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在泉州鲤城区东街与南俊路交汇处附近的居民健身区,有一口看似普通的古井,却见证着泉州织染业的辉煌历史。
在泉州鲤城区东街与南俊路交汇处附近的居民健身区,有一口看似普通的古井,见证泉州织染业的辉煌历史。
这口井名为“清白源”,井盘由花岗岩筑砌,外呈八边形,内呈圆形,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尽是斑驳的痕迹。
由于年代久远,井底已淤塞,但仍有少量水源。数百年前,这井水以“清冽善染”闻名于世。
这里是明代泉州织染局所在地,北宋时泉州所产的“刺桐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内外,元代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就盛赞刺桐缎的优良品质。
据《八闽通志》记载:宣德三年(1428年),内使阮礼督造至郡,令有司买民地创建,以为织染之所。内有清玉泉井,其水染深青为天下最。旧有二碑记其事。
明代黄仲昭曾经称,清玉泉井“其水用以染练,胜于他井”。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立“清白源”题刻。“清玉泉”正式更名为“清白源”。
古井南侧有一堵闽南特色的出砖入石墙,墙上嵌的正是1608年阴刻的石碑,上书“清白源”三个大字,距今已有400多年。
当年的清白源井,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井盘要高出地面许多,明代“清白源”石碑紧邻地面,而且墙面也离井口更近。
井旁立有一块石碑,北面写有“经本府1983年1月公布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元1984年6月立”。原石碑已不存,这是一块复刻的石碑。据参与立此碑的陈进强回忆,此碑立于2019年4月10日。
泉州早在宋元时期就驰名世界的丝织业和织染业,到了明代仍然发达。印染离不开水,而这口用于染色的清白源井,正是这一辉煌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王了 文/图)
[责任编辑:赵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