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十九大报告里关于文化发展道路字字铿锵。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千年沉淀的文化厚重深远。伴随着徐徐涌来的文化产业大潮,我市传统文化在传承革新中发展,新兴文化贴合时代潮流吸引眼球,泉州市民对于文化消费的认可度和接纳度不断提升。
每到月初,戏迷爱好者牟英杰便会关注“泉州市文化生活直通车”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各大文艺院团的演出活动时间、场次。10月份,几乎每天都有公益演出,泉州市木偶剧团《小戏集锦》、梨园戏传承中心《朱买臣》、晋江市高甲戏柯派表演艺术中心《帝王梦》、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太子蒙冤》、泉州歌舞剧团杨双智钢琴与声乐作品音乐会……每个工作日保持一两场的表演,周末更多,可以网络或者电话预约购票,方便快捷。
“周周有公演”的文化新常态让市民感到高兴,如果是名角出演,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去年中法戏剧交流活动在泉州开展,闽南传统文化与法国戏剧文化碰撞出火花令人惊艳,还有不少优秀剧目巡演,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观看。“几年来最大的变化还在于,不少传统剧目为了吸引年轻群体,剧情设计或者语言上更贴合时代潮流,并融合现代声光影的舞台设计,整体进行了一番革新。”牟英杰说。
文化生活纳入日常计划,文化活动市民参与度越来越高。动漫嘉年华、大学生网络艺术节、群众文艺展演、快闪市集、闽南语童谣大赛、汉服亲子秀……许多家庭扶老携幼齐上阵。如今,泉州人的夜生活里,除了聚餐、桌游、唱歌,听一场演奏会、看一部电影、逛展览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
今年国庆假日,有“润物无声”系列展览,有国际音乐人的乐器独奏、传统手工艺人的现场展示,还有热火朝天的光影艺术“大罐秀”,古城每天上演热火朝天的“千人行”;朋友圈也成了生动的“文艺地图”,有的邀约“谁想一起去”,有的图文并茂晒出观赏艺术的画面与心情,或者展示购买的文创产品。
文化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根据泉州《“十三五”文化改革与发展专项规划》,在“十三五”期间,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国际化创意城市为战略目标,打造融合制造业、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的全国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到2020年,实现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成为泉州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泉州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支柱产业。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曾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