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内容

泉郡同悲 各界深情吊唁少萍书记

时间:2015-04-27 来源:东南早报
 点点滴滴汇大爱 泉州女儿您最美

  ——本报记者追忆黄少萍书记

  

2013年9月4日,市委书记黄少萍到洛江慰问群众。 (陈起拓 摄)

  “我是泉州的女儿,一方的主官,流淌着这座城市的风骨,深爱着泉州的土地、人民与文化。若不‘敢拼’,如何‘会赢’。若不敢于担当,如何回报家乡。”

  ——黄少萍

  在泉州人民眼中,您是一位好领导;在家人眼中,您是一位好母亲;在身边工作人员眼中,您是一位好朋友。

  燃烧自己,点亮泉州,您用生命书写了一曲城市礼赞。记录我们所了解的您,作为一瓣心香遥遥祭奠。

  建设文化强市

  “欣喜文都带来的城市进化”

  首个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是泉州城市近年来的又一张金字名片,也是继1982年泉州被列入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最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这张名片的获得,离不开少萍书记的打拼。

  2013年8月26日,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十个入围城市,泉州初审排名就比较靠后。泉州有胜算吗?会有奇迹吗?少萍书记心里也没底。那时报社按计划也将派员报道,但临行前被通知不用去了。后来,书记数次提到原因——“我们是静悄悄去的。当时我想,做足了准备,如果还是没能成功,我们就静悄悄地回来。如果做成了,再加大力度宣传、行动。”

  尽管心里打鼓,书记全力以赴。十个城市的陈述答辩中,少萍书记是唯一亲自到现场的市委书记。在准备阶段,每有余暇,她都会在脑海中一遍遍地检索和梳理泉州文化,修改充实陈述答辩稿。正是缘于她对泉州文化的深度理解,泉州以微弱差距“逆袭”,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接过文都大旗,泉州责任更加重大。少萍书记说,泉州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的文化建设与交流,更重要的是展示输出中华文化,与光州、横滨共同提炼“亚洲价值”,向世界展现独具魅力的亚洲文化精神家园。2014年元宵期间,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在三天三夜的泉州文化嘉年华中,泉州打响第一炮。

  “如今,当我再度回味这场开幕盛宴,依然难掩激动。我记得光州、横滨客人的赞美——‘泉州是一座很好融入的城市,代表了开放活力的中国形象。’我更会回味家乡艺术大师蔡国强的鼓励——‘今天泉州所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它正在创造崭新的未来。’”在署名文章《我们的“东亚文化之都”》中,她这样写道。

  身为泉州女儿,书记为打响泉州城市品牌而开心振奋,而作为中国的官员、一位设区市书记,她也从未忘怀过“文都”肩负的文化外交使命。2013年9月底,在光州举行的东亚文化之都授牌仪式后,还将举行东亚艺术节,三个文都同台演绎东亚文化。为此,9月中,书记专程审看泉州参演节目。记得当时,除了后来选定的南音《枫桥夜泊》等五个节目外,还有高甲韵味的舞蹈《姑嫂看戏》。但书记审看后推敲说,这是国家间的文化外交,要展现优雅博大的中华文化,丑角逗乐、喜庆热闹的泉州民俗文化也很棒,但可等韩日客人到泉州参加活动时再表演。细心的她还留意到演员们服装已较陈旧,当即要求保障经费,置备新装,因为“这不仅是泉州的脸面,更是中国的脸面”。

  文都能带来什么?少萍书记一直思考和推动。两万多场惠民的文化演出、投入使用的泉州木偶戏剧场、启动建设的市民广场“四个花瓣”、首次摘得全省第一的泉州旅游过夜人气……这些都让她欣慰。但她最感怀的,还是通过“文都”建设,本土泉州人、海外泉籍乡亲、祖籍泉州的台湾同胞和遍布全国的异地泉商这“四个泉州”万众一心。海内外泉商捐资3000万元设立“泉州南音南戏发展基金”,泉籍异地商会募捐6000多万元设立泉州当代艺术馆基金,其他各种海内外捐款超过1亿元……这些数字她牢记在心,反复提及和感恩。正如她所深信的,“四个泉州”是泉州角逐“文都”的独特优势,更是这座城市建设“文都”的重要力量。而她所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感召,让这股力量更凝聚更强大。

  抓好党建促发展

  让承诺掷地有声 让群众信任拥护

  抓党建是市委书记的本职工作,少萍书记从未忘怀。不仅如此,她还十分注重因应泉州实际,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很多泉州人对2013年的“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记忆犹新。讨论中,不但全市各方阵、各行业和企业对标找差,全市公职人员也增强发展意识,提振干事激情,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逆势而上。

  党建工作也要实干和实绩,这是少萍书记始终坚持的原则。去年的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得到省委督导组评价——“规定动作很到位 自选动作很精彩”。被誉为“很精彩”的自选动作,其中之一就是市委要求推行的“5个专项行动”,即“立即改”,转变大操大办不良社会风气,“支持企业创新在行动”,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解决办卡难、办证难问题。

  专项行动给新老泉州人带来福祉。以转变大操大办不良社会风气为例,党员干部婚丧喜庆办桌和送礼都有严格规定。就规定出台前后的变化,泉州市民感慨,从忙于赴宴到舒心过节,周末和节日回归了;从身心受累到快乐出游,新人选择更多了;从拼聘礼嫁妆到拼捐赠,城市慈善风气更浓了。

  在少萍书记的直接推动下,一系列看得见的变化惠及群众:一个月内,6.18万张未制作的城镇社保卡全部制成并发放到群众手中;原来需往返8次办理的“二手房”交易办理手续压缩至2次;全市校园周边设立起2100多个治安岗亭和“护校岗”,1400多处校园和周边安全隐患得到整治……

  作为一名“班长”,少萍书记不但严于律己,对“班委成员”也严格要求。《在“四下基层”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焦裕禄精神 面向未来赶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书记带头写署名文章,发表心得体会,还要求四套班子领导轮流亮相媒体谈感受、作承诺,让群众公开监督。“班长同志,明天我在《泉州晚报》上交作业了,别忘了看哈。”好几次听到市委常委们这样跟书记开玩笑。书记更是一位完美主义者,致力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于全市的整改问题,她反复强调,整改决不能虎头蛇尾,又用闽南话说:“头过身不过,那肯定是不行的!”

  “我为自己是一名党员而深感荣幸,这不是因为有党才有市委书记这个位置,而是因为在这个位置上,我能够用党教给我的知识和本领反哺家乡。”她如是说,也如是做。

  提升城市建设管理

  “泉州不要乱得有活力 而是要美得有活力”

  生于斯长于斯,少萍书记对这座城市的建设倾注心血。全国文明城市的奖杯,折射她奔波的身影。

  2011年,泉州第三次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称号。时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的她数次说起:“泉州人输人不输阵,第三次创城,要志在必得!”

  以高昂士气,泉州启动新一轮“创城”。而她,不仅开会部署,也深入创城一线。2011年11月底的一次走访中,在天后路,加油站旁边的小路坑坑洼洼,老旧的社区上空电线密布,她痛心地说:“这样的环境,不要说创城通不过,更重要的是,让住在这里的群众怎么舒心?”

  在宝洲街和刺桐路交叉口,一家商城占用人行道扩大停车场。当天检查没有这项,但车辆驶过时,书记偶然留意到了,马上让车靠边停下。对于这种强占公共资源、罔顾行人出行安全的行为,她以少见的疾言厉色,明令要求立刻依法拆掉这“两违”停车场。

  时刻不忘把自己“代入”群众生活,对百姓疾苦有着感同身受的悲悯之心,这是书记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

  泉州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滞后,聪明的泉州人找了个台阶下:“我们泉州城,虽然有些乱,但乱得有活力。”少萍书记数次戏谑地提到这种说法,但她纠正说:“泉州要有活力,但不是要乱得有活力,而是要美得有活力。”

  怎样塑造美?书记说,城市之美,粗线条很容易,但只能远看不能近观,只能糊弄人不能打动人。城市的大美,要靠公园绿地、围墙护栏、井盖和垃圾收集处理等细微之处来勾勒。这样的理念随她从市长任上走到书记任上。2013年4月,她还专门就全市井盖安全作出批示——“让每一个井盖都有责任部门管理”,掀起了一场市民与部门互动,找井盖、修井盖的全城行动。

  又有一次,调研的车辆行经打锡街。按例巡视车窗外市容的书记,突然转身说:“瞧,这些街道的护栏从半人多高,改到小腿高,景观漂亮多了吧,泉州洋气多了吧!”孩子般的自得,让车上的大家都笑了。

  引导企业转型发展

  “企业全方位创新 政府全方位服务”

  这几年,不景气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也波及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0多年领跑全省,这是荣耀,但也意味着拖着巨大基数爬坡过坎的艰辛。

  尽管难,但泉州党委、政府和企业携手同心、共克时艰的决心和行动从未改变。从国家级金改区到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泉州日渐形成政策洼地,改革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宽。

  但正如中央所提倡的,少萍书记深信,城市要想持续长远发展,就绝不能仅是政策的洼地,更要是改革和服务的高地。所以,2013年的“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问计全市、问路发展,并最终实现成果转化,形成“1+X”政策答卷——一份加快创新转型推动长远发展的战略决定将与X份配套文件相结合,指明泉州发展方向。

  去年春夏之际,泉州又在全市范围开展“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这两个活动一脉相承,就是要通过‘政府全方位服务’推进‘企业全方位创新’,为加快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推动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书记这样阐述。数据表明,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全市整合创新资金13亿元支持扶助,有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作为民办特区,民营经济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2%,是泉州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书记不仅在宏观层面大力支持民企发展,制订出台鼓励政策,站台民营企业产业对接会,更在点上把民营企业家当老师尊重,当亲人关爱。

  2012年6月底,时任市长的少萍书记在泉山路泉州木偶剧场奠基仪式后,紧接着踏上了去惠安一家食品龙头企业的调研。书记鼓励企业永不止步,推动泉州食品产业早日步入千亿产业集群。后来我们才听说,企业家刚病愈康复不久,书记此行目的更多在于上门看望他,为他加油鼓劲。

  2012年初至2014年底,也就是少萍书记先后担任市长、书记的3年中,泉州经济发展接续发力,GDP总量实现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

  致力民生福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如何补足民生短板,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少萍书记同样费心费力。

  公交出行难、票价高,夏天空调收费时间长,这些问题曾为市民所诟病。2011年11月的一天,代市长任上的少萍书记一大早出现在温陵北路一候车亭,与市民一同等候公交车。“大姐你是去买菜吗,都到哪个菜市场,坐这趟车直达吗,一般要等多久,现在的票价可以接受吗,觉得我们的公交车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好……”上车以后,书记主动和乘客聊起家常,倾听社情民意。

  上任市长后,少萍书记提出公交优先,着手研究《关于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工作方案》,要求市财政局建立完善财政补贴公交发展长效机制,市交通集团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以丰补歉,降低成本,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创建人民满意公交。

  2012年5月底,泉州公交新年度空调开启,这一次,乘客们迎来喜讯——泉州公交从此告别空调收费时代,1元钱的空调费政府买单。仅此一项,财政每年多支出数百万元。

  少萍书记关注的目光不止停留在公交车上。禁摩、淘汰超标电动车是国内不少城市管理的趋势。少萍书记对此,却一直十分谨慎。“泉州中心市区小,市民出行大多依靠摩托车和电动车,要改革,但也要考虑群众实际需求。我们作为执政者,一定换位思考,制订政策才能真正造福百姓。”正是她科学审慎的态度,《泉州市区超标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管理暂行规定》从酝酿到成文前后两年。按照这份规定,超标电动自行车使用设置过渡期,可使用到2016年6月30日。

  在泉州,出行难还反映在停车难上。2014年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少萍书记就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也是缓解市区“停车难”提议首度被列入实事项目。“缓解‘停车难’,工程量大、投入高、建设周期长、操作难度不小,但既然关乎民众的迫切需要、城市的畅通大计,就考验着党委、政府的责任与担当。”她这样说。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新增各类停车位逾万个,远期城市机动车停车泊位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至10%,有效破解“停车难”。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在少萍书记的关心重视下,城东、东海、江南三大新区学园全部启用,北峰片区优质教育基础设施也陆续开建,新区将新增数万个学位。

  2014年,泉州五中城东校区和晋光小学东海校区投用后,病中的她特意前往两所学校察看。当看到泉州五中校园内,现代化教室利用信息技术联通全校,标准化体育场馆满足学生多元运动需求,书记展露笑容。“我们泉州,就需要这样的学校!”说这话时,她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仿佛在场的不是市委书记,而是泉州万千家长中的一员。在晋光小学,少萍书记更是走进餐厅和宿舍,问学校饮食、问宿舍空调、问安全保障。“孩子们这么小就离开父母住宿,你们要格外用心。”她甚至探进洗手间,观察蹲位大小。“孩子个头小,蹲位不能太大。”当时随行的基本是男士,几乎没有谁注意到这样的细节,除了那一颗母亲的心。

  浓浓的母爱,同样洒向特殊儿童。2013年初,本社《东南早报》报道泉州最大的自闭症儿童培训学校面临租赁合同到期、新校址难觅一事。习惯在市民报上关注民生疾苦的少萍书记,在报纸上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和属地帮助解决学校新址问题,不能让学校关闭。在她的直接关注下,学校成功乔迁。赶在春节前,书记还特意到学校看望孩子们,亲手为他们穿上年兜衣。她跟在场人员说:“每一名自闭症儿童的身后,都有一个家庭正承受着巨大压力。为了孩子们的康复,我们做的这点事不算什么,帮助一个自闭症孩子,就能为一个家庭带来多么大的希望!”

  医疗卫生保障,少萍书记同样挂在心头。数年来,她多次前往全市各医院实地考察。在市一院考察时,适逢“水南天”,潮湿闷热的空气令人烦闷。当看到并不宽敞的走廊上,摆满了临时病床时,书记连连摇头,“我们只是这样走一走,都会觉得不适,何况长期住在这里的病人和家属,泉州的医疗卫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之后,扩充优质医疗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系列工作相继展开。如今,市一医、福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市中医院新门诊大楼、市中医联合医院、石狮市医院新院、晋江市医院新院等已相继投用或正在加快建设进度,医改工作也正步入正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这样的换位思考和关心重视,早在2013年底,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35项评估指标,我市已有31项达到目标值,近10项指标领跑各设区市;“实施300名贫困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多少个自闭症儿童家庭免于同时扛起精神和经济的双重负担。

  用心用情开展侨务工作

  “让侨商不仅赢得鲜花掌声 也拥有前景效益”

  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泉州在外华侨948万人。

  “‘侨’是泉州宝贵而独特的资源财富。”曾担任过省侨办主任的少萍书记,无比清醒地认识到这点。对于泉籍华侨们对祖籍国和家乡泉州作出的贡献,她有着一种仿佛这些恩惠都施加于她身的感恩之心,凡介绍市情时都不忘提上一句——“泉州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广大海内外泉籍乡亲的贡献。”

  2013年的全市侨务工作上,她又一次回顾了几十年来广大华侨华人情系桑梓的感人事迹,要求侨务工作者大力维护侨益,用心用情开展侨务工作。“大力维护侨益”,并非书记的“套话”。每次侨商组团来泉考察,只要条件允许,她都亲自出面会见接待,对于华侨和侨眷们反映的问题,她亲自批示、关心过问。2013年会见侨商联合考察团时,她掷地有声——“泉州将为侨商投资和项目落地营造良好环境,让广大侨商不仅赢得鲜花掌声,更拥有可期的前景和效益,进而实现互利共赢。”记者在稿子中以此做题,书记说:“对,就该这样。”

  泉州是华侨大学所在地,华大的建设发展也牵动着书记的心。她不仅到华侨大学调研解决学校发展难题,还数次参加“华大讲堂”,以实际行动支持华大学术发展。2013年5月中到6月中的短短一个月内,因华大第五次代表大会等事宜,国侨办主任裘援平、副主任何亚非、纪检组组长王杰三次来到华大,书记每一次会见时对侨情、侨力熟悉流畅、如数家珍的介绍,让现场的记者“景仰之情滔滔不绝”。

  少萍书记重视侨务工作,关心华侨华人,广大泉籍华侨华人也尊敬她、爱惜她。每年两会期间,泉州都会召开港澳、特邀、异地商会委员座谈会。2014年两会,座谈会如常举行。重返工作岗位的书记也参加了。“少萍书记,您为泉州操劳太多,我们都很心疼您。您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会上,一位往年经常反映侨商侨企发展难题的华侨女委员,一反常态,动情地劝说少萍书记多关照自身,话到最后哽不成声,让现场所有人深深动容。

  2014年7月,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的本土媒体代表,记者随中新社海丝采访团,踏访印尼、文莱,寻访泉州海丝情缘。在巴厘岛,安溪籍侨领施柏松、廖彩珍接受了我们的采访。70多岁的施柏松,听说记者来自家乡泉州,特意叫到一边叮嘱:“回去记得帮我向少萍书记问好,我们夫妻邀请她来巴厘岛好好休养。”如今,想到这邀约尚未成行,一缕芳魂已逝,记者泪水簌簌而落。

  泉州众多华侨,还有一个特点——90%侨居在东南亚等海丝沿途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后,少萍书记尤为重视发挥侨力,建设海丝先行区的课题。2014年,“一带一路”全面开启年。这一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不约而同地将各自“一带一路”大型主题采访的“海丝”始发站定在泉州。每一次,书记都积极主动接受采访、配合支持采访。曾担任过宣传部长的她深知,正面宣传对于城市品牌的重要性。她说,能在国家级媒体上亮相发声,相当于给泉州做了很多免费又有效果的“城市广告”呢。

  她,就是那样乐于当这方热土的形象代言人。平日里在泉州的报道,她不爱突出个人,要上一张照片也经常不同意,但为了宣传推介泉州,她不吝时间精力,长途奔波甘之如饴。2013年6月,她应邀上央视《文明之旅》,和全球观众品读闽南文化。节目中途,谈到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时,现场的留学生嘉宾问:“不知道书记会不会唱呢?”书记毫不犹豫:“我会唱,因为我是闽南人。”随即落落大方拿起话筒唱起了这首泉州“民间市歌”。

[责任编辑:傅少锋]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