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姚敬大使正在接受采访
作为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近年来,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而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也越发频繁深入。近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际部承办的“梦想丝路国际行”(巴基斯坦段)采访活动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其间,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姚敬接受了记者专访,姚大使回顾了中巴文化外交的历史,畅谈了文化在巩固中巴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的积极建树,并就两国未来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提出了建议。
中国文化中心完善了对巴外交格局
虽然是刚刚履新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但姚敬却有着丰富的对巴外交经验——1994年至1999年,他就在中国驻巴使馆工作;2007年至2010年,他又担任了驻巴使馆参赞;如今,他以大使的身份再一次赴巴。因此,姚敬对当下中巴文化外交的新局面给予了高度评价。“10年前,我们就想能有一个在巴传播中国文化的专职机构。如今,有了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不仅标志中巴两国在文化领域的联系更紧密,也让中国对巴外交格局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巩固。”他表示,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投入运营3年多来,配合驻巴使馆等两国相关单位,积极筹划安排、组织承办了多场重大节庆的文化展演活动,在当地产生了积极显著的社会效益,促进了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现在大家都喜欢称巴基斯坦为‘巴铁’,既然是‘铁哥门儿’,双方除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交往,还必须要有文化作为支撑,而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就起到了为当地民众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姚敬表示,与10多年前相比,此次赴巴自己最大的感受便是中国文化已深入巴基斯坦社会。中国文化部的大力投入,让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得以顺利运营,大大助力了中国对巴外交工作的开展。
从历史中发掘文化交流合作的契机
采访中,姚敬饶有兴趣地谈到了一个故事:当一群巴基斯坦初中生被问起对中国的印象时,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回答了“丝绸之路”。“巴基斯坦民众对丝绸之路毫不陌生,许多人从小便津津乐道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促进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这为今日巴基斯坦民众接受、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姚敬说,当下的“中巴经济走廊”让巴基斯坦民众在经济层面感受到了“一带一路”的益处;而在精神层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交流,让古丝路精神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得到传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虽然独立至今只有70年,但从文化的视角看,巴基斯坦地区也同样拥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发展史,历史馈赠给了今日巴基斯坦璀璨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无疑为中巴两国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指出,要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合保护、研究、人员培训、项目交流和联合申报;加大“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考古研究、文物修复、文物展览、人员培训、博物馆交流、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目前,中巴两国在上述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已陆续深入展开。姚敬指出,中国深化与巴基斯坦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上的交流合作,加强对诸如佛教古迹、伊斯兰教古迹修复的指导、援助,将以点带面,透过巴基斯坦的辐射作用,搭建起与整个南亚地区、与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友好桥梁。
“把使命感放在文化交流中的第一位”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只有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才能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谈到文化交流助力民心相通,姚敬认为,国与国的外交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关系的集合,而文化交流正是以人为载体、最能体现人与人关系的活动,因此,对巴文化交流参与者应首先具备使命感。“要把使命感放在文化交流中的第一位。在‘大文化’理念下,无论你来自文化、宗教、经济抑或其他哪个领域,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为宣扬中华优秀文化、展现中国对外友好形象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姚敬说。
同时,就中巴两国未来深化文化交流合作,姚敬作为一位深谙当地社情民生的“巴基斯坦通”还提出了建议。一方面,中巴文化交流应继续走专业化、精品化路线,要重视对巴基斯坦当地文化背景、环境及文化承受方式的专业研究,让中国文化不仅“走出去”更能始终“走进去”。另一方面,要强化中巴文化交流中的高层对话、对接。“巴基斯坦是一个精英社会,打通与当地文化名人,与文化、知识精英的沟通交流渠道,往往能让文化交流活动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姚敬表示。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