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2007年,同样的渔船,同样的地点,它的背景得到了新的渲染,周围是火红的夕照层叠铺就,渔船通体笼罩在一片壮烈的气氛之中,借由这幅“老瓶装新酒”的作品《沧桑夕照》,“命运的残酷、不可抗衡”与“生命的悲壮、浩气长存”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衬。
凭借该画,蔡笃取斩获了艺术生涯的第一个最高奖,2007年,在两年一届的全国画展中获“第二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连续两年的入展和获奖,让蔡笃取取得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入场券”,从此进入国家级队列,大大增强了让蔡笃取在绘画道路上下求索的信心,坚定了他将“渔船”作为主要题材开垦耕耘的信念。
从2007年开始,北到福州马尾,东到宁德三都澳,南到漳州古雷半岛,蔡笃取几乎走遍了福建省内的沿海,寻找各种渔船进行写生,10年来,他创作了将近30幅的渔船作品,其中有13幅之多的高比例入选国展,由此,“渔船”几乎成为了“蔡笃取油画”的名片。
尽管如此,他至今仍然忘不了石狮蚶江的那艘废船,在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他曾经不下5次重回那艘船搁浅的海滩,只为了看看它变成了什么模样,甚至他还想过,用绳索、货车等工具,将这条破败不堪的渔船拉回家,重新修整,涂上大漆,永久保存,无奈这条船破损实在太大,倘若一动,大有可能“粉身碎骨”,于是就此作罢。
2010年以后,他再也没有去蚶江,也许那艘船已经剩下了骨架,也许被周边的渔民当做了柴火烧掉了,但是对蔡笃取而言,在他内心的港湾中,永远停泊着一艘不肯向命运屈服的船,尽管每个人的最终命运都无法战胜和逾越……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傅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