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花事如何,不仅与当地风土息息相关,也和这里的生活呼吸与共;不仅关乎这座城市的市政工程或市民情趣,也关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民间信仰或饮食习惯。一句话就是:你看的是漂亮的花,赏的是花丛中的韵,品的是花韵中的事。
泉州素有“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的美誉,泉州人与花的缘分委实不浅。在这里,有承载着海丝之城历史记忆的刺桐花、含笑花;有“素馨茉莉向炎天”的蟳埔“簪花围”;有民间习俗里,各种各样带有儿时回忆的民俗花:有大年三十“过年饭”、初九“敬天公”用的报春花;有结婚必备的粗糠花;七月初七“七娘妈花”......甚至,制茶、调香、入馔等等,泉州人都要用到花。花,装点了泉州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儿时记忆:
逢年过节的那些花儿
用花的语言,讲述泉州人的的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是一件浪漫的事。
赖丽琴是老泉州人,从父亲那辈起,她们家就种植有大片的花树。从小与花打交道的她,爱花知花,更因为花,选择开了一家花店,结交了一大批懂花的朋友。
“闽南人节日多,用花的场合也多,现在像百合、水仙花、菊花、郁金香等都常用,以前民俗活动中的传统用花,如报春花、粗糠花、胭脂花等,如今倒是少用到了。”
报春花会用在除夕夜的“过年饭”、农历正月初九的“敬天公”仪式上,甚至结婚仪式上。
粗糠花,又叫千日红,结婚的时候,新人置办“盘担”,就会用到粗糠花。出盘担和收盘担是泉州传统婚礼中的重要习俗。新婚夫妇会将粗糠花串挂在七娘灯下,连同地瓜藤、猪尾巴、春牛图等物品,一起绑在新婚房的门楣上,寄托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七月初七乞巧节,闽南人供奉“七娘妈”,祈求孩子平安健康,也会用到粗糠花。粗糠花也被称为“七娘妈花”。“其实除了粗糠花外,胭脂花、含笑花,七月初七也都有用到。”赖丽琴说,“我们家以前就种植过一大片粗糠花,现在也少种了,因为用得少。”
胭脂花一般都在七月初开,花期只有半个月,是一种紫色小花,从根茎到叶片,再到花与成熟的果实,都带有各自的清香。作为常用观赏草木的一种,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都有一丛“晚饭花”。在泉州人年乐的印象里,儿时的老家,几乎家家房前屋后都会种胭脂花。它无须刻意侍弄,只需有一株,就会一年年繁茂起来。“花期一到,它一到傍晚就会开花。入夜,小小的花却香气浓郁。除此,胭脂花的颜色也用来染指甲,又因为形似喇叭,经常被小时候的我们拿来当成耳环使用,所以也叫‘耳钉花’,可以说胭脂花是我们儿时花事里的当家花旦。”
古时的泉州,每到阳春三月,女子的发簪边都会用新鲜的含笑花作为点缀,借含笑的香气,衬托人的美。“含笑花香气非常浓郁,是蟳埔女簪花围的常用花。”赖丽琴告诉记者,“以前在旧城区,各家各户庭院里都能看到含笑花,还有人将它串成花串挽发盘髻,也有阿嬷把含笑花苞串成花环在街上叫卖。”
海丝印记:
素馨花漫古泉州
说起蟳埔簪花围,就不得不提素馨花。素馨花在泉州,有着浓厚的海丝印记。如果你走进丰泽图书馆,就能看到一幅三层楼高的《素馨花开》主题壁画。该壁画由当代艺术家吴达新创作,灵感就来源于蟳埔女头上的簪花围。
1999年,泉州歌剧团推出一部史诗性大型歌剧《素馨花》。该剧通过元世祖时期波斯女奴赛玉妲与晋安号水手唐海生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再现古代泉州“东方第一大港”的繁华景象。
素馨花古时名叫耶悉茗花,源于古波斯语yasmin的音译。与茉莉花同科,枝叶绵软如垂柳,也被称为“大花茉莉”。入夜满城如雪,触处皆香,欧洲人也把它推为“花香之王”。
蟳埔簪花围所用的花,种类很多,包括茉莉花、玉兰花、栀子花、含笑花。“她们所戴之花,随季节而变化,但以素馨花最为有名。”蟳埔社区老人协会会长黄荣辉告诉记者,“这是有一个历史典故的。”传说元朝灭宋,阿拉伯人蒲寿庚归顺元朝。其兄蒲寿晟隐居在东海云鹿村,开辟了他的私家花园——云鹿花园。其从故乡阿拉伯移植来各种名花,其中就有素馨花。元末明初,蒲寿庚后裔为避反蒲之祸,故改姓为卜,在云鹿村种花卖花为生,并将素馨花卖给蟳埔女。“如今云鹿花园早已不复存在,之前种植的大片花卉也已不存,但云鹿村的村民还是保留种花的习惯,大家种植栀子花、玉兰花、菊花、月季花,粗糠花、素馨花等。村民们每天载着鲜花到蟳埔市场售卖。也有很多人特意跑到村里来买,蟳埔女所用的鲜花一直都是来自这里。”
1342年,也就是元顺帝时,非洲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泉州,他亲眼看见“城内每户必有花园及空地,房屋即在其中央”。爱花的宋元泉州人,广泛种植从阿拉伯引进的素馨花。
“繁盛闽南粤,潜藏霜雪天”,何等壮观,何等诗意。
浪漫情怀:
或种或买皆花事
“旧时泉州,素馨花、粗糠花种植还是挺多的。近年来,伴随着引进的花卉种类繁多,需求量降低,自然种的人就少了,但特定的日子里,人们还是会去买来用。”赖丽琴说。
而关于泉州市花,人们大多知道是刺桐花。但其实,泉州市花曾经还有一种,那就是含笑花。据以往的新闻报道,当年考虑到刺桐花不宜盆栽且花期较短,而含笑花寓意欢快且为泉州人所喜爱并广泛种植,最终在刺桐花之外,曾增选含笑花为市花。
每年3至5月是含笑花的花期,由于其花微垂半开,宛如美人抿嘴含笑,故得其名。又因浓郁厚重的花香似熟透的香蕉味,也被称为“香蕉花”。自宋朝起,含笑花就广泛种植于福建一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驾幸琼林苑》就有记载移植于闽的南花含笑。在福建任转运使,曾写过《咏泉州刺桐》的北宋大臣丁谓晚年也曾咏过含笑:“草解忘忧忧底事,花名含笑笑何人?”可见它在宋代福建地区的流行。如今的含笑花虽然没有像刺桐花那样成片成林,但在泉州的东湖公园、芳草园、中山公园、丰泽街道、开元寺等地,依然能看得到它的身影。
据介绍,宋元时期的泉州,花卉种植一度非常盛行。这除了本身自然条件优越外,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频繁有关。清代晋江人蔡永蒹所著《西山杂志》曾记载过一则关于泉州花市的故事:泉州之丰州, 出现了花卉专业户花琳。他栽培的异卉奇花由富商李富安运销交州,“花卉炫雅, 一盆之值百金也。蕃舶之易珠、帽,盆卉更贵重,奇缺,花琳富闽中矣!”琳之子花世昌还“拓海兴田,遍植名花”,扩大经营。后元代征收花税,严重打击了当地花卉业。
“现在泉州的花卉种植大多是绿化苗,像桂花、茶花、罗汉松等等,永春、德化有绣球花的种植基地。如今,泉州街头公园的花木种类非常繁多,泉州人的日常用花也不再限于传统的那些。”赖丽琴告诉记者。
但不管是种,是买,泉州人爱花的事实都不容置疑,泉州人的浪漫情怀都不曾改变。
那么,在这个春天,就让我们共赴一场泉城花事吧。
素馨花
木犀科素馨属,别称“大花茉莉”。素馨花和茉莉都是芬芳四溢的香花,它们在形态上接近,而又各有差异。素馨花苞若针,茉莉花蕾如球;素馨枝条柔长垂坠,茉莉枝叶刚劲挺立,它们都传自阿拉伯。素馨花的自然花期在5到10月份,南方部分地区从2月份就可能开花。
含笑花
木兰科含笑属,含蕾不尽开,故称“含笑花”,花期3月到5月,花的香味似香蕉,因此又有香蕉花的名称。花瓣可拌入茶叶制成花茶,亦可提取芳香油供药用。
胭脂花
属于紫茉莉科,花朵可染指甲,也被民间称为“胭脂花”。五月开花,七月结果,主要有紫色、白色、粉色和黄色等,还有很多混色的品种。花朵比较像喇叭,有的地方也叫它“喇叭花”,开花时间一般是下午4点后,到第2天的上午10点,所以才会叫它“洗澡花”“夜饭花”等。其果实成熟后表面具有斑纹褶皱,在形态上近似土质地雷,因此也有将它称作“地雷花”。
报春花
报春花属,种类多达500多种,花色繁多,常见的紫色、黄色、粉色、红色、橙色、奶油色、蓝紫色、棕色、洋红色等。花期主要是集中在11月到来年的4月,所以在春节前后特别受欢迎。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