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鲤城探索私人产权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11-07

杨阿苗故居修缮

鲤城区积极在古大厝类私人产权文物保护单位摸索工作新方式和新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鲤城特色的工作经验,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藏”。

据介绍,古大厝类私人产权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年代传承延续,分衍出众多的文物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产生文物安全主体责任不清晰、文物保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难点和痛点。鲤城辖区内拥有古大厝类文物保护单位共48处,其中私人产权16处,占了总量三分之一,文物保护压力和责任重大。

鲤城区针对古大厝类私人产权文物保护单位普遍存在着年代久远、产权不明、管理缺失、使用不当等问题,出台《鲤城区促进文物级古大厝家族内部析产和保护的若干惠民措施》,通过司法帮扶、资金奖励、教育倾斜等鼓励性惠民措施,助推解决私人产权文物保护单位管理难点。在司法帮扶方面,司法部门向产权人提供3个“一对一”全流程无偿法律服务;在资金奖励方面,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和荣誉奖章,鼓励产权人成立“文物保护小组”等家族内部保护机构,负责文物管理、保护、开发利用等事宜。

有了惠民政策的指引,鲤城区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宣传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入户宣传和调查梳理,鲤城区16处私人产权文物古大厝的产权情况大致可分为完全清晰、基本清晰和不清晰3大类:其中产权完全清晰的共7处、基本清晰的共4处、不清晰的5处。根据梳理情况,鲤城区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古大厝类私人产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方案,通过政府购买、以修代租、主动捐赠、购租结合等方式,促进文物合理保护利用。

目前,鲤城区16处古大厝类私人产权文保单位除洪氏大宗祠、蒋报企故居等5处管理较好外,其余11处均已纳入省级文物保险服务项目,确保文物有24小时人员值班和每周2次巡查,同时解决日常小修小补资金问题。今后,鲤城还将重点推进亭店杨氏民居、施琅故宅等私人产权文物保护单位安防、消防工程,全面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的文物安全防护体系。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