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紫山镇尾山村,位于笔架山下,是惠安比较偏远的乡村。曾经,这里种田靠天公,经济靠打工,卫生靠水冲。特别是环境卫生,历年的垃圾因为没有及时清理甚至包围了村庄。因为各项工作滞后,这里曾被定为惠安县的后进村。
2012年换届后,新的村两委班子多方寻找工作突破口,从“一把扫帚”入手,扫除全村125吨垃圾。这一扫,扫出了洁净村容,拢齐了人心,也造就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先进村。 □本报记者 孙灿芬/文 张九强/图
净环境—— 一扫帚扫出125吨 陈年垃圾
走进尾山村,村居齐整,村道整洁,垃圾桶次序排列,地上连个乱扔的烟头纸片都见不着。在村后的田地和山林中,白鹭嬉戏,不时有成群的雀鸟飞过。很难想象,这个融城市社区井然秩序和乡村田园风光的村子,以前曾经脏得无处下脚。
改变从近两年前开始。尾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志贤介绍说,2012年村组织换届后,新上任的村两委多方寻找工作突破口而不得。直到2013年4月份,全市的卫生考评中,尾山村登上全市倒数第二的差评榜单。
“既然做大项目没有资金,那能不能从‘一把扫帚’开始,把身边的小事做好。”以这样的设想,村两委马上行动起来,发动村民统一整治卫生,并建立起长效卫生保洁责任机制。“这一扫扫出了125吨垃圾。”陈志贤清楚地记得,清理整治垃圾的第一笔费用由村里筹资。后来村里没钱了,村民们不但争相积极缴纳卫生费,还捐资投入建设,连85岁的老党员,都拿出了500元退休金。
2013年11月,市卫生考评小组再次暗访尾山村时,前后的变化让考评组十分惊喜。这一次他们给出了98.7的高分,让尾山村从曾经的倒数第二跃升至全市第二。
明事务—— “一包绿豆饼办事” 不见了
环境卫生搞好了,村民生活得舒心,干群的隔阂逐渐消除。不过,尾山村的“村官”们并没有就此止步。
如何在“一把扫帚”打开的好局面上,进一步激发全村凝聚力,提升村两委公信力?一场村干部权力与责任的大梳理就此展开——凡属村级需要管理事务都以清单的样式统一罗列出来,41项重点权力事项由村干部根据分工“认领”到位,并进行公示。什么事该找什么人,群众一目了然。
不仅如此,原先的村干部灵活办公,也规范成村委会工作日期间统一办公。这下好了,以前要办个事、盖个印,群众要走个两三趟,不少人还因此以变通思维,买上一包绿豆饼去办事。现在,随时办事随时有人在,“一包绿豆饼办事”的风气不见了。
行走在尾山村,每个主要路口设置的村务公开栏也让人印象深刻。“收信用社账户存款利息484.99元;付锦章经手村无线广播维修师傅工资250元”——财务公开,公开到经手人,细致到几角几分。不少群众干脆用手机拍了照回家看,都觉得这样事无巨细的公开,是真正让老百姓信服的公开。
求发展—— 小山村要建土特产电商平台
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公信,还要把村民群众的收入再搞上去。
在尾山村,多年来,水磨和后坑仔两个自然村之间仅有不到一米宽的土路相通,使得全村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出行不便,更不用提农产品输出了。而现在,这条土路的拓宽和水泥硬化工程已进入招投标,建成后将达7米宽。“这条路的建设,一是靠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及其挂钩驻村干部的大力帮助,解决了资金难题;再就是村两委两年来的实干赢得了民心。”陈志贤说,很多老百姓一听修路,二话不说扒掉了拦路的石头房,并且义务出工出力。
路的变化将带来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输出的变化,但更大变化,还在于发展思路。作为生态优良的山村,尾山村产余甘、产茶油、产生姜,山地养殖的黑山羊更是顶呱呱。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眼下,村里正在筹建电商平台,酝酿通过没有边际的互联网络,把山货土货推向全国,实现村民收入的大跨越。与此同时,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把城里人引进来的构想也正逐步落实。
“来哦,到我家里去喝茶!”采访的间隙,不时有路过的村民热情招呼。陈志贤幽默地说,这在以前可不敢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帮群众办事,带大伙儿发展,受到的礼遇就棒棒哒!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