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闽南建筑 > 正文
精雕细琢福兴堂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精湛的雕刻工艺令人惊叹

  闽南传统的古大厝造型相对朴素,色彩和谐明亮,空间层次分明,福兴堂亦是如此。不过,有一点让人比较惊诧的是它的屋脊。燕尾脊是闽南传统建筑中最常使用的建筑形式,它由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为二,就像是燕子的尾巴一样。但福兴堂的屋脊没有采用夸张的翘角,而是采用缓坡来展现它的沉稳。在一条中轴线上,有6个缓坡脊,层层叠叠,如浪相推。据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张晓慧介绍,脊上有彩色剪瓷贴塑屋脊装饰,十分美观。这些剪瓷贴塑既有花纹图形,还依稀能辨出有獬豸等祥物的造型。

  福兴堂整座建筑是由李氏兄弟精心挑选材料,聘请各地能工巧匠精雕细作而成。该建筑物所饰精美木雕、石雕、泥雕均出自参与建造中山陵的师傅之手,且均为手工雕刻,手磨而成,做工精细,为闽中闽南地区所罕见。

  “当时,这些建造中山陵的师傅们害怕被抓壮丁,逃到了永春,结果李武宗兄弟就把他们全部收留了下来,让他们安心盖建这座福兴堂。现在我们看到这幢古大厝能精雕细琢到令人叫绝的地步,应该和当时这些名匠对李氏兄弟的感恩之心是分不开的。”永春岵山镇侨联副主席陈敬爱先生这样告诉我们。

  这座建筑内的雕刻工艺确实让人赞叹,其间的辉绿岩、花岗岩石雕,樟木、桧木雕,砖雕和泥塑,刻画出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形象生动,好像随时都会活过来一般。每一尊石雕、木雕,几乎都不厌其烦地运用了圆雕、线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手法来进行雕刻。哪怕只是一个廊口柱顶部的雕饰或是檐口的垂莲柱,也可能是一件拥有几十个人物的组雕艺术品。有时候观者要绕着这些雕塑一圈,才能看清群像的全貌和每个人物的动作、表情与姿态,这让人深深感觉到,正是匠师们一丝不苟的作风,才最终诞生了这样的精品之作。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