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德化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0-07-13

图为游客体验采茶乐趣

近年来,德化县立足优越自然生态、独特山水风光、丰富地方文化等资源,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全力打造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完美结合,发展成为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新产业新业态。

图为游客驾驶卡丁车观赏农场美景

图为农业合作社工作人员采摘果蔬

典型示范引领 促进产业提升

“这卡丁车赛道太刺激了,好想再体验一次。”来自永春县的游客林秋红感叹道,“没想到离德化县城不远的地方,竟然有这么一处趣味丰富的休闲生态农场。”

据了解,位于德化县龙门滩镇苏洋村的嘉绿休闲农业观光园,2018年被评为县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该园内主要进行种植基地建设、在线农场手机APP开发、农产品商城、果园、木屋民宿、趣味卡丁车、休闲垂钓、儿童游乐等休闲项目。该公司整合农庄、旅游、基地等模块业务,形成“会员(模拟种植)+平台(商城)+基地(农场)”三位一体的“在线种植,实物收获,乐趣互动”嘉绿模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基地种植、观光旅游、终端服务等体验。

近年来,德化县通过精选典型、培育示范点的方式,选择一批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广阔、实力雄厚的休闲农业为重点扶持培育对象,以“特而专、精而美、差异化”为目标,找准切入点,注重与乡村旅游、民宿经营、民俗文化、农村电商等的融合,集中资源、人力、资金等要素,抓典型、抓亮点、抓精品、抓品牌。结合具体实际,德化县提出“雷峰线、国宝线、龙浔盖德线、上涌汤头线、浔中线、龙门滩三班线、南埕水口线、杨梅桂阳线、美湖线”等9条特色休闲农业示范点培育线路。截至目前,全县有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县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整合资金项目 推动有序发展

“我们的合作社依托英山村茶场优越的自然资源,以‘江山美人’生态有机茶产品为地方产品特色品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突出茶文化,结合德化名瓷特色、山区优美生态环境,打造乡村文化、生态茶园、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乡村农业观光旅游园区。”江山美人茶庄园的负责人李鹏铭说。

走进江山美人茶庄园,园区内有生态观光茶园3000亩、玻璃栈道、樱花木栈道、美国紫薇观光区、茶园科普等多条观光路线,园区还配套有江山美人茶庄园餐饮部、江山美人庄园住宿区及停车场等多项配套设施。游客不仅能到茶园观光,体验茶叶采摘、摇青、成品制作,参观制作车间及体验制作雪花酥、茶饼等DIY手工茶糖,还能自己动手体验陶瓷彩绘、手拉坯、制作茶叶罐,深入感受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的完美融合。

围绕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德化县按照“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结合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安排项目资金,扶持与引导休闲农业的发展,并加强引导,协助项目策划、规划和生成,做好各种服务。通过发动与筛选,深入探索不同区域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模式,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效益,努力拓展休闲农业工作的社会影响面。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带动与扶持,进一步推动和引导德化县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

挖掘民俗文化 丰富农业内涵

近年来,德化县盖德镇有济村持续发挥“四有”优势,即“有基础、有文化、有产业、有战斗力”,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有济党旗红”党建品牌创建,以“镇党委、政府主导,村党支部、村委会投资,群众积极参与”的模式,致力打造“特色农业+道教文化+休闲旅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典型。

为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九沶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智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社53位社员承包荒田、山地250亩,引进高产量台湾品种百香果苗进行种植,并在种植园周边种植300亩有观赏价值的油菜花,将合作社建设成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与此同时,合作社深入挖掘资源优势,探索产品深加工,延伸百香果产业链条,制作百香果脯、百香果蜜,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打造特色百香果品牌。此外,合作社将祖厝洋當堂打造为社员宣传学习阵地、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和产品营销体验中心,年可增收近3万元。

按照“统筹谋划、系统部署、上下联动、均衡有序、重点推进”的思路,德化县在休闲农业发展中融入乡土民俗活动,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功能,在节假日和农事节点,结合祭窑神、祭樟王、龙虎旗、摆大龟、舞纸狮、三通鼓等地方特色民俗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全县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宣传推介,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逐步扩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同时,鼓励乡镇村和农业企业依托自然资源、农业景观、产业特点、民俗文化、农耕习俗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民俗文化活动,每开展1场活动给予3000元的补助。(吴有森 许燕萍 文/图)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赵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