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说来,就是选择一些基础较好、各方面条件具备的小城镇,深入调研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状况,并作出相应规划,包括将入驻何种绿色农业,发展何种特色文化,建设何种风格的房屋等等。比如爱好秦腔的,我们可以建戏台、茶楼,爱好秧歌的,我们可以建设秧歌文化广场,崇尚养生的,可以打养生牌。总之要将当地的特色文化、民风民情有机地融合进整个小城镇的建设中来。”王汉智说,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撤村进镇,但许多农民却积极性不高。“他们担心的是进了镇子,靠什么生存?怎样生活?在这样一个框架下,进镇的农民们有敞亮的新房住,有稳定的工作,有茶喝,有戏看,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引入省内重点中小学在此开办分校,孩子还能有学上,那谁还不愿意来。”
在中菲人的眼中,文化地产,并不仅仅是将文化固态地凝入建筑、广场、雕塑中去,更应让文化活态地长存于一个特定空间。因此,在“文化百镇”的构想中,一个固定的文化广场或戏台,将成为整个小镇的核心和点睛之笔。“在西北五省区,秦腔就是一张绿卡,尤其在农村,传统上过年过会,红白喜事,就是要看秦腔,电视上演还不行,就得真人唱。你想,这个项目要是铺开了,人才得有多大的缺口!”尽管旗下剧团和学生已经为数不少,王汉智仍向记者表达了他对未来秦腔人才紧缺的隐忧。
在中菲集团的简介中,文化已经成为写在首位的产业项目,但他们却显然未将文化视作未来集团最大的盈利点。“中菲并不打算靠文化来赚钱,也不指望剧场或者戏剧能带来多少收入,而是要靠文化这个龙头,来凝聚人心,提高整个城镇的品位,从而拉动各个链条上的消费。”在中菲集团的设想中,一个个“梨园小镇”“秦腔古镇”按预想规划建成后,租售房屋、商铺,开展绿色农业、特色旅游、养老产业等,都将产生不小的利润。
据了解,中菲集团的这一构想与地方政府不谋而合,已有多个城镇主动前来接洽商谈相关事宜,承诺在基础设施配套、用地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在陕西、甘肃等地已经规划完成并开工建设的“梨园小镇”就有5个。
这片热土大有可为商界视角中的文化产业
事实上,“到广阔的农村中去”只是中菲文化产业谋篇布局中的一个方向。在城市,如何扬长避短,选择别人尚未占领的“蓝海”,中菲集团也有自己的一套。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徐毓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