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泉州十佳美德家庭:周永芬家庭




     一、遵纪守法,热爱党和祖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并努力宣传,本家庭成员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虽无触犯法律和不道路行为。本人在六十年至七年代期间,积极参加扫盲活动,担任民校教师、教文盲的青年、老人识字,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参加俱乐部活动,排戏演戏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参加民兵训练,起草摸黑,不怕劳累,学好枪枝装卸和拆除,曾为民兵女尖子班班长,如今积极参加老人学校学习,向其他老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一些养生知识。自己家中收拾井井有条,屋里屋外,清洁如新。并积极参加社区文如活动,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打腰鼓等。

  二、家庭和睦、夫妻互敬互爱、上下辈互尊互爱、互信互勉、邻里间互谅互让、互帮互慰,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我和丈夫章为强1967年自由恋爱结婚,我们是在办民校和俱乐部时相识的,他当时高中毕业,会写会编剧,还曾得到公社编剧一等奖。他与我同病相怜,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亲,我出生几个月就失去了父亲,他虽穷,无厝,但有志气。婚后,他与我和我母亲住在一起,他对我母亲很孝顺,我母亲也很疼爱他。那时我们家也很破烂,一遇上台风孩子都无处可逃,全躲在门楣下,才不会被瓦片砸伤。我们通自己二人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自己的二层楼房,母亲从不闲着她替我照看孩、煮饭,我们起草摸黑地捞沙,挑石子、运材料,终于住上新房,全家人多么高兴呀。从小我们就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孩子也很懂事,放学和假期都帮家里干农活,读大学回来照样帮忙割稻、插秧。后来孩子们到社会上做生意,我教导他们要奉公守法,诚信做人,一有机会要疼爱老人回报社会,几年前我儿子宗青为村里铺建一条通往山田的水泥路,村里的人运粮食、肥料、耕田机等都方便了,大家非常感激。他先后多次请老会的老人吃饭。今年还捐给中心幼儿园20万元做经费,捐给老人会5万元,使老人能过好春节。现在生活好了,但我无铺张浪费,仍旧拿家庭活来做补贴家用,对厝边邻里和对家里人一样,礼貌对人,互相帮助,大家相处非常和谐。

  我们与媳妇的关系非常好,在村里算是上好的,她视我们如亲父,我视她如亲女儿,二十年来互敬互爱,从无怨言、从无吵过嘴,红过脸,有什么事都会互相沟通,从不发生矛盾,对我二老非常孝顺,对我母亲也象对奶奶一样关心和疼爱。儿孙何同样对我们和我母亲孝顺、疼爱。我本人七十年就爱计划生育政策的召唤,做了结扎手术,我媳妇同样做了二女扎手术。我与母亲住了二十年,到九十年代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好转,我们在村里又申请了一块地建了一幢新房子。我们希望母亲能和我们一起到新房里住。她说:“盼房子盼了几十年,好容易建好,我要守着它。那儿也不去”。我们只好随她的意愿,抽空去看看她。因那时好身体很好,一切都能自理,还会种点小菜等自己吃。

  三、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份内的事。

  我母亲今年95岁。她名字赖莲,1919年出生于德化县,八岁被土匪贩卖到永春,19岁嫁到桃联村,我父亲长期在南洋做工,劳累成疾,回家后不久便去世了,母亲29岁守寡,生我们三个女儿,没有男孩,母亲用自己的双手艰难地把我们三姐妹养大。我是最小的女儿。

  如今,我大姐已过世,二姐长期生活在永安。照顾母亲的担子就落在我们夫妻二人。为了方便照顾我劝她到我们家住,又她“恋旧”情结,就是不离开原来的房子。我们只好顺从她,我们的儿孙都在上海、厦门买房子,搬到城市住了。为了照顾母亲我们二人不能随着到城市住,留在家里照顾她老人家。我们知道,母亲现在也不缺钱,吃住都满意,但欠缺的是亲情,有人和她在一起,陪她说说话比吃会更好。我们的儿子也很孝顺,每年都拿出一笔钱,给我们去旅游,说:“趁现在腿脚还能走,出去玩玩。”又是了为我母亲,我们只能牺牲这种机会。有时较短期的要游,也要把她吃得东西准备好,交代邻里亲人照看看才放心。现在我每天把饭做好,由我丈夫把早饭送给我母亲吃(因我不会坐车不方便)。不管风吹雨打从不停过,从2000年到现在,送饭的保温锅,都用坏了四个。我们有好吃的(如骨头汤)都送一份给她吃。我每年夏冬二季都买新衣给她,吃的、日用品样样齐全,她换的衣服我丈夫拿回来洗。一有空还经常和她聊天,使她享受到亲情的温暖。我们也是老人,我想今后我们的儿孙同样会用亲情的爱来照顾我们。希望全社会都献出一点爱,老人都会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Copyright © 2012 泉州文化产业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2006170号-2
主办单位: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 泉州市文广新局 | 技术支持:海峡文创网
运营机构:福建泛海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福建达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