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朗朗新童谣 悠悠故乡情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7-28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掘仔掘掘仔掘,掘着一尾旋留鼓,依呀夏都真正趣味。”对于这首闽南童谣,很多泉州人应该都耳熟能详。每每唱起,回忆满满。

近来,泉州各地纷纷推出申遗成功两周年纪念活动,其中就包括闽南童谣(泉州歌诀)传习所、闽南讲古传习所揭牌仪式。该活动现场有闽南童谣授徒仪式,以及闽南讲古、闽南童谣表演。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吸引了众人的注目,大家兴致勃勃地念着、唱着。

大家发现,除了一些传统闽南童谣外,现在还多了一些新闽南童谣。这些新闽南童谣,不仅有传统闽南文化的身影,也有当下正“火”的泉州世遗点的身影,内容更贴近时代,也更宽泛丰富了。

今日《最闽南》,我们要走近致力于研究闽南童谣创作的七旬老人杨安东,听听他创作的新闽南童谣及其故事。

图为杨安东和母亲(左二)、女儿(右一)、外孙女(右二),一家四代人经常坐在一起交流童谣创作,甚是欢乐。

创作闽南童谣成生活乐趣

童谣是歌谣的一种,古代称为“童子歌”“孺子歌”,而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富于音韵,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勤劳机智、爱拼敢赢的闽南人,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童谣,以优美的韵律、鲜明的节奏和质朴自然的表现方式,帮助少年儿童学习语言、感知生活、认识社会。2008年,闽南童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童谣是那个物资匮乏年代我们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杨安东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是小学老师,他家兄弟姐妹7个,童年最幸福的事,就是拥有一副好嗓子的母亲给他们唱各种民间流传的闽南童谣。那些歌谣给了他们无数美好的想象与慰藉。

今年73岁的杨安东年轻时是惠安县高甲剧团乐队队长,精通小号、二胡等乐器,2012年退休,现在是洛阳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站长。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创作的闽南童谣《惠安女 水茫茫》获得一次比赛的三等奖,并广为传唱。这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自此他潜心童谣创作与推广。

每天,杨安东最快乐的事,就是创作童谣或者听孩子们唱童谣。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街头巷尾,不时能看到有孩童在唱各种闽南新童谣。“清脆的童声碰上朗朗上口的童谣,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孩子们声情并茂,在诵读中感受闽南文化魅力,享受成长的快乐。”杨安东看到这些,就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仿佛自己也变年轻了,难怪杨安东看起来一点儿不像七旬老人。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杨安东的童谣被孩子们用情景剧来演绎,甚是可爱。

杨安东创作的《惠安愈来变愈昳》童谣被惠安小朋友演绎,极富本土特色,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与时俱进创作百首新童谣

“流传下来的闽南童谣很多,但不得不承认,对童谣里提及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或不懂或没有概念,这样唱起来,兴趣就没那么大了,所以,创作这个时代的内容很重要。”杨安东认为。

杨安东说,深厚的闽南文化成了他创作的源泉。为了创作新闽南童谣,他深入研究闽南方言、俚语、俗语,做到能熟练运用、信手拈来,再对收集整理的传统闽南童谣和方言四句进行提炼和加工,赋予童谣新的时代气息和内涵。

杨安东介绍,他创作采用一韵到底,二段一韵,四句、六句、八句等多段落写法,讲究平仄押韵,这样用闽南语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每首新创作的童谣作品,他都是自己先录音,不断揣摩。然后他让外孙女或一些小朋友当听众,听听他们的感觉;他也会和老师们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为了传播闽南童谣,这个年纪的他,几乎每天都在电脑前处理各种素材,整理照片、剪辑视频、指导剧本……

泉州申遗成功后,他适时创作了多首关于泉州世遗点的童谣,如《老君岩》《世遗泉州》《海丝·洛阳桥》《阮厝愈来愈出名》《我爱阮厝迄条街》《九日山,入选世遗更出名》等,这些韵律感十足的童谣,被广泛传唱,让泉州人感受到世遗就在咱厝边的亲切,也让外地人生动形象地感受了泉州文化魅力。

《世遗泉州》闽南童谣部分歌词

他退而不休献余热。他配合各个单位,推进童谣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通过童谣立德树人,传唱党的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群众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能力素质。

“移风易俗大代志, 陈旧习俗着脱离。铺张浪费破财气,勤俭节约偆纸字……”4月份,由洛阳镇党委主办,洛阳镇纪委监察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万安村党委承办的“洛水廉音”微课堂第二课《移风易俗进邻里,文明新风润万家》在洛阳孝廉文化广场开讲。这些童谣作品由杨安东指导,围绕“乡风文明”主题,揭露了陈规陋习的各种表现形式,警示了歪风邪气带来的各种危害,树立了“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的鲜明导向。群众在传唱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转变了观念,达到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效果。

移风易俗活动中,杨安东分享他创作的新童谣,传播社会新风气。

杨安东老师用抑扬顿挫、通俗易懂的闽南方言,向现场观众教授《破旧俗 立新风》《喜事新办齐欢喜》《展非遗 话三雕》等闽南童谣,传递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新风尚。

近20年来,杨安东先后创作童谣100多首,涉及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文明礼仪、历史故事等多方面。他还多次配合市、区、镇等各级政府,将时代的各种热点题材创作成新童谣,《惠安女》《展非遗 话三雕》《闽南人,个个猛》《咱厝人讲咱厝古》《新农保》《美好的梦》《假如我中了双色球3亿元巨奖》等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其中作品《惠安女 水茫茫》被“中国学前教育”作为中国职业园长实践研修班本土文化教材,在闽南地区推广;闽南新童谣《破旧俗,立新风》、闽南四句《洛阳桥上颂平安》,被收录于“学习强国”平台。他的作品多次获得闽南地区各类闽南童谣比赛的最佳创意奖、优秀写手奖、优秀词作奖等奖项。

新颖演绎方式让童谣唱得更久远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孩子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变化,闽南童谣正逐渐被人遗忘。找到即将消逝的它们,并以今天的方式唱响、传承,显然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为此,杨安东创新演绎和传播形式,让老人、孩子和年轻人之间实现自然而美好的连接;通过童谣,也能有效地传承闽南文化、传播泉州的风土人情。

为了让闽南童谣传播更生动、形象,杨安东不遗余力,努力把闽南童谣传播场景化,让孩子们装扮成童谣里面的主角,沉浸式体验童谣里面的故事或情感。无论是在世遗点洛阳桥还是在惠安崇武海边,抑或是在古城中山路,你经常会看到杨安东这位“童谣爷爷”,带着孩子们有说有笑,边走边唱着童谣,同时了解泉州文化,那欢乐的画面着实感染人。

小朋友跟着“童谣爷爷”边逛洛阳桥,边唱童谣。

他创作的新童谣《听引公讲老泉州》,被拍成情景剧。孩子们装扮成过去年代的模样,边唱童谣,边介绍中山路的福人颐煎包、金鱼巷菜头酸、满堂丸子汤、远芳小笼包等美食和大上海理发厅、正骨医院、罗克照相馆等代表性场所。稚嫩的童声传诵着古老的故事,乡音唤醒了久远的回忆。

《听引公讲老泉州》闽南童谣部分歌词

《听引公讲老泉州》闽南童谣被拍成情景剧,小美女表情动作惟妙惟肖,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年代。

他还走进幼儿园,亲近未来闽南文化的传承者及传播者,用自身的闽南文化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在孩子们心中埋下闽南文化的种子。

幼儿园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跟着“童谣爷爷”唱童谣。

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童谣创作队伍中。迄今为止,他已培训了300多名幼教老师,并不定期到多所学校授课,念童谣,讲童谣故事。杨安东编纂、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编印的新书《闽南新童谣》被赠送给多个小学、幼儿园,作为课程教材。

洛阳新城幼儿园园长汪婉菲表示,在教学中,学校也鼓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童谣,比如结合“火鼎公婆表演”“惠女舞蹈”等特色民俗活动演绎童谣。

“在活学活用中,在生动有趣中,童谣被传承了,文化被传承了。”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