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机器人科研一流资源 助力泉企转型升级
泉州晚报讯 昨日,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在泉州软件园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内机器人科研一流学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泉州市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阶段。
丰富科研资源与优势产业强强联合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建设,贯彻国家《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部署,成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地方试点和实践范例,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改造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人才、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尤其是高端公共创新平台缺乏。
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引进一流科研资源,输血企业科技创新,成为泉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市委十一届十次会议提出,将“智造泉州”列为泉州“十三五”规划建设重点之一,将培育提升企业、行业乃至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长远任务,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平台、创新机构的引进和建设。
东南沿海之滨的泉州,将目光投向东北科研名城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工信部直属重点大学,是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在昨日双方座谈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路忠峰介绍,哈工大在智能制造领域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台爬臂机器人、第一台空间机器人等众多国内机器人领域的第一,哈工大的丰富科研资源与泉州优势产业完全可以强强联合,创造更大的效益。
哈工大与泉州合作历史源远流长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哈工大与我市合作历史源远流长,2012年在我市合作成立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中心成立以来,为百宏、三斯达、华宇等我市数十家企业提供了多项技术服务和设备,在经编生产在线智能检测、纱锭全自动包装线等项目改造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2015年6月,省政府领导率队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工作座谈会,商定我省与哈工大深化合作,在泉州建设工程技术研究院。随后,经过双方的多轮商讨和实地考察,哈工大和泉州市政府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设立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并将工研院选址泉州软件园。
座谈会上,双方还商讨哈工大工研院组织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将担任工研院名誉理事长。蔡鹤皋院士是国产工业机器人事业的开创者之一,1985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有“机器人之父”之称。
据介绍,工研院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哈工大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人才优势,引进国内外优秀高端人才及先进的技术成果,结合泉州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创新需求,立足泉州,覆盖福建,把工研院建设成为以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高水平技术人才培养及输送,高水平研发和高级人才聚集的公共创新平台,推动我市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致力于为“智造泉州”添砖加瓦。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蔡鹤皋:
科研攻关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工程技术研究院不同于一般的科研机构,更应该关注市场需求。
泉州的企业和产业对工研院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就近找到技术需求点,针对泉州企业对智能装备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科研攻关,一开始就一定要从为市场所急需的、性价比高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入手,不一定非得要高精尖,要注重质量,推出让企业能用、愿用的成果。可能一开始入手的技术和产品总量比较小,但是一旦企业用上了,就变成活广告,进而可以快速在行业内广泛使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张洪涛:
探索灵活合作机制
众所周知,科研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自发动力,另一个就是市场需求动力。根据了解,当前泉州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不小,泉州产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旺盛,我们可以集合双方的优势,做一些更高端的项目。
工程、材料、信息、土木和管理等学科是哈工大的传统优势学科,哈工大与泉州双方在智能制造、互联网+、信息和大数据等领域都有极大的合作空间。
今后,工研院应该朝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合力推动的运营机制努力。双方也可以探讨更加灵活的合作机制,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合作形式和内容都值得探索。 (和军)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谢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