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聪故居:恪守诚信的一方天地
尽管数十年商场风云变幻,黄奕聪始终淡定自若地耕耘着脚下的土地,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心系故土家园的他,将中华民族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造福桑梓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黄奕聪像(翻拍)
泉州侨领黄奕聪的长子黄志源曾说过:“不管在多么艰难的时刻,信义始终是父亲立身之根本。他从未失信或毁约,一直努力维护与商业伙伴的良好关系,这也为父亲在商界赢得信誉,让他的实力在一次次商海浮沉中变得更加雄厚。”今年是黄奕聪先生(1922—2019年)逝世五周年,当我们走入其故居,重温当年的奋斗历程,依然会为他的“创新、开拓、拼搏”精神所折服。
故居展现华侨创业史
黄奕聪旧居为二进五开间的闽南大厝
黄奕聪故居是奕聪先生1969年返乡修建的
在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后溪村内,今有旅居印尼爱国侨领、金光集团创业董事长黄奕聪旧居和故居各一处。旧居为奕聪家族祖居,近年曾历重修;故居则是奕聪先生1969年返乡修建的,如今已打造成罗溪镇的“侨情会客厅”。旧居为二进五开间的闽南大厝,内有柱联:“南国经商荣中策,西畴发轫灿金光。”据黄氏族人黄复元介绍,此联讲述的正是奕聪在印尼创办“金光集团”的事迹。旧居大门口另有柱联曰:“志营锡地利四海,源发金谿(xī)溁(yínɡ)五洲”,该联是以奕聪长子志源的名字作的藏头联。这些楹联前后相承,暗示着黄氏家族事业的绵延不绝。
旧居即祖厝,大门口有以奕聪长子志源名字所作的藏头柱联。
位于村子另一头的黄奕聪故居,是一栋颇具中西合璧特色的二层小洋楼。据罗溪镇文化站站长黄坦克介绍,故居有12间屋子,因奕聪先生常年生活在海外,便让其胞弟奕盘回来居住。黄奕聪偶尔回乡也会住在这里。近年来,故居经过精心布置,更显古色古香、雅致舒适。罗溪镇在此打造了“侨情会客厅”,以丰富的图片展板、影像资料、文字介绍等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以黄奕聪为首的罗溪华侨的创业史、慈善史。除此之外,故居内还不定期举行“十音”铜锣表演、南音演唱等活动,构筑乡愁乡思场景,让游客们能近距离体验罗溪乡土文化,感受老一辈华商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远涉重洋开启新篇章
奕聪中学内的奕聪先生事迹展厅
位于洛江区罗溪镇的泉州市奕聪中学,是黄奕聪捐资创建的公办完全中学。学校入园区域矗立着一块大石,上面镌刻着“勤劳、诚实、善予、合作”八个大字,这八字经既是奕聪中学的校训,也是黄奕聪处世、经商的人生准则。按黄奕聪的说法,勤劳、诚实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善予、合作是做人做事的品质。没有太高深的解读,却有着人生历练之后的坦然与豁达。或许只有回首黄奕聪的一生,我们才能理解这平凡八字背后的不平凡。
1922年,黄奕聪诞生在罗溪镇后溪坂上自然村。据《江夏紫云金谿黄氏族谱》记载,黄奕聪是金谿黄氏一族的第十九世裔孙。金谿紫云黄氏家族世居罗溪,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金谿黄氏簪缨继起、人才辈出,清末武状元黄培松的师傅黄纪堂即出自该族。在后溪村,黄奕聪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时家乡的青山绿水、乡土邻里、宗族祠堂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0世纪初,罗溪还是个交通极不发达的小山乡,重重山峦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少当地人为了改善生计,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前往东南亚一带谋生,黄奕聪的父亲黄则在便是其中之一。1930年,应父亲要求,黄奕聪随母亲到印尼与父亲团聚。当时家贫,不得不借高利贷做路费。先是步行50多公里到安海,从安海搭渡轮船4小时后到厦门,再从厦门搭轮船到印尼。经过在海上七昼夜的颠簸,历尽艰辛才到达印尼苏拉威西望加锡。在这里,黄奕聪翻开了人生的另一篇章。
意外交谈增添前行动力
在印尼,黄奕聪先在当地的华文学校光华学校接受小学教育,虽只5年时光,却让他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祖国文化有了很强的认同感。日军入侵南洋后,黄奕聪被迫辍学,早早进入社会。起初,他骑着自行车在街上卖花生糖等小食品。后来见市场上各种食品及日用品奇缺,黄奕聪便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开始自营起食杂店。1945年,他创办长春面包厂,并从1946年开始连任三年的锡江面包工会主席。这时的黄奕聪触摸到了商业的门道,同时也累积了一定的从商经验。
1950年春,黄奕聪创办了长兴商号,专做批发生意,长兴号的规模日渐庞大。1955年,他开始从事椰干生意。他从椰农手中收购椰子,加工成椰干销售到印尼多个地区,几年时间下来,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椰干商。1956年,移居泗水市的他,投资开发橡胶园和咖啡园。不料,这些园区却因社会罢工潮等问题陷入停摆,黄奕聪只好忍痛将它们出售。虽然失败的教训惨痛,但黄奕聪并未丧失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己敢创新、敢拼搏,一定能在商圈出人头地。
这个时期,有次意外的交谈为黄奕聪增添前行的动力。1955年,周恩来总理赴印尼万隆出席亚非会议,在会见当地华侨代表时,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黄奕聪引起了总理的注意。周总理对他说:“普通话说得很好嘛,以后要继续学好中文,弘扬中华文化。”当时周恩来总理还建议黄奕聪将孩子送回中国学习中文。周总理的关怀,让黄奕聪倍受感动,也令他体会到祖国的温暖。回家后,黄奕聪立即叫来当时还在读小学的两个儿子黄志源、黄鸿年,要他们做好随时回国的准备。
1960年,黄奕聪移居印尼首都雅加达,同年创办了金光公司,主要经营农土特产品进出口业务,出口椰干及肉豆蔻等货物,进口品则以烟纸、丁香及纺织品等为主。1967年,印尼华人投资环境全面改善,黄奕聪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1968年,他和林绍良共同投资2000万印尼盾,正式创建了印尼万雅老比东油厂(简称“比摩利油厂”),生产销售以“比摩利”为商标的食用油。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比摩利油厂已成为印尼最大的食用油企业,黄奕聪被誉为“食用油大王”。1990年,胸怀大志的黄奕聪将金光集团旗下油厂股份转让给林绍良,另起炉灶,创建了菲尔玛食用油企业,随后又进军造纸业,将自己的商业版图拓展得越来越宽。
商业龙头深耕多个领域
1982年8月,黄奕聪的金光集团斥巨资收购了印尼国际银行。在聘来国际团队进行十年改造后,印尼国际银行把分行开到了250家,其利润一度超过了印尼其他所有银行的总和。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钞票大幅贬值,印尼国际银行亏损严重。黄奕聪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印尼国际银行,选择潜伏以待时机。
好风善借力,扬帆正当时。1992年起,借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金光集团旗下的浆纸业集团(Asia Pulp & Paper Co. Ltd.,简称APP)开始在中国投资,并于上海设立总部。如今这家公司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纸业集团公司。
2005年,永不服输的金光集团通过收购印尼SHINTA银行,重回金融赛道,并于2007年将该银行更名为金光银行。而后,金光集团真正实现“金光四射”,其投资范围遍及亚洲、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进行深耕。集团逐步形成七大核心产业:制浆造纸业、金融业、农业及食品加工业、房地产业、能源与基础设施、移动通信和健康医疗,是名副其实的印尼商业龙头。
在商界几经浮沉,却始终屹然挺立。被人问及生意经时,黄奕聪却只淡淡地说:“我出身贫寒,没有多大才能。不过我有理想和愿望,讲信用,肯动脑筋,努力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勤奋扎实地工作。”2019年1月26日,黄奕聪在印尼逝世。虽然没有人能战胜岁月,但黄奕聪搏浪商海的身影,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心间。
慷慨慈善铺就“金光大道”
黄奕聪一生热爱教育事业。早年他曾答应乡亲,要为家乡的教育慈善事业出力。在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他像恪守商业诚信一般,恪守着自己对乡亲的承诺,不断地为罗溪地方教育出钱出力。据介绍,早在1957年,黄奕聪和159位印尼侨胞共同捐资在家乡创办了罗溪华侨中学(罗溪中学前身),改变了当地没有中学的历史。1964年,他与其他几位旅居东南亚的侨胞再次集资,为晋江二十九中学捐建一座大礼堂。1983年,他再次联合20位海外乡贤捐资,为罗溪中学兴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各一幢,并为学校添置教学设备。1992年,黄奕聪在视察罗溪中学时,了解到学校的办学困难,当即表示认捐建科学楼一幢,并致信福建省领导请求在家乡罗溪复办高中。1997年福建省政府、省教育厅同意罗溪中学复办高中,为罗溪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辉煌篇章。
黄奕聪先生(右三)早年回乡关心奕聪中学发展建设情况(翻拍)
1995年,黄奕聪捐资2000万元兴建奕聪学园(奕聪小学和奕聪中学初中部)。1997年元旦,奕聪中学和奕聪小学同时竣工并投入使用。2001年10月15日,黄奕聪与夫人赖淑华在几位儿子的陪伴下再度返乡了解学园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后又于2002年继续捐资140万元建造奕聪中学初中部科学楼和校门,不久又捐资110万元建造罗溪中心幼儿园(后更名为奕聪幼儿园)。2004年,黄奕聪继续慷解捐资507万元完善奕聪中学初中部、奕聪小学和奕聪幼儿园的建设。2023年,奕聪中学晋级省一级达标高中,黄奕聪基金会再向奕聪学园捐赠30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发展。奕聪中学校长黄向荣曾在1992年、2001年、2004年三次参与接待黄奕聪,“先生说自己没读过多少书,吃过没念书的苦,教育对人、对国家而言是重中之重,所以他一定会尽其所能支持家乡教育建设。”
黄奕聪的慈善事业涉猎的又何止教育,“1998年广东洪灾捐赠1000万元;2003年抗击非典捐赠1100万元;2008年南方雪灾捐赠2100万元;2008年—2014年累计向汶川、玉树、雅安、鲁甸等地震灾区捐赠8700万元……”一个个数据、一桩桩善行,先生在教育、救灾、扶贫、科研等等领域内,都留下了慈善的足迹。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起,黄奕聪陆续为家乡洛江区捐资达1.5亿元,在中国捐赠慈善公益事业总额超14亿元。作为印尼著名的华人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心系故土家园的黄奕聪无疑是泉州华侨华人的一面旗帜。
黄奕聪的子女同样不负所望,传承父亲爱国爱乡的精神。2005年,为推动洛江北部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对万虹公路罗溪至马甲段进行改建。为了让工程建设尽早启动,黄奕聪的6个儿子每人捐出一笔善款,以金光集团名义支持道路建设。同时,罗溪镇政府发动当地民众踊跃捐款。最终社会捐资总额近4000万元,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为表彰黄奕聪家族及金光集团对家乡公益事业的重大贡献,洛江区人民政府决定将所改建的路段命名为“金光大道”,金光大道的控制性工程岭头亭隧道命名“金光隧道”。
“金光灿烂、誉满天下!”这是现今人们对于奕聪家族的评价。而这一切又何尝不是缘于奕聪先生一生对于诚信的执着与恪守。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