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看泉州·瞰看泉州湾——走读⑰
晋江海岸线:风口造林 守护碧海蓝天
如今的国道228线深沪湾段,一年四季,汽车驰骋在宽阔的公路上,两侧葱郁的防护林飞速略过,碧海蓝天风光无限。
回到10年前,一到冬季东北风肆虐,深沪湾段根本无法通行,因地处沙质海岸风口,公路时常被风沙覆盖。
汽车行驶在沿海大通道深沪湾段,防护林挡住风沙,通行无碍。(黄艺芬/图)
防风林守护海天美景,公路通行,村庄生活。(晋江市林业局/供图)
2012年以来,晋江重点针对风口地段造林,实现了沿海大通道陈埭外线及龙湖杆柄至英林埭边段防护林修改提升工程全线闭合,完成沿海基干林带修复提升全长51公里,新增造林面积3700亩,在晋江海岸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福建六大风口之一
建起国有防护林场
深沪湾,从地图上看呈漏斗形,是福建沿海六大风口之一,每年从九、十月开始到第二年四月,基本都有九级以上大风。
深沪海边村庄曾流传一句顺口溜——“九月台风起,锅中沙作米”。
1960年4月,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成立,场址就在深沪湾辖区。
“现在林场的树木,挖下去1米深,都是沙;以前附近村庄打井,30米深也是沙;地下井要挖到200米深,才有水。” 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陈建南记得,深沪湾的风沙之害,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在沙地培育适合防风固沙的树种(黄艺芬/图)
林场树木都扎根于沙地(黄艺芬/图)
在沙地培育适合防风固沙的树种(黄艺芬/图)
林场职工克服困难,不仅在深沪湾风口营建起生态公益林,同时大力发展适合沿海种植的绿化大苗培育基地。如今,林场经营总面积3550亩,地跨晋江、石狮两市五镇,下设4个管护站,全部为生态公益林;重点突出适合滨海地区生长的富贵榕、菩提、高山榕、景观木麻黄等品种培育,建设有别于山区的绿化苗木基地。
6年建设32公里防护林带
守护沿海5个乡镇
风沙大、水咸涩、地贫瘠,一般的树种很难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生存。晋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工作。2012年,晋江林业部门将苗木培育和造林绿化任务委托给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既解决外调苗木在晋江种植“水土不服”这一难题,也可以提前委托培育下一年度所需要的苗木数量和品种,确保当年度基干林带造林苗木来源;同时,防护林的养护工作也能得到保证。
陈建南介绍,当时边种边补,边调整树种,林场职工在林带宽度极窄,立地条件十分恶劣的公路边风口,沿着沿海大通道,营造起了32公里长的防护林带,如同绿色长城,保护国道通行安全。
防护林挡住风沙,有防护林带的后沿没有沙丘,没有防护林带保护的一侧沙粒成堆,形成鲜明对比。(黄艺芬/图)
此外,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抵御风沙对幼苗的侵袭,晋江市林业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在沿海基干林带设置了杉木挂渔网、石墙等各类风障,在省内属首创。风障工程有效保护了防护林幼苗,是风口基干林带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后六年时间里,晋江总共投入资金7500万元,重点针对风口地段林带修复,优化树种选择,不断调整管护机制,确保沿海基干林带有人种,有人管。同时,因为沿海防护林带大多也是沿海观景区,防护林带不仅有泉州沿海头号“风沙卫士”木麻黄“惠安1号”,还套种了榕树类、夹竹桃类和相思类等抗风耐盐碱树种、花化彩化树种,防风树种的多元化兼顾了实用与美观,既提升林带质量,也能够兼顾景观效果,美化沿海景致。
地处强风口,龙湖衙口旅游景区和深沪湾古森林保护区地段防护林设置了景观石墙作为风障,抵御风沙,保护苗木(黄艺芬/图)
杉木挂渔网、石墙等各类风障配合使用,成功建成了几十公里长的基干防护林带(黄艺芬/图)
龙湖防护林与海天海滩融为一体,成为最美风景(苏维斯 航拍)
碧海蓝天
风口变身旅游胜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沿海防风固沙, 久久为功。
1993年5月,以晋江玷头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为依托,林场建设泉州市首个省级森林公园——晋江深沪湾森林公园,目前公园面积2310亩,初具规模。2015年8月,依托森林公园建设的“深沪森林人家”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周边居民旅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变风沙之地为森林公园,深沪森林人家成为旅游休闲好去处。(黄艺芬/图)
林场变身森林公园(苏维斯/航拍)
晋江市林业部门介绍,2012年至今,晋江已经完成沿海基干林带修复提升全长51公里。今年以来,仅深沪湾一地就完成沿海基干林带造林面积1000亩,而在晋江全市范围内,今年沿海防护林带新建面积已达2411亩,目前全市541千米大陆海岸线基本建起带、网、片相结合的绿色屏障。
林场、森林公园、防护林,发挥了防风固沙的作用,也成为最美风景(苏维斯/航拍)
在防护林的映衬下,阳光、沙滩、海浪,深沪湾古森林遗址,沿海周边镇村的群众沐浴在优良的环境里,外来游客在此流连忘返,也带动了晋江滨海休闲游的兴起。
深沪湾美景如画(苏维斯/航拍)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