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演员走到舞台下表演,观众沉浸式观看演出。
酷炫的武打、喷火等场面都融合在打城戏《真假美猴王》中
游客观众“零距离”了解南音
泉州市木偶剧团《古艺新姿活傀儡》表演不断加场
《遇见泉州》让观众体验到“最泉州”的文化魅力
南音表演,场场爆满。
正音书院文化会客厅非遗表演
“一票难求”“先买戏票,再订机票”“后悔来晚了,打开了我的新世界”……春节假期,与世遗泉州景点景区一样火爆的,还有泉州的戏剧市场。各大戏院、剧团出现抢票潮,抢不到剧团票的游客转而寻觅分散在街巷、院子里的文化场所、茶馆、民宿,从吉光片羽的呈现中一睹非遗风采。观众多为中青年,甚至是少年儿童,大部分是外来游客。世遗之城,非遗璀璨。伴随着文旅兴盛、自身的传承创新,“戏窝子”泉州正返老还春,迎来繁荣活跃。
观戏潮涌
“加场”不断
刚过去的龙年新春演出季,泉州各大戏院、剧团迎来观戏潮,演出戏票早早售罄,甚至一票难求。
“开票就被‘秒光’,加场又加座”,泉州市木偶剧团副团长林建裕介绍,“农历初一到初八一共安排56场,初十到十五一共安排25场,木偶剧院连续演了81场《古艺新姿活傀儡》。”该剧目是泉州提线木偶戏常演常新的保留剧目,包括《狮子舞》《钟馗醉酒》《若兰行》《驯猴》《小沙弥下山》《闹元宵》等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充满中国传统节庆活动中所特有的融洽、祥和、欢乐气氛。“正常一天演3场、长假演5场,今年春节、元宵最多一天连演8场”,林建裕介绍,木偶剧非常火爆,“很多游客说难得来一趟,没看到太遗憾了,不少人在剧院排队等待捡漏。”为满足游客需求、拒绝“黄牛票”,木偶剧院加场的同时,还在不影响观看的前提下适当加座。
“没提前买票,根本买不到”,泉州歌舞剧团副团长谢志阳说,虽然歌舞剧院《遇见泉州》199元起的票价相对较高,但这完全阻挡不了游客观众的观看热情,“每场都满座”。这样的现象,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高甲剧院也都同样出现,大家都被汹涌的看戏潮所振奋。
剧院容量有限,很多游客转而寻觅分布在市区各处的文化场所、茶馆、民宿看戏听南音。位于市区府文庙的正音书院文化会客厅里,由泉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旅集团主办的非遗新春免费公益展演吸引众多游客。“我们邀请木偶、南音、梨园、五祖拳等非遗传承人、闽南讲古名家来表演,正月初三至十五每天两场,共举办26场”,正音书院文化会客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会客厅70个座位,每场均早早被预约满,回应游客“能站着看就行,不想错过泉州非遗艺术”的心声,每场又开放了30个“站位”。即使如此,仍有不少观众站在场外“伸长脖子”观看。位于市区通政巷的印记闽南“人才之家”日常只接待包场团客,因春节期间经口口相传寻觅至此的游客太多,主理人上官志鹏转而开放接待散客,不大的院子里坐下了80人。“一天6场,场场爆满,游客还要加场,但艺术家们实在忙不过来。”这类小而精的场合和表演,带来了沉浸式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泉州的非遗魅力。
看戏主力
由“银发”变“黑发”
观众中外地游客居多,中青年人和少年呈现高占比;很多来自一、二线城市的观众,审美水平、欣赏能力都比较高……在紧张忙碌之后分析看戏人群,泉州戏曲人接连发出这样的感受。
“我们查看了售票系统后台数据,90%是外省的观众,江浙沪粤京的观众最多,广西、东北来的观众也很多”,林建裕介绍,观众进场后,一眼望去几乎全是年轻面孔。
“明显看到年轻观众在迅速增加”,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副主任庄丽芬介绍,泉州南音艺苑从正月初三至初五每天各加演了一场,“粗略统计,80%是外地游客、70%为年轻人”。在庄丽芬看来,泉州申遗成功和南音《百鸟归巢》登上2023年央视春晚,让更多外地游客知道和了解南音,纷纷来到泉州,现场感受南音独特的魅力和旋律。
“春节梨园戏观众主力,从‘银发族’变成了‘黑发族’,看戏秩序也更加文明有序”,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编剧谢子丑介绍,这些来自一、二线城市的戏迷非常喜欢梨园戏这种节奏缓慢、艺术精致的古戏,并将之视为一种精神疗养,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
文旅融合带旺戏曲市场
“先买戏票,再订机票”。在售票服务与演后交流中,各剧团还欣喜地得知,很多外地观众到泉州旅游的行程安排直接跟购得的戏票期挂钩,看戏已经成为游客来泉旅游的重要一环。
早在1月中旬,泉州各大剧团和泉州市文旅局就公布春节、元宵的戏剧展演安排,按计划售票。正音书院文化会客厅和各个民间演出场所也均早早借助各类媒介渠道广为宣传。戏曲人迎来了“历年最早开演,演得最多、忙到最晚”的一个春节。“今年,是泉州木偶剧团首次在正月初一、初二演出”,林建裕介绍,泉州市木偶剧团抽调人员、请回退休演员,组成3个演出团队,10多个“60后”老演员和中青年木偶演员一起连日连轴演出,高超的提线木偶艺术,让海内外游客直呼“超值”。
“今年是我参加梨园工作18年来,最早开工的一年了”,谢子丑说,往年梨园古典剧院正月初八才开演,“最早也就初五”,今年则从初三就开演,一开演就加场,一直演到正月十四才告一段落。
加戏温暖了游客的心,而泉州戏曲艺术之精湛则让观众心悦诚服。
“超乎想象啊”,来自湖北的何唐在社交媒体上赞叹,“茶壶装水本来就挺重的了,艺术家能用丝线提起来,还保证手的姿势、整个人的形态端庄,这操作太厉害了。”
“泉州戏曲卷到这种程度啦?”一位省内游客在泉州高甲戏传承中心看完打城戏剧目《真假美猴王》后惊叹道,第一次在传统戏曲舞台上看到这么精彩的西游世界,酷炫的武打、喷火等都融合在一场戏里,“快2个小时,精彩绝伦,语言难以表达,我被震住了”。
生动活泼的木偶戏、热热闹闹的高甲戏受欢迎,优雅舒缓的南音梨园同样受追捧。“南音居然是这样,丝竹管弦,咿咿呀呀,装扮得都跟仙女似的,真不愧是宫廷乐啊!”来自山东的李默陌在南音艺苑听完南音《诗语弦》后说,调子古朴、伴奏清雅、节奏徐缓,让人卸去焦躁、放松身心,静下来听惬意、解压。2月19日下午,来自河北的李君在梨园古典剧院看完“非遗快乐一下午”的“串烧快餐”,意犹未尽又购买了当晚的《董生与李氏》感受原装完整的梨园戏。看完戏,她直言,“打破了我对戏曲的认知,两个多小时,自己和一大片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保温杯都拿不稳了,入戏的感觉真奇妙”。
对戏曲没有特别爱好、想综合了解闽南文化民俗风貌的游客则选看了在泉州歌舞剧院演出的《遇见泉州》。“和我一样从外地来玩的,可以考虑下《遇见泉州》,把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和南音一晚上全都看了,这剧把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宗教文化等融为一体,百分百的视听盛宴。”来自安徽的游客悠悠在小红书上分享说,特别打动她的还有“开始前有簪花围发箍给大家拍照,演出结束后主要演员还在门口站成一排和你打招呼,我真的爱了”。
“泉州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简直太棒了!”来自北京的IT工作者王招娣游玩泉州后说,木偶戏、南音、梨园戏、高甲戏都在泉州市中心有各自专门的剧院,仅仅几十元就可以体验一两个小时的非遗传统文化,周末还可以免费报名去非遗展示馆学习各种手工艺制作,“抢到票,就快乐去泉州,不会失望的”。
分析跟随文旅市场一起火起来的戏曲市场,泉州市文旅局艺术科负责人、泉州申遗中心主任庄小波认为,旅游市场的流量爆发,正为戏曲市场带来增量,而不断传承创新,陆续登上新年戏曲晚会、央视戏曲晚会等重要平台的泉州戏曲也持续吸引追寻而来的观众、拓宽游客群,在泉州这座世遗城市和“戏窝子”城市,文旅流量、戏曲增量不断“双向奔赴”。
守正创新跟上审美潮流
旅游市场火爆给戏曲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也不断影响着传统戏曲:观众要纳新,审美在更新,剧目要出新,展示形式要创新。
泉州不乏这样的成功案例。灯光设备“挂到顶棚再也挂不下去”,全息投影沉浸式体现,声、光、电、音巧妙结合……谢志阳介绍,去年9月,全新创作推出的大型情景文艺演出《遇见泉州》荟萃了泉州近年创作的舞蹈精品《人偶情未了》、登上央视春晚的南音节目《百鸟归巢》等优秀作品和新创作的群舞《永不凋零的春天》等,以现代舞台艺术有机融合了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戏、高甲戏等泉州“戏窝子”精华,让观众以戏剧为经纬,穿越宋元,展望未来,对话古今文化,迅速成为游客到泉州旅游必看文艺节目,打响“一座城,一场剧”的品牌。
今年春节、元宵期间,泉州梨园古典剧院推出了“非遗快乐一下午”的创新节目,将梨园、木偶、现代魔术、气球秀等传统、现代节目以非传统形式整合推出。“现代社会是审美多元的,我们不能孤芳自赏、单纯安静地待在那里”,谈及初衷,谢子丑表示,当前“快餐文化”盛行,“我们不想放弃这些有独特审美经验的群体”,希望在保留慢节奏传统梨园戏艺术本体的前提下,也试水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展现,就像当年出街“沉浸式表演”一样,打破隔阂、探索推广新路。
不过,泉州戏曲界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戏曲与旅游市场接轨要把握好“度”,既迎合市场又不唯市场是从,守住戏曲艺术本体,以表演和作品的“硬实力”说话,以美感和技巧征服观众。
“我们不断探索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方式和切入点,进行南音的专场创排,更好地弘扬南音”,庄丽芬介绍,春节、元宵期间展演的《诗语弦》就是这番探索下的南音新作。南音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它的谱曲唱词外地人难以理解,南音传承中心就以中国人都懂的唐诗宋词、听众都懂的音乐来赋新曲,将千年古乐与古诗词创新融合,让听众在南音里“梦回唐宋”,一下子拉近外地观众与南音的距离。同时,每次南音表演,也都增加南音历史和乐器介绍,讲解曲谱故事梗概,开展谢幕互动,让游客能更深入了解南音。
演员背对观众席表演、观众到舞台上看戏。在这样镜像错位的场合里,刚表演完的演员脱去戏服、露出素服,重返舞台与正盛装演戏的演员来趟“穿越”混搭之旅……记者采访时,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正在录制这样的创新表演。该剧团副团长林小伟介绍,这一创新节目截取《朱文》《李亚仙·莲花落》《陈三五娘》《董生与李氏》等梨园经典剧目的精华片段,以新型方式整合,突出梨园戏的质感、美感,未来在重大活动展演、视频宣传传播乃至实际演出等均有作为空间,“以全新的外壳装传统的内容”。
千年戏曲,全面复兴。当下,随着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火热回归,泉州戏曲正以更为丰富而年轻化的形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神韵,像当年创新推出《驯猴》《钟馗醉酒》《小沙弥》木偶节目一样,推动世遗泉州、非遗戏曲走红青春里,“出圈”新时代。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