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泉”因有你】邱葵:傲骨嶙峋的一代“隐士”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12-22

人物名片

邱葵,字吉甫,号钓矶(亦号钓矶翁),宋末元初泉州府同安县人。理学家、诗词家,一生人品学问为世所重。宋亡后,隐避海岛,不赴元世祖之征,以“宋秀才”之名终其一生。卒后,被崇祀于泉邑先贤祠、同安朱子祠等。

族谱中有邱葵画像(翻拍)

核心提示

很多人听说过“穷游”,这是现代人创造的新词汇。但人们可能不知道,古人也曾为隐士邱葵创造了一个独特词汇——“贫隐”。《续修四库全书》称:“得其(邱葵)传者为吕椿……初从先生学贫隐授徒,词赋敏捷。”邱葵一生不仕元,虽贫困潦倒,但贵在精神独立。受他的影响,有元一代,金门士子无一人应科考,也无一人为元官,堪称时代的“奇异果”。

“老秀才”风度凝然

邱葵(古为丘葵),生于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据邱氏族谱载,其祖原居于泉州城西南临漳门内植福里(今龙头山一带)。元初,邱葵即避世隐居于当时的同安小嶝屿,故世人多称其为泉州同安人。翻阅万历《泉州府志》等典籍,皆将“邱葵”写为“丘葵”。作为姓氏,清代以前的古书上绝大多数用“丘”而不用“邱”。但在清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颁发诏谕称:孔圣人名“丘”,为了尊敬先师,后人必须避讳。于是,“丘”姓族人此后便改为姓“邱”,沿用至今。

邱葵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刻苦奋学的青少年时代;其次是宋末,元兵入闽,忠节守志,奋起抗元的阶段;最后是宋亡,绝意不仕元,致力于教学著书,直至去世。万历《泉州府志》载曰:“丘葵,字吉甫,同安人。风度凝然,如振鹭立鹤。蚤有志于考亭之学,初从辛介甫,继从信州吴平甫授《春秋》,亲炙吕大奎、洪天锡之门最久。”清代《闽中理学渊源考》中“征士丘钓矶先生学派”一文称:“按钓矶先生传称,师从吕朴乡(吕大奎)、洪阳岩(洪天锡)之门最久,当时师门讲授,无从可考。”年轻时,邱葵嗜学不倦,先后师从辛介甫、吴平甫、吕大奎、洪天锡等多位名师,世人称其“黄卷十年子”,为学刻苦用功,造诣日深。早年,朱熹在泉州兴起授徒讲学之风,使朱子学脉在泉州一直绵延不断。算到邱葵这,已经是朱熹的“四传弟子”了。邱葵也一直将振兴朱学视为已任,希望通过科举出仕,将朱子理学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遗憾的是,在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之后,科举考试就因战乱而中断了。本来踌躇满志、希望在科举上一鸣惊人的邱葵,在“补郡弟子员”之后,还来不及搭上乡试“末班车”,就眼睁睁看着宋王朝以摧枯拉朽之势倒下。他在宋治之下寻求功名的梦想也碎了一地。虽然元延祐二年(1315年)科举考试得以恢复,但邱葵无意为元廷效力,根本不屑于参加那时的科举考试。所以终其一生,邱葵都只是一位秀才,以至于他晚年时常以“老秀才”自嘲。

避世隐遁于孤岛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泉州招抚使蒲寿庚降元,胁迫邱葵的老师吕大奎署降表。结果吕大奎不从,逃亡之后惨遭杀害。听闻自己敬重的老师遇害的消息,邱葵“痛愤不欲生”,遂吟咏连篇,怒斥蒲寿庚的背叛,控诉元军的血腥。这些诗歌“忧悲恫切,读之能令壮气竖发,亦可感泣沾襟”。如,《秋兴二首》诗曰:“一岁四时秋最惨,况于人世尚流离。向来犬吠鸡鸣处,今见猿啼鬼哭悲。泪洒黄花金灿烂,魂销白骨玉参差。满山寂寞秋梧冷,正是愁肠欲断时。”《哭吕朴乡先生》诗曰:“已拟侍荷橐,俄抽似叶身。甘为南地鬼,不作北朝臣。屋壁遗文坏,邻州战血新。劫灰飞未尽,碑碣托何人。”

除了用诗歌抨击元军外,邱葵也身体力行地参与抗元活动,他甚至还让长子随张世杰入粤勤王,保护南宋幼主。然而,历史的潮流不可逆,随着陆秀夫背起小皇帝赵昺,在广东崖山跳海殉国,南宋王朝也正式宣告落幕。

《周礼补亡》在泉南尚有遗本,此为现代复印本。

宋既亡,宋朝的一大批遗老,有的投降俯首事元,有的死节留名汗青,更有一些人隐忍而活,以遗民自居,幽守孤忠。邱葵作为南宋文人,不愿为蒙古人效力,也就此选择“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后来,著有《易解义》《书解》《春秋通义》《四书日讲》《经世书声音》《既济图》《周礼补亡》等大量书籍,对当时的文坛影响深刻,且“大有功于经传”。明代晋江名士陈紫峰曾称:“吾乡文献,在宋出则有苏子容,处则有邱吉甫。”苏子容即指北宋名相苏颂,而邱吉甫为处士(亦称隐士)邱葵。

宋亡之后,元军进驻泉州。深感天日无光、百般无味的邱葵,发出“吾既不能挽江河以为恨,奈何受其牢笼”的感叹。乱世之中,不想与元人共处一城的邱葵,只能选择隐遁他方。海屿小嶝,成了他眼中理想的避世孤岛。邱葵只身迁居小嶝屿(当时属金门辖内,金门又属同安管辖),自号“钓矶翁”,耕钓自给,以著书、授徒为乐,开启了“隐士模式”。

清贫亦不改其志

元初,元世祖忽必烈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命人四处搜寻名士能人为其政权服务。风闻邱葵名气颇高后,元世祖特遣御史中丞马祖祥(字伯庸)前来征召邱葵。不料,邱葵竟以“种圃自匿”,避而不见,完全不给元世祖和马祖祥面子。后来,马祖祥带着府官达鲁花赤“贲币至家”,前来重礼聘请。在金银财宝面前,日子过得苦哈哈的邱葵,照样没有选择“折腰事权贵”,而是果断回绝了聘官要求。最后,马祖祥无计可施,只好“取其书以去”。万历《泉州府志》载:“元时,倭寇至其第,他无所犯,惟取遗书以去,故其著述多无传者。”可见,马祖祥将邱葵的书抢走,导致这些书大部分未能流传后世。

马祖祥走后,邱葵决意不仕出,并赋“却聘诗”一首以明其志:“皇帝书征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张良本为韩仇出,黄石特因汉祚来。太守枉劳阶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床头一卷春秋笔,斧铖胸中独自裁。”敢拿皇帝开怼,邱葵展示的不仅有气节,还有惊人的胆量。这首诗极大地鼓舞了当时不堪忍受元廷统治的宋室遗民,并在后世被广泛追诵。

深以不能挽回宋室江山为恨的邱葵,甚至留下遗嘱告诫诸子:“吾老矣,死之日,慎勿治坟茔,惟深藏地下,勿为人所识。”言下之意就是故国不在,无颜面见人,所以死后也不治坟茔,彻底一“隐”而终。

据介绍,受邱葵影响,有元一代,金门士子无一人应科考,也无一人为元官。有史家评价,邱葵对于金门教化的影响,是朱熹之后的第一人。感叹其忠贞节义,后人还将邱葵与谢翱(霞浦人)、郑思肖(连江人)并称为宋末元初“闽中三君子”。

明代勅封为祀神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宋抗金名将刘锜的后裔刘君辅礼聘邱葵至芝山(现石狮祥芝)执教。邱葵在芝山这一教学,竟坚持了27年之久。据文献载,早年,在芝山曾有邱葵镌石诗一首:“床头枕是溪中石,井底泉通竹下池。宿客不怀过鸟语,独闻山雨对花时。”此外,邱葵还为刘氏族谱撰写了《芝山刘氏书塾记》《芝山慈济宫记》《丰山岩记》等文章。

邱葵卒于元统元年(1333年),享年90岁。元顺帝至元年间,同安县尹孔俊建大同书院祀朱熹,以吕大奎、邱葵配祀。据明代兵部主事卢若腾在《钓矶诗集·序》中所述,邱葵身后,他的家人遵其遗嘱,在小嶝屿薄葬之,“先生一抔土,不立碑碣,入国朝二百余年无知之者”。明代蔡献臣有《访小嶝屿丘吉甫先生旧宅》诗咏之:“一卷突兀水中间,遥想先生冰雪颜。人拟柴桑真伯仲,诗追击壤异间关。生当颓运身终隐,志在遗经手自删。为问百年归骨处,后昆指点泪痕斑。”后来,到了明万历年间,经邱葵后裔争取,“官为勘验,劚地得志铭,乃加封而表识焉”,找到了邱葵葬身的确切地点。后裔就地构坟,刻石立碑,书“宋隐士钓矶丘公之墓”。

邱葵曾上九日山寻访秦系遗迹。图为如今九日山的秦君亭。

邱葵曾多次造访离相院

离相院内有书院遗址

邱葵生平也爱四方云游,在泉州,迄今许多名胜都留下了与之相关的诗赋或传说。譬如,邱葵曾邀友人熊退齐共游南安九日山,以赋诗的方式追慕早年隐居于九日山的唐代诗人秦系及唐相姜公辅。邱葵也曾数次游历清源山、紫帽山,并留有《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嗟哉赵公子诗》《怀古愚兄》等诗歌。千年古刹离相院位于现今泉港区山腰街道的繁华闹市之中,该寺肇建于唐天祐六年(909年)。古时的离相院,重林茂树,寺中原有书院。据载,邱葵曾在3年内先后4次落脚离相院,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近年出版的《离相寺》一书中,也收录了邱葵的三首诗。其中《离相院》一诗曰:“一夕僧留宿,翛然万虑空。草分仙掌绿,芬发御袍红。白鸟松梢雪,玄谈塵尾风。因悲人世上,终日业尘中。”

明洪武元年(1368年),邱葵又与吕大奎一同入祀同安朱子祠。

瑞丰殿宫宇虽不大,却显得庄重典雅。

瑞丰殿内主祀“邱王爷”

瑞丰殿柱有“钓矶翁”字样

在晋江安海镇塔兜村内有一“瑞丰殿”,宫宇虽不大,仅有主殿与拜亭,却也显得庄重典雅、端方肃穆。据瑞丰殿管委会介绍,殿内主祀的“邱王爷”,即宋末元初理学家邱葵。据主殿墙壁上的《瑞丰殿碑记》载,邱葵是在明初入祠受祀,并被勅封为“泉郡瑞丰殿代天巡狩邱王府正堂”的,当时“明太祖赏其气节祀为神”。邱葵,这位傲骨嶙峋的隐士型理学家,能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并得以升格“神化”,想必也是因他代表了一种生命力、一种不屈的精神,以及一副坚韧的灵魂。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