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明,美美与共。昨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就现场媒体记者关注的海艺节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举办的意义、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泉州推进海丝名城建设举措、泉州文旅融合促进文旅消费方面的亮点等问题,文旅部国际局副局长孔伦,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肖长培,中共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海艺节泉州市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刘林霜,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执委会副主任姚飞逐一回答。
昨日,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陈小阳 摄)
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背景下举行海艺节
“福建省和泉州市长期处在对外交流、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的前沿”
新华社记者: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召开,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密切相关的。今年正好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举办,有何特殊意义?
孔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纽带,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合作,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夯实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把支持民间交往、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这为我们高质量开展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进一步增进民心相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好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文化和旅游部携手福建省人民政府,秉承“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明共赢共享”的宗旨,共同主办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本届艺术节将以“多元文明,美美与共”为主题,广泛邀请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团体和嘉宾,通过开展演出、展览、研讨、美食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以期有效增进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在福建泉州举办海丝艺术节具有特殊意义。福建省和泉州市长期处在对外交流、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的前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坚实的对外交流基础。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在泉州开展了“东亚文化之都”“亚洲艺术节”以及海丝艺术节等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下一步,希望借助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缘优势,继续高质量办好包括海丝艺术节在内的各项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联系和友谊。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海丝艺术节这样的国际性平台,向世界展示开放包容和日新月异的泉州形象、福建形象和中国形象。
谈福建省在推动文旅经济发展方面的做法成效
“全力打造‘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总台央视记者:目前福建省正加快“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并把“文旅经济”作为福建发展比较优势的“四大经济”之一,请问福建省在推动文旅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肖长培: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旅经济发展,今年4月高规格召开了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周祖翼、省长赵龙出席会议,对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打造“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求,从供给侧、需求侧、服务质量、科技含量四个方面协同发力,掀起了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拼文旅经济”的热潮,好声音不断。
一是加快完善全省文旅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了“11537”的总体思路和布局。即“1核1品5圈3线7沿”,“1核”就是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这一核心目标;“1品”就是打响“海丝起点·清新福建”这一品牌;“5圈”就是推动建设环武夷山、泰宁丹霞、福建土楼、鼓浪屿、泉州古城等5个世界遗产地文旅集聚区;“3带”就是拓展红色文化、绿色休闲、蓝色海丝等3条旅游带;“7沿”就是建设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沿福建滨海风景道、沿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沿戴云山森林步道、沿古驿道、沿江河、沿绿道等7大文旅线路和产品。“5圈”就是点的放大,“3带”就是线的延伸,“7沿”就是面的拓展,推动全省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二是加快跑出文旅经济发展“加速度”。出台5个方面23条《新形势下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和促进文旅消费10条措施,举办千余场文旅促消费活动,做火做热文旅消费市场,有关经验做法被文化和旅游部向全国推广。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数4.43亿人次、增长35.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37.84亿元、增长48.2%,恢复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和25个百分点。
三是加快繁荣高品质的文旅供给。第九届中国戏剧奖全国只有15朵“梅花”,我省摘了2朵,曹禺剧本奖全国只有5本,福建拿了1本,获奖数居全国首位。继《来福建,享福味,好吃好玩又不贵》之后,再次创意发布《来福建 好舒服》文旅视频,一夜“出圈”,全网传播覆盖2.7亿多人次。创新开通“清新福建”入闽旅游列车,深入开展“来福建,坐火车,一路山海一路歌”金秋文旅推广季活动,在北京、上海以及马来西亚、南非、美国等地举办“海丝起点·清新福建”文化旅游推介会,赴美国、澳大利亚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发布了“清新福建”旅游列车十大精品线路,全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四是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入境游客117万人次,增长214.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3.5亿美元,增长395%。厦门和泉州古城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对外展示了世界遗产城市的风采。全省演艺市场火爆,吸引了爱尔兰国家合唱团“艾纽约”、俄罗斯钢琴艺术家德米特里·马斯列耶夫等全球知名艺术家、团队和台湾流行歌手蔡依林、五月天等来闽演出,市场火爆。
谈泉州海丝名城建设
“坚持活化传承、立足内引外联、汇聚侨力侨智”
中国艺术报记者: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又是21世纪海上海丝之路建设先行区,近年来,泉州在推进海丝名城建设上有哪些举措?
刘林霜:泉州市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在外泉商和侨港澳台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强总体谋划规划,推进先行试点试验,奋力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坚持活化传承,打造世遗保护典范城市。作为世遗之城,泉州致力于把世界遗产城市历史文化厚重的优势转化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胜势,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保护复兴。以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为载体,深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建立市级统筹、跨部门跨区域整体联动保护体系,持续做好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二是城市提升。立足山、海、城的自然禀赋,发挥品牌之都、制造强市等优势,系统改造提升古城街巷、文化地标、文创园区、旅游设施等,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今年,泉州频频出圈,成为网红城市。比如,根据百度地图大数据发布《2023年“五一”假期出行预测报告》,预测“五一”期间全国车辆累计净流入城市TOP5,泉州荣登榜首。中秋国庆假期,进入携程“‘反向游’目的地”热榜。2018年和2023年,泉州两度荣膺“一带一路”案例奖。三是对外交流。先后成功举办了中阿城市论坛、第十四届亚洲国际艺术节、中宣部海丝国际研讨会、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等20多场重量级国际交流活动,与市级10个国际友好城市广泛交流。
立足内引外联,打造海丝经贸开放新通道。近10年来,泉州市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达8715亿元、年均增长5.5%,占全市对外贸易总额的几近一半。一是推动外贸模式创新。抢抓RCEP机遇,持续扩大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影响力,成立东南亚采购集散中心,落地泰国、菲律宾、阿联酋等特色展销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福建侨商海外仓联盟”,实施“国潮泉州”优品出海行动,2022年全市市场采购贸易出口558.9亿元,增长21.7%。二是拓展丰富外贸通道。陆上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海上开行泉州至俄罗斯“整船出海”航线,累计开通国内外集装箱班轮48条。今年以来又开辟了泉州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马尼拉南港3条新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40万人次,成为全国首批18个设置“一带一路”通道的口岸之一。三是构建立体外贸网络。对接国家运输大通道,深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融入福建省“丝路海运”“丝路飞翔”重点工程,一体推进机场、铁路、港口等规划建设,引导国际物流、供应链企业在泉州设立区域总部。
汇聚侨力侨智,打造开放赋能新载体。一是搭建“侨”平台。深入实施“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在全国侨联系统首创海外社团联络员机制,推进世界性泉籍乡亲联谊组织建设,筹建“故土家园——海内外泉侨泉商联络总部”。今年6月,泉州举办了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近千名侨商泉商相聚泉州,签约落地1195亿元投资。二是优化“侨”服务。结合“党建+”社区邻里中心打通为侨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帮助侨胞、侨眷、归侨等解决难题,规划建设华侨未来园区、国际社区等。同时,首创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研究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加大对华侨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侨批等保护,留住华侨乡愁记忆。三是讲好“侨”故事。深入实施“留住根脉”华侨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工程,深化“海外泉籍精英故乡行”、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等交流活动,不断增强侨亲侨胞的认同感、归属感。
谈推进文旅融合、促进文旅消费、赋能城市发展
“形成‘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的泉州古城保护发展活样本和全国最具‘烟火气’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中新社记者:泉州正在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的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推进文旅融合、促进文旅消费、赋能城市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亮点?
姚飞: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发祥地和核心区,是世界遗产城市,文化遗产多彩多姿、弥足珍贵,现有世界遗产点2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5处(其中国家级44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26个(其中世界级6个),是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有山、有海、有古城,山海兼备,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我们以“树品牌、拼千亿、提能级”为抓手,聚焦海丝先行区挖潜破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获评“2023年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中国十大美食旅游城市”。我们突出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做强世界遗产超级“IP”。泉州古城是泉州遗产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我们以古城和22个遗产点为核心,把整个古城6.41平方公里都纳入世界遗产缓冲区,以泉州古城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牵引,以微扰动、低冲击的绣花针方式,修旧如旧,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系统对古城街巷、文化地标、文创园区、旅游设施等提升改造,深入梳掘古城文化内涵,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让泉州古城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形成“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的泉州古城保护发展活样本和全国最具“烟火气”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今年“国庆”黄金周,泉州古城旅游非常火爆,每天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二是做热滨海和生态旅游。泉州海洋文化历史悠久,541公里的海岸线蜿蜒曲折,海景风光如画,其中崇武——秀涂海岸线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在做热滨海旅游方面,我们以滨海旅游与华侨文化相融合,重点打造滨海风景道,梳掘南洋文化、海丝文化、中西合璧风格闽南建筑、沿海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培育了崇武古城、八仙过海度假区、蟳埔渔村、梧林村落等一批旅游景点。在做热山地生态旅游方面,通过山地生态旅游节,整合山地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区域联动,串联山地线路,做热生态游、乡村游,带动周边文旅消费市场,全市有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4个、全域生态旅游小镇9个、金牌旅游村16个。
三是做好“文旅+”文章。泉州民营经济发达,拥有35万家民营企业,形成了“中国鞋都”晋江、“中国服装之都”石狮、“中国石雕之乡”惠安、“中国茶都”和“藤铁之乡”安溪、“中国香都”永春、“世界瓷都”德化等“一县一品”特色品牌。我们立足制造业发达和发展优势,聚焦一二三产联动,深入实施“文旅+”战略,支持发展工业旅游,培育了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4家、省级观光工厂34家以及工业美术、陶瓷、雕艺、茶等一批超千亿产值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超700亿元,增长率22.3%,工业旅游已成为泉州文旅新增长点。
四是做亮文化品牌国际传播。我们聚焦“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定位,设立海丝泉州推荐官工作室,赴联合国总部等地开展“茶和天下”·雅集活动,成功举办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十“泉”十美文旅消费季等主题活动,全方位扩大“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影响。依托海外泉籍社团、国际友城、驻外使领馆,搭建对外交流桥梁纽带,近年来先后组织200多个文化团队共3000多人前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邀请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个团队2600多人来泉交流。在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的同时,打造出海丝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国际木偶展演、南音大会唱、郑成功文化节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世遗泉州”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五届海丝国际艺术节将于12月8日—13日在泉州举行,这是一场“交流的舞台”“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借此机会,邀请各地宾朋好友、广大游客前来参加,共同领略世遗风光、品味海丝文化、品尝特色美食,体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烟火之城,感受千年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人文魅力。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期待着大家到来。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