。又比如,演唱会经济方面,去年来举办一系列大型演唱会,推出“凭演唱会门票优惠逛景区”活动,把粉丝和游客从“流量”变为“留量”,转化为文旅经济发展的“增量”。同时,持续完善“吃住行娱购”服务配套,锚定“三年时间新增酒店100家、星级酒店50家、酒店床位2万张”这一目标,加快补齐酒店住宿短板,提升过夜游占比。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