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张岳,字维乔,号净峰,谥襄惠,惠安张坑延寿(今净峰镇西头村)人,明正德、嘉靖年间著名理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方志学家,有“粤中廉能第一”和“闽中第一士子”的美誉。明代首辅徐阶为他亲书“一代名臣”匾额。
张岳像
张岳入仕三十余载,由于忠直进言,不事权贵,先后顶撞正德、嘉靖两位皇帝,得罪张璁、夏言、严嵩三位权相,因而屡遭贬谪,仕途多舛。然而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张岳随遇而安,在其位则谋其政,不在其位则修身养德,终以学识渊博的儒臣、平叛安民的将领、著述宏富的学者、为民请命的清官等多种身份流芳后世,成为唯一一个入载《明史》列传的惠安人。他宁折不屈、清正廉明的品格也被世人概括为“净峰风骨”。
不畏强权 铮铮铁骨不折
明嘉靖年间,王阳明独创“心学”理论,受天下名士追捧,是妥妥的“顶流”。可一个比王阳明小了20岁的“狂小子”却对此颇为不满:心学有何值得追捧的?程朱理学才是正统!于是他只身徒步到浙江绍兴,只为和王阳明大辩一场。王阳明万万没想到,这场持续了整整三日的辩论会以自己理屈词穷、笑而无以对而结束,只能发自肺腑地赞叹:“子亦一时豪杰,可畏也。”这位得到一代宗师亲口夸赞的“狂小子”到底是谁呢?“净峰”张岳是也。他除了擅长辩论和饱读经书外,值得称道的地方可还多着呢!
张岳,字维乔,号净峰,谥襄惠,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出生于惠安一个书香门第。张岳的曾祖父张茂是桐庐县丞,“清介绝俗,家藏书数千卷”。自家有座“图书馆”,张岳从小便手不释卷,“尽读茂所藏书”。受到曾祖父张茂、祖父张纶、教书先生李谋、理学家蔡清等人的影响,张岳传承了自家“恤孤幼,笃故旧,安贫守义”的良好家风,养出了一身浩然正气,以程朱理学为宗。曾与陈琛、林希元寓居佛寺讲《易》,并称为“泉州三狂士”。
正德十二年(1517年),张岳举进士,授行人,后来一直官至右都御史。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正德十四年(1519年)三月,正德帝要求工部“急修黄马快车备用”,准备南巡。然而,此时江西宸濠意图造反,并非出巡的好时机。张岳同朝廷众官一同上疏规劝正德帝,但这对于玩兴正浓的正德帝来说,犹如当头一盆冷水,他将胆敢阻挠他的大臣下狱,罚他们跪曝五日,集中廷杖。这次廷杖波及了168名官员,其中15人被活活打死,十分惨烈。张岳虽撑过刑罚,侥幸逃过一死,却也因股疮而许久不能起床,后被贬为南京国子监学正。
嘉靖十年(1531年)起,张岳任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嘉靖帝即位后要追封父亲兴献王为帝,举办祭祀帝王之礼。首辅张璁为了讨皇帝欢心,主张按照帝王级别来祭祀嘉靖帝的祖先。张岳则建议“虚设一个皇初祖的牌位”。张璁得知后仍按当初的主张上报给皇帝。没想到皇帝内批“皇初祖位”,如张岳所言。之后,张璁本准备给张岳安排“馆职”之类的要职,以将其收为己用。不料张岳对张璁此等趋炎附势的“小人”嗤之以鼻,面对升迁机会断然拒绝。张璁因此对不识抬举的张岳怀恨在心,将张岳外调出京城任广西提学佥事,行部柳州。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张岳任江西巡抚,江西九江、袁江等地遭遇旱灾、水灾,颗粒无收。然而,在这一情况下,朝廷仍横征暴敛。当时,夏言任首辅,皇帝赐建生冢,要在广信七县每县收取千金。张岳体恤百姓,直接减少十分之九,仅征百金。再后来严嵩任首辅,皇帝又赐建延恩阁,要在江西征收万两金。张岳以“江右民困极矣”拒绝,并去信严嵩,劝他“切戒奢侈”。严嵩父子因此对他恨之入骨。张岳的朋友邱少卿写信劝他:“闻公批金忤严相,减银逆夏丞,恐有杀身之祸。”张岳回信道:“棱棱之寒骨,少马革一张!”彰显出“宁为岩畔柏,不随秋叶扬”的铮铮铁骨。
平叛安民 文治武功不朽
清末翰林莆田张琴曾评价张岳说:“明世以儒臣建立功勋者,惟王阳明与公二人。”在用兵方面,张岳虽为儒臣,却毫不逊色于武将,他定安南、平海南、抚湖广、剿贵州……建功无数。
嘉靖十五年(1536年)八月,张岳接任广东廉州太守。当时安南莫登庸夺取王位,久未朝贡,朝中起兵征讨安南的呼声甚高。张岳上疏皇帝《谏征安南疏》,细陈不可出兵征讨的六大理由,动摇了嘉靖帝的立场。此后张岳还积极联络朝中大臣,帮助他们认识用兵的严重后果以争取支持。后来又以“欲擒故纵”之计诱降莫登庸,促成安南问题的和平解决,达到“边尘不惊,元气以笃”的良好效果。
嘉靖二十年(1541年),张岳协助两广总督张经到海南征剿黎民暴动,采用“以剿促抚,以抚化剿”策略,带领军队斩黎两千余人,招抚、招降数倍之众。兵部尚书毛伯温因此非常器重张岳,认为他和时任广西参政的翁万达皆为堪当边防重任的将才,特地向朝廷举荐:“岳可南,翁万达可北也。”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张岳被擢为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仅用两月即平息瑶人叛乱。次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平定广西马平等县的僮民骚乱。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张岳任兵部左侍郎。当时,湖广、贵州等地苗乱已持续数十年,难以治理,两任巡抚均被问责调离,严嵩当即把这个烂摊子丢给张岳,命他以右都御史身份总督湖广川贵四省军务。阁臣徐阶写信劝他别跳进这个火坑,张岳回道:“刀锯鼎镬,正吾儒立身致命之所,夫何惧哉?”最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平定了叛乱,使西南边陲获得多年安宁。后来徐阶为他撰写的墓志铭说:“公始以文章、气节著名,及交南用兵,更推有将帅之略,虽蛮夷亦闻其威名。”
另据惠安县文史专家张国琳先生考证,一代名臣张岳还是主持兴建中国南方长城“第一人”。南方长城又称为苗疆边墙,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南方长城西南起自凤凰县亭子关,东北向贯穿凤凰,过乾州延至保靖县喜鹊营(现属湖南吉首),逶迤380余里。南方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古城内的南方长城段 (资料图片)
虽常年忙于戎马政务,但张岳“以大儒自期”的初心并未改变。嘉靖六年(1527年),张岳丁母忧回乡,守丧期间在惠安净峰山上建了一座名为“山心精舍”的草堂,于内读书,并以“净峰”为号。此外,他笔耕不辍,与史于光合作编纂《泉州府志》,主纂《惠安县志》,另外还产出大量著述如《圣学正传》《载道集》《太玄集注》《交南纪闻》《净峰稿》《小山类稿》等,总计有数千卷,令人叹服。他编写的《惠安县志》,是惠安现存最早的县志,有“千古一志”的美誉。
张岳著述颇丰
关心民瘼 不义之财不取
张岳在地方任职多年,他关心民瘼,兴利除弊,大力发展生产和教育。
嘉靖十三年(1534年),张岳调任广东盐课司提举。张岳到任后革除陈规陋习,始终坚持“厚民生、善风俗、兴政务”的从政理念,推行“以田办盐,以亩科税”的政策,使地方盐务走上正轨。
林希元曾道出张岳从政的首要目标——“其政以教养为先”。张岳在知廉州期间兴建合浦县学、廉州府学,“坐读书,与诸生削等为友”,带动廉州教育风气的形成。此外,张岳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率领当地百姓开垦荒地,修筑用于灌溉的水坝和陂塘,教他们用桔木皋运水、用水车灌溉,推动廉州农业发展,保障当地粮食生产,真乃“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张岳为官十分清廉。廉州合浦盛产珍珠,很多百姓从珠池中盗取珍珠。张文广《惠襄公传略》记载了张岳禁珠的传说,张岳假扮采珠商人,将卖珠者骗到县衙,再以市价收买被盗珍珠入库,并勒令百姓们不可再犯。张岳的妻子跟随他待在廉州多年,竟连合浦珍珠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于是张岳请下属从仓库拿来八颗大小不一的珍珠让妻子一观,看完后又立即归还。在廉州做了四年官,张岳未曾拿过一颗珍珠,认为“太守不取珠,民乃不敢犯盗珠”,后来廉州的盗珠风气果然收敛许多。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张岳任江西巡抚,这年江西灾情严重。江西名士、理学家邹守益劝他“善治之”,张岳说道:“江西民困,用民一钱,如针刺吾体血,吾不忍也。”于是捐出自己的俸禄,暂留本应上缴国库的五万两银,换成十万石米粮,救民于水火之中。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十二月,张岳积劳成疾,病逝于沅州(位于今湖南芷江)官署。巡官去收殓时发现,张岳的衣床褥席“皆枝捂绽裂”,惊讶道:“张总督竟简俭到如此程度啊!”《明通鉴》记载:“丧归,沅人迎哭者不绝。”想来,一个地方官当得如何,看百姓的反应便知道了。次年正月叙功,“复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襄惠”。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评价他:“古人有云:读书人当立言、立功、立德于世。净峰先生之于‘三立’,可谓备矣。”
魂归泉南 净峰遗风不绝
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太子少保张岳墓在三十都许山,大学士徐阶撰铭。”张岳在外奔波几十年,故后终魂归故里,归葬于故乡惠安东岭许山头东堡村。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阳节,一群文人雅士在净峰山聚会。惠安举人张春祺倡议将净峰山的净山寺更名为“净峰寺”,以此纪念襄惠公,并立石碑记录此事。
古刹净峰寺(陈小阳 摄)
1995年,为纪念张岳,旅台张氏宗亲张玉树先生捐资在东岭镇开办了惠安襄惠中学,“净峰风骨”感召着故乡的莘莘学子。1996年,福建省民政厅将张岳确定为福建历史文化名人。随后,张岳的家乡惠安县成立了张岳学术研究会,推动张岳文化研究进一步发展。
延寿张氏家庙巍然壮观 (陈小阳 摄)
位于净峰镇西头村的延寿曲江张氏家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供奉着襄惠公神位,祀厅内有块匾额写着“理学名臣”四字,乃张岳门生、曾任中极殿大学士及内阁首辅的赵志皋所题。与张氏家庙一墙之隔的龙山书院是张氏子孙读书的场所,旧址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倒塌,新的龙山书院于2009年在惠安净峰镇重修落成,供奉着张岳的半身塑像。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张胜友题写的“净峰风骨,曲江族魂”匾额如今就悬挂于龙山书院中。
家庙内的“理学名臣”匾额正是为张岳所立(陈小阳 摄)
家庙和龙山书院仅有一墙之隔
张岳的影响并非局限于闽南地区。相传张岳有“六省七生祠”,供奉张岳的张公祠遍布广东的琼崖、德庆,广西的廉州、柳州等地。张岳当年在沅州建造的桥梁,如今是湖南省级文物“龙津风雨桥”;在广州重修的镇海楼,如今成为广东省级文物、广州博物馆。数百年过去,张岳留存的遗迹仍福荫着后代人民,而他所代表的勤勉好学、廉洁忠正、心怀百姓的精神,也在更广袤的天地里扬起“净峰”之风,形塑闽南文化的一道脊梁。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