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老建筑改造 古城焕发新活力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12-28

“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效果图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面粉厂大麦仓前广场经改造后变成一个文化广场,成了年轻人休闲聚集地。

侨光文创园夜景

大寺逅项目效果图

华侨新村一隅

宋宅洋楼

“东亚之窗”文创园: 工业遗存惊现异国风情

走进位于鲤城区崇福路247号的“东亚之窗”文创园,这里的改造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之中。一些旧厂房的改造基本完成,令人十分期待完工之后,这里即将呈现出的一园多国的独特风情。

冬日的暖阳,倾斜而下。在“东亚之窗”文创园,记者从灰色的建筑外墙上看到一些工业遗存,但更容易被“中廊文创体验馆”的红色所吸引。中式斗拱、窗户、屋檐,改造后的中廊文创体验馆,一眼望去满墙的中国传统元素。在这里,原中侨集团机床厂厂房正慢慢蜕变成集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各国多元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据“东亚之窗”文创园运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园区一期建设的四大展馆中的中廊文创体验馆已经改造完成。其中,韩流文创体验馆和韩流时尚生活馆以现代流行文化为主,将打造成集电影院、4D概念游戏、韩国料理、儿童主题乐园于一体的体验馆。未来,在日风动漫科技主题馆内,不仅有机器人体验项目,还可欣赏到日本茶道、插花等艺术。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穿过园区内一条地下人防地道。这条地道贯穿园区,保留完整,结构完好。秉承着“保护、改造、利用”的理念,园区将其改造成独具特色的酒文化长廊,经过前期提升改造,目前雏形初现。在另一边的园区二期建设工地,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对K号楼的外立面进行改造施工。“园区二期建设的其他建筑外立面改造都已基本完成,目前正抓紧内部装修。”“东亚之窗”文创园运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K号楼外立面改造完成后,按照建设规划,园区二期将引进金融、教育、健身、美食、艺术、文化等业态。

据了解,“东亚之窗”文创园改造工程把工业遗产、文化认同、文化体验、创意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对园区内的树木加以保护并进行景观提升,在展示东方文化元素的同时,利用声、光、电等表现形式,展示高新科技发展,力争打造成泉州新的国际文化名片。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 老厂房“蝶变”文创园

走进位于鲤城区新门街的“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从大门的入口处便能感受到一种源于上世纪的工业风格。然而,当你进入园区之内,你便会发现,这是一座集诸多反义词于一体的文创园。陈旧与新奇、灰色与彩色……静静走访,细细探查,你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泉州历史文化在细节处沉淀……

2010年,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开始筹建,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源和堂蜜饯厂、电视机厂、面粉厂等中侨集团下属厂房相继蜕变。虽然旧厂房已改造成文创园,但是源和堂的百年老店仍完好保留下来,为老泉州人保留了一份“甜蜜”回忆。原源和堂蜜饯厂员工食堂,经过一番改造已成为源和1916游客服务中心,古朴中略显俏皮。改造前的草制车间,水泥外墙略显残旧。改造后,外观夜景富有时尚感,同时引入丰富的文化业态。

改革开放前,泉州面粉厂大楼是泉州第一高楼,如今已成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第三期项目。上世纪80年代初,泉州面粉厂投建大麦仓,大麦仓由38个大圆筒麦罐组成,高度达30.8米。大麦仓和厂房车间之间搭建空中连接通道,实现自动化生产同时解决仓储问题。而如今,这些麦罐经过改造,成了3D“大荧幕”,并借此上演“裸眼大罐秀”,带来全新体验。

面粉厂大麦仓前广场经改造后变成一个文化广场,如今成了年轻人休闲聚集地。原面粉厂大礼堂,如今已被改造成了客栈,成为园区最繁忙的地方之一。而原蜜饯厂生产厂房变身某动漫公司大楼,聚集了一批有梦青年,期待“国漫崛起”。而“壹号孵化楼”,也从原来的一座普通的老旧办公楼改头换面,焕发出别有的“洋气”,诸多文化产业在此孵化。前些年,“飞天雅音”在大麦仓集体亮相,在一片惊叹中完成首秀。如今,大麦仓的改造仍在进行中,它已有了一个新名字:钢结构艺术大厅。而原电视机配件厂,改造后聚集了酒店、科技、文化艺术与传播等丰富的文化业态。

除此之外,还有位于1916中心文化广场的一家国家级民营博物馆。这里现有馆藏上万件,日常对市民游客免费开放。园中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闽南书院。周末,你可以约三两好友前来,享受静谧时光。指尖的艺术令人着迷,园区内还隐匿着不少工艺大咖,或许在下个拐角处,你能与他们不期而遇,不愧是泉州古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会客厅”。

侨光文创园:老影院变身文艺聚集地

“看侨光,吃远芳”曾是老泉州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1955年元旦正式投入使用后,侨光电影院给泉州人留下太多回忆,成为老泉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时代变迁,进入21世纪后,影院经营时断时续,2010年被迫关停。历经60多年岁月洗礼,侨光电影院朱颜已改,繁华不再。直到临江街道启动招商工作,对其进行修复,重新定位,谋求新出路。

如今,故地重游,来到原来的中山南路,你会发现,这里早已褪色的“侨光电影院”被鲜红的“侨光文创园”所取代。

如今的侨光文创园定位为文化艺术聚集地,引入的业态是以广告创意、文化艺术为主的文创企业。今后,这里还将打造怀旧电影院,播放公益怀旧电影,以满足附近居民的文化需求。就在不久前,鲤城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新局还在侨光文创园建设百姓书房,以满足老城区百姓的阅读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原侨光电影院有一栋附属楼,由小放映厅和洗手间组成。

侨光电影院已完成历史使命,悄然退场,给泉州人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旧时光。而侨光文创园应运而生,迎来新的历史使命。相信“侨光”二字将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泉州人生活中。

大寺逅项目:留存老风格 旅游“栖息住地”破茧而出

西街,承载着泉州人太多的历史文化记忆,也成了如今来泉州旅游不得不去的地方。如今,每逢节假日或周末,总能看到这里挤满了熙熙攘攘的游客。西街,有古早味,有古迹东西塔,更有泉州人的市井生活。不少来泉州旅游的客人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能够住在西街,不愧是深度体验泉州文化更好的方式。即将诞生的“大寺逅”项目,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需求。

据了解,大寺逅项目占地面积12.22亩,该项目定位为高端精品酒店,除宴会厅外,该项目还设有酒店区、艺文区、生活区和公共区等功能区。未来,将通过与古城文旅的其他业态、项目形成良性互动、有益补充,形成“行简、住优、食美、慢生活”的古城慢旅产业链,打造泉州经典旅游路线上的“栖息住地”。

新华北路356号,是原中侨衡器厂。如今,这里的老厂房改造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红砖墙、红瓦顶、旧石柱,大寺逅项目改造过程中,处处融入“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中侨衡器厂厂房的结构及风格。

华侨新村1955时尚 文化创意街区: 深厚的华侨文化 独特的南洋建筑风格

华侨新村是我国首个归国华侨高档别墅区,始建于1955年,最初的住户以印尼及菲律宾归侨、侨眷为主。如今的华侨新村已华丽转身,变身为1955时尚文化创意街区。房屋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外墙为具有典型闽南风格的红砖,造型则充满了南洋气息,既有泉州传统的厝,也有西洋风格的楼,两相结合造就了华侨新村独有的景观特色。

1915艺术空间:宋宅洋楼的百年穿越

位于西街116号的宋宅,有一个好听古典的名字叫“洲紫新筑”。据有关资料介绍,这幢大宅子,原本是粘姓府第,1912年由菲律宾华侨宋文圃购买改建,1915年完工。民居前半部为两落三开间双重护的官式大厝,后半部是洋楼和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花园。这座民居中轴对称,布局精妙,规模恢宏,曾经入选过福建省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犹如城市的守卫者一样,宋宅安静优雅地坐落于熙熙攘攘的西街,历经了百年风雨的侵蚀,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直到今日,经过“修旧如旧”的修缮之后,宋宅洋楼及院前园林景观终于修复完成,并在这里陆续举办了多场展览及文化沙龙。

如今,当你步入这座百年洋楼,无论是门楹上斑驳的“1915”字样,抑或是屋内古色古香的门窗装饰,都似乎在向来者讲述关于这座古城曾经的故事。1915艺术空间,已俨然成了古城一个展示当代文化艺术的平台,让泉州的古城文化与现代艺术进行灵魂的碰撞与交流……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吴阳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