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英溪流域的运输由洪姓经营,昭惠庙成为洪氏当境神庙,拔拔灯活动后来定为年例。明弘治中叶,拔拔灯队伍增加车鼓舞、花鼓唱、大鼓吹、刣狮等演唱及武术表演项目。
拔拔灯有灯首(即组织者,俗称“灯排头”)4人,程序10项。一、供天。农历正月初九“天公生”,给天公上供。二、敬神。做完“天公生”,把供品挑到昭惠庙供仁福王诸神。三、缚灯。准备“灯阵”,每阵用一条粗大的绳索,上挂灯笼。四、会灯。傍晚,各灯阵到昭惠庙前会合。每阵各有附带表演项目在巡行中表演。五、起驾。灯阵会齐后,仁福王起驾,队伍出动。六、脱壳。队伍首先沿庙前名为“五斗”的田地环行3圈,称“脱蛇壳”。七、谒祖。接着,灯阵向洪氏家庙挺进,绕庙巡游一环,大放鞭炮,表演各种游艺节目。八、迎灯。谒祖后,灯阵返回本自然村,开始全境大巡游。九、回銮。巡游全境后,留一灯阵为仁福王护驾回銮。十、报灯。仁福王回銮入庙,决定下一年灯首,旧灯首当晚到新任灯首家报喜,放鞭炮祝贺。至此,一年一度的拔拔灯圆满结束。
拔拔灯活动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内河驿渡的繁荣历史的一个佐证。
来源:海峡文创网 责任编辑: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