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医疗机构认真落实市卫计委联合市医改办出台的《泉州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从推进预约诊疗、优化门诊布局流程等10方面,落实40条措施,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实现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提高。
网络电话微信 都可预约就医
市民林女士在手机上试点了一下泉州市第一医院公众号,顺着页面下方的栏目,根据操作指南的提示,轻轻松松地完成了预约。
目前,福医大附二院有“趣医院”App,泉州市第一医院和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有微信公众号,市区三级医院基本开通微信诊疗预约平台。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预约服务,可利用网络、电话、微信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提供多渠道的预约诊疗服务,而且,通过预约渠道就诊的患者可享受优先安排就诊、优先检查。今年1至11月,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门诊预约诊疗患者达293.1万人次,预约率达38.2%,其中,泉州市第一医院门诊初诊预约率达61%、复诊预约率63%、术后复查复诊预约率85%、口腔科复诊预约率和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均达100%。
诊疗流程设计 更多人文关怀
前天,颜先生抱着发高烧的儿子从永春来到市儿童医院,正手忙脚乱时,一位身穿红色马夹的志愿者主动帮他挂号、取辅助检查报告等,志愿者的一路陪伴舒缓了颜先生的紧张情绪。
市卫计部门要求三级医院都要开展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各医院正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在诊疗流程的设计上更多地体现了人文关怀,比如,在市第一医院,急危重患者、残疾人、现役军人、双向转诊患者、老年人(70周岁以上)、高级人才、烈属、离(退)休干部、革命“五老”等均可优先挂号、诊治、检查、取药等,危重症患者、无陪伴老年患者、残疾人可享受工作人员陪同检查、代办住院和出院手续等服务,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享受由接受过培训的物业专职人员免费提供的运送诊疗等服务。
医疗服务延伸 出院后有回访
钱先生因骨折到正骨医院做了手术,出院后不久,正骨医院的工作人员主动打来电话,教他做功能锻炼,与他预约复诊时间,并了解其住院期间对医疗质量、就医流程、就医环境、服务态度等满意度,询问是否有收受“红包”的行为。过后,又接到该医院发来的短信,邀请他参加预防骨质疏松知识讲座。
市卫计委在全市开展治理收受红包、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以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创新开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各种措施,并将医疗服务延伸至出院病人,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根据自身实际,利用电话、短信、微信、信函、电子邮件及必要的面谈等多种形式,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工作。一些医院还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跟踪随访患者健康需求,了解患者健康状况,指导患者按时复诊,开展健康教育,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医疗服务。其中,市儿童医院在医院微官网上开设专门的满意度调查项目,该院作为福建省首家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同步上线的医院,7月份上线至今关注用户数已达21086人次,不仅有利于全社会对医院服务状况的评议,促其提高服务水平,更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福建医大附二院设立医院服务中心,专门负责门诊、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督促落实整改,今年4月以来共随访出院病人5742人次,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满意度逐步提高,仅半年就收到病人赠送锦旗、牌匾、感谢信247件。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谢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