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泉州古代“足球名将”因技艺超群入诗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3-10

近年来,泉州南安以社会足球为媒介,曾多次成功举办足球联赛,打造出极具区域特色的赛事品牌,在社会上掀起足球运动热潮。据考证,早在唐代,泉州已流行一种与近代足球类似的运动“蹴鞠”,泉州第一个留名的“足球名将”叫“小骢”。在南宋赵氏皇族入闽后,蹴鞠还融入宫廷歌舞,结合成别具一格的闽南民间舞蹈“彩球舞”。

泉州踢球舞(资料图)

梨园戏《李亚仙》里有“亚仙踢球”的场面(资料图)

上至帝王将相,下及民间百姓,都可蹴鞠娱乐。(资料图)

泉州第一个“足球名将” 技艺超群被写入诗中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泉山采璞》,由已故泉州文史专家傅金星编著。作为20世纪80年代泉州文史界的一员骁将,傅金星专事泉州地方文史研究和地方志编撰工作,他曾在该书中撰文考证“蹴鞠和泉州第一个足球名将”。

傅金星在文中介绍,蹴鞠也叫打毬,鞠就是毬。根据《汉书·霍去病传》,这种毬“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踢而戏”,“这种游戏和近代的足球类似,在古代,蹴鞠运动上至帝王将相,下及民间百姓都可娱乐”。

早在唐代,泉州已经流行蹴鞠,而且部分民众技艺超群。傅金星介绍,唐末荣登进士第的福建人徐夤,曾写了一首诗《尚书打毬·小骢步骤最奇因有所赠》:“善价千金未可论,燕王新寄小龙孙。逐将白日驰青汉,衔得流星入画门。步骤最能随手转,性灵多恐会人言。桃花雪点多虽贵,全假当场一顾恩。”

“‘小骢’就是泉州第一个留名的足球名将。诗中写他运球如白日驰骋于霄汉,射门如流星之迅疾,步骤灵活多变。”傅金星表示,根据《事物纪源》中对蹴鞠的描写,蹴鞠运动“植两竿竹,高数丈,用绳络网,为门以射球;球员分成两队以角胜负”,徐夤诗中“衔得流星入画门”写的就是这种情况。

至于“小骢”的姓名、年龄、身份等具体信息,仍有待文史学者考证。

南宋赵氏皇族入闽 蹴鞠与戏曲结合成“彩球舞”

傅金星介绍,蹴鞠这一练武的运动,后来衍变为耍艺,“正如战场上的戈戟变成戏台上的杂耍一样,泉州著名的民间传统舞蹈‘亚仙踢球’就是它的变种。这样看来,蹴鞠的两种运动,都在泉州流传和发展。”

据考证,蹴鞠最早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初始阶段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应用于军事训练活动中。经过汉、唐及宋朝的发展,演变成民间及宫廷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而且能够与其他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自南宋赵氏皇族入闽后,诸多宫廷歌舞融入蹴鞠,其中泉州戏曲与蹴鞠结合,以“彩球舞”的形式呈现出来,发展成为闽南民间庆典的主要形式。因此,彩球舞又被称为“贡球”或“蹴鞠舞蹈”。

作为蹴鞠与音乐舞蹈联姻的结晶,彩球舞在唐宋时期随中原仕民南迁,传入泉州,其身世轨迹可以在梨园戏剧目《李亚仙》中寻到。戏中的“亚仙踢球”一出,美女李亚仙就说着一口闽南语,踢着“足球”,反映的就是彩球舞在泉州民间的状况。此外,泉州高甲戏《抢卢俊义》中的《踢球》,也辗转继承了宋时市井的民风民俗。

据有关资料记载,自宋及清,踢球舞在泉州十分常见,后来的踢球舞艺人又吸收了南少林武术,发展出“抖球”“滚球”“颠球”“晃球”等系列表演技巧动作。他们结合高跷技术,编排了高跷踢球舞蹈,使泉州踢球舞的形式和种类更加丰富。值得一提的是,泉州踢球舞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泉州民间文艺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