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泉州五中退休高级教师郑元禄:身残志坚,自学翻译数理著作获院士点赞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2-08

年逾八旬,郑元禄依然笔耕不辍。

他是不幸的,左眼先天性失明,右眼低视力,高中毕业因为家庭原因,两次参加高考都未被录取。他的爱人、女儿、儿子数十年来也先后患重病,但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凭借强大的自学能力,至今翻译出版了30本数理专业著作、220多篇文章,共计1050万余字。他曾经得到华罗庚的鼓励,翻译的作品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点赞。他就是今年84岁的泉州五中退休高级教师郑元禄。近日,记者上门采访了这位可敬的老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对郑元禄作品的评价

译著获中国科学院院士点赞

在市区桂坛巷泉州五中宿舍楼里,记者见到了郑元禄。老人满头银发,膝盖有伤走路不是很利索。虽然已是84岁高龄,但说起自己的经历和作品,老人思路清晰,各种数据信手拈来。

“翻译工作是个苦差事,费时较长且没有太多报酬,很多人不愿意接这个活。”郑元禄说,翻译是相当复杂的语言转换工作,而数理专业著作的翻译更加复杂,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专业的数理知识。“我一开始就是因为兴趣和爱好做翻译,后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刘培杰看过我翻译的作品,邀请我翻译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材。”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本《解析数论问题集》。

记者翻阅该书,书后的编辑手记介绍了该书的出版价值,还高度肯定了郑元禄的翻译工作:“本书影印版的出版得到了山东大学副校长、解析数论专家刘建亚先生的赞赏,使我们感到很欣慰……我们要感谢译者,本书是由身残志坚的老人郑元禄先生翻译的。”除了《解析数论问题集》,他还翻译了《矩阵论》《几何变换》,这两本书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美国数学家费勒所著《概率论及其应用》,曾被中国科学院院士、概率论专家王梓坤称赞为“世界一流水平的概率论经典巨著”;数学家胡迪鹤教授也认为:“这部书曾经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几代概率论及相关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如此伟大的著作令许多翻译家望而生畏,郑元禄却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无尽热爱把77万字啃了下来。

处女作得到华罗庚鼓励

郑元禄1938年出生于莆田仙游,1957年在仙游一中高中毕业,因家庭原因两次参加高考都未被录取。他并未气馁,用偶像华罗庚在一篇通讯里所说的话激励自己:“我始终不曾为没有进过大学而后悔,相反我认为占到了很大的便宜,因为自学使我早就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1958年1月,他跟随大哥到泉州多地工作,后到泉州五中工作直至退休。他中学外文课学的是俄文,高中毕业时已经可以独立翻译俄文作品。1957年底,他订购了苏联俄文杂志《数学数学》,从中翻译了一篇文章发表在福建师范学院《中学数学月刊》上,这是他的第一篇译文。他将处女作寄给华罗庚不久后收到回信,华罗庚在信中鼓励他“边工作,边自学,边翻译,边提高”。

这十二个字激励着他,翻译工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他又通过自学掌握了基本的高等数学、力学知识,同时开始自学英文。1962年,他被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数学文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杂志聘请为兼职翻译。《数学文摘》停刊后,他又担任《力学译丛》等杂志的兼职翻译。

1998年退休后,他仍继续从事着自己的翻译事业,几乎每天都泡在学校图书馆,他的大多数翻译著作也都出自这一时期。

从名人传记中汲取精神力量

尽管郑元禄通过翻译为中国数学界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他所经受的磨难却一点也不比他所付出的少。他一出生,看到的世界就是模糊不清的:左眼先天性失明,右眼视力也仅有0.1。高考之时,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由于家庭原因两次参加高考都未被录取。最初业余从事翻译,除了实现人生价值外,也是为挣钱补贴家用。

2008年,他的女儿不幸患肝癌去世,2010年儿子又患上了脑瘤,爱人的身体很早就不好。在学校以及亲友的大力帮助下,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贫、病、残的厄运都遭遇了。”面对苦难,郑元禄展现了脱俗的豁达,“面对女儿去世、儿子生病,我的内心非常难受。但在重重磨难面前,我并没有被打到,我觉得这是名人传记给我的精神力量。”他闲暇时阅读了许多名人传记,看到许多名人也是在重重磨难中坚持完成了伟大的事业,他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榜样和精神支柱。对于以后,他表示要活到老、学到老、翻译到老,不让人生虚度,无愧于这大好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