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中菲集团又向西北五省区招收了97名10至14岁的免费生,开设了西北秦腔职业教育第二、三班。
近年来,如此大规模地招收戏曲专业新生,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招不来学生已是全国戏曲界普遍面临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缺学戏的孩子,而是得找对地方,一般乡村的孩子从小听戏,对戏曲有感情,再加上我们的秦腔班是全免费的,毕业以后又不愁工作,想来的孩子多得很。”曾参与招生的中国秦腔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赵智斌告诉记者,每次招生只需两三天就能招满。此外,为更好地培养人才,这里的秦腔班仍采取最传统的戏曲教育模式,孩子们进入学校后,除学习文化课之外,苦练童子功是最重要的功课,唱念做打一样也不能少。这与一些省级艺校戏曲专业一届只招几名学生,采用流水教学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有些人办教育是为了挣钱,但我们这里办教育反而是贴钱。” 西舞的教务主任陆海卫告诉记者,在西舞,“免费”意味着学费、伙食费、住宿费、服装费全免,每月还有一定的生活补贴打入卡中。享受同样待遇的还有集团从汶川地震灾区以及云南、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招收的百余名孩子。“总共400多名免费生吧,每年光这一块的花费就要600多万元。”陆海卫说,不仅如此,学校每年寒暑假还要负责接送孩子们回家,“最远的是在新疆,一趟就要走三天三夜,来回就是七天,路费也全由学校支付。假如家长来探望,在此的食宿也都由学校解决。”
8个秦腔剧团,540号人,算得上是西北第一大秦腔剧院了。“办公费、工资、保险、排练费……一年少说也得个几百万吧。”西舞秦腔剧院的杨秋侠院长,现在负责总管8个院团的演出、排练事宜。“现在服装、道具都更新了,大家的工资、保险都有保障了,也就能安心排戏、演戏了。原来生存都有问题,现在劲头可足了,8个团一年大概能演3000多场吧,一天三开腔。”杨秋侠说,为了报答中菲的知遇之恩,大家都铆足了劲演出,演出水平比以前好多了。“去年我们排的《咸阳桥》,在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上获得了9项大奖,去年还跟着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到台北花博会演出,名气一下子就大了,今年就把明年正月的戏都定出去了,估计明年肯定能自给自足。”对于未来,杨秋侠充满了期待。
此外,中菲集团还在2010年成立了中国秦腔发展促进会,并发行杂志《中国秦腔》,成功发起和协办了2010年中国秦腔发展(周至)高层论坛和2011年西安戏剧发展论坛,在陕西乃至西北五省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日前,他们又提出要设立“中国秦腔功勋奖”。“以前的奖大都是颁给戏曲从业者的,我们设的这个奖不局限于专业人员,只要对秦腔发展有突出贡献者都可以参评,这也是为了鼓励社会各界多关注秦腔,支持秦腔的发展。”中菲集团执行总裁王建国解释道。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