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后,“世遗之城”泉州的旅游热度依然居高不下。一些细心的游客发现泉州迄今还保留着数座完整的古代卫城、所城,甚至有不少人还在携程、飞猪、途牛、同程、去哪儿等旅行网站上留下了关于泉州古代卫所城的旅游见闻,这大大勾起了国内外旅行爱好者们的兴趣。
近日,记者翻查文献资料发现,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国时正式颁布军卫法,最终确立其组织管理体制分为卫、所两级。卫所,指的是卫指挥使司、千户所、百户所的联称,这是一个隶属于都(行)指挥使司的军事单位。而千户所、百户所等又从属于卫。卫所军是明王朝的常备军,也是明初国家的主力部队。
明初,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频频遭受倭寇袭扰。据史籍记载,这些倭寇主要由两股势力组成:一是日本流放的武士组成的海上团伙;一是张士诚、方国珍战败逃亡海上的余党,两者相互勾结,为害尤烈。为加强海防、打击沿海倭寇,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年)命“浙江、福建造海舟防倭”,洪武八年(1375年)又“命靖宁侯叶昇巡行温、台、福、兴、漳、泉、潮等卫,督造防倭海船”。但不久,朱元璋发现,光是准备海船,对于防御倭寇收效甚微。于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信国公汤和在奉命巡视浙江、福建、山东等沿海城池后,即向朝廷建议立卫筑城,以保地方平安。这一建议也迅速被朱元璋采纳。随后派遣江夏侯周德兴巡视福建,在东南漫长的海岸线上设立卫所。
洪武二十年(1387年),周德兴在长时间地勘察沿海地势地貌后,在泉州府城东南37公里、晋江县永宁里二十都(今石狮市永宁镇)近海处,将元代巡检司的“永宁寨”改建为“永宁卫”。永宁卫除本部拥有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和15处捍寨、2处烽燧外,还下辖守御福全千户所、守御崇武千户所、守御中左千户所、守御金门千户所和守御高浦千户所。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海防志》载:“洪武二十年,命江夏侯周德兴入福建,抽三丁之一为沿海戍兵防倭,移置卫所当要害处。时泉设卫一,曰永宁。守御所五:曰福全,曰崇武,曰中左,曰金门,曰高浦。又设巡检司一十九,是年设浯屿水寨。”卫、所皆沿海而建,并且由周德兴亲自选址打造成临海城堡。如此以卫、所为核心,以所辖水寨、巡检司、寨堡、墩堠、烽燧等为警援,海陆串接,共同构建联动应援的海防体系。
另外,鲜为人知的是,明嘉靖年间在安溪境内曾设立一处白叶坂守御千户所,同样隶属永宁卫管辖。据康熙癸丑版《安溪县志》载:“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贼发白叶堡,佥事余爌平之,移司堡中,后仍归于渡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革。”白叶坂在安溪崇信里,“地近漳、汀二府”,此地原建有白叶堡,《安溪县志》称这一带“重冈复岭,菁林蒙密,奸民保聚其中……时出劫掠”。嘉靖三十五年,贼匪啸聚白叶堡并打劫乡里,分巡道佥事余爌出兵讨伐。平乱之后不久,该堡便被纳为军驻地,并组建白叶坂守御千户所,对附近山贼起震慑作用。这也是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永宁卫管辖11个千户所(永宁城内5个,城外6个)的缘故。不过,白叶坂千户所创建不到50年就被解散了,所城也就此湮没无踪,所以在历史中极少被提及。
目前,泉州市地域内仅存的古卫所城为永宁卫城(又称鳌城,位于今石狮永宁镇)、崇武所城(位于今惠安崇武镇)和福全所城(位于今晋江金井镇)。位于金门县的金门千户所城只剩遗址。而中左所城位于今厦门岛内,高浦所城位于今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高浦社区内。永宁卫城、崇武所城、福全所城都曾是抗倭的前线阵地,纵使岁月斑驳,如今依旧以屹立的身姿活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不同的是,数百年前,它们以一副铁壁铜墙的身骨来抗击外敌入侵;而今它们却掸尘扫秽,以净朗之姿,喜迎热爱和平的中外友人、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