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台商投资区洛阳古街热闹非凡,千名男女信众提灯游街,好似游龙舞动,再现起源于清末民初“姑妈散灯”元宵民俗盛况。
花灯女肩挑花篮喜气盈盈
“灯主”手提“众生之母”大红灯笼在前领队
身穿汉服的女子手提漆篮边走边舞
傍晚6点25分,由台商投资区洛阳镇万安村以及昭惠庙牵头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组建的万安村舞龙队在慈济宫门口带来精彩表演,姑妈散灯传统民俗活动热闹开场。
“起轿!”随着一声吆喝,“姑妈散灯”踩街拉开帷幕。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交相汇聚。记者看到,文武安王轿、三王府轿、昭惠帝君轿在前开道从慈济宫出发,经过张氏大夫第、昭惠庙、洛阳古街……彩旗队、礼仪队、“姑妈散灯”绣匾、注生娘娘轿紧跟其后,由人丁兴旺的长者担任“灯主”,手提“众生之母”大红灯笼领队,花灯女尤其引人注目,她们肩挑花篮,篮里装满红白鲜花,由怀孕妇女随意采摘,寓意摘到白花的会生男孩,摘到红花的则诞女婴。20个童男童女身着传统服饰,乘坐“小白”,他们手提红灯,灯上点缀“喜”“寿”“招财进宝”“添丁进财”等吉祥字眼,手提棋子篮的10名身穿汉服女子边走边舞。殿后是男女信众分列两行提灯跟随,犹如一条游动的长龙。踩街队伍一路燃放鞭炮沿街游行,每家每户摆出供桌迎接游行队伍,提灯信众给每户分发红灯,名为“散灯”,寓意添灯进财,阖家平安。
据记载,慈济夫人俗名陈靖姑,善于医病、救产、扶危解厄,宋朝时期,洛阳邑人感其恩德,建庙崇祀。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千年传承,已成为闽都文化和海丝文化的重要内容。
福建省非遗项目泉州歌诀,泉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安东介绍,在洛阳古街,当地民众在元宵佳节素有观赏花灯习俗,“姑妈散灯”起源于清朝末期,民国初期,起初是每十二年举行一次。相传明清至民国年间,除三乡五里男女老少汇集古街游乐赏灯,观瞻帝君公巡境外,每隔十二年还举办“姑妈散灯”民俗活动。当时,洛阳糊纸工艺驰誉泉郡,花灯品种丰富,绣球灯、莲花灯、冬瓜灯、花篮灯、鲤鱼灯、白兔灯、狮子灯、老虎灯等交相辉映,信众提灯在夜里游走于古街,灿若繁星。“我们要传承洛阳古街传统文化,姑妈散灯民俗活动已连续举办第三年,将争取申请为非遗项目。”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