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巷遇·庄府巷:这里曾是晋江地区行政公署交际处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9-07

巷遇档案

泉州鲤城区庄府巷,东接打锡街,与中山中路相交,西抵金鱼巷。南宋三朝元老庄夏的府第建于此巷,巷子因此得名庄府巷。庄府巷位于古城南隅崇名铺凤春境,这里历来在泉州政治、经济、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千百年来留下许多名人故事。

庄府巷示意图(陈慧芬/制图)

庄府巷航拍图

庄府巷22号

可曾记得庄府巷的交际处?

庄府巷22号泉州酒店

庄府巷22号是泉州首家五星级酒店——泉州酒店,这里以前是庄夏府第所在地。

庄夏(1155-1223),字子礼,号藻斋,泉州永春桃源里湖阳(今湖洋镇)人,是历仕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名臣,官至兵部侍郎。据“锦绣庄氏”后人庄少俊介绍,相传宋宁宗为表彰三朝元老庄夏的功绩,御笔亲题,将庄夏祖父墓葬所在的“鬼岫山”改为“锦绣山”,因此桃源庄氏有了 “锦绣传芳”的堂号。

湖洋庄氏家庙内的庄夏画像

庄夏施政重教化、移陋俗、办实事,赢得老百姓的好评,声誉卓著。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庄夏出任漳州知州,因柳营江(也称柳洋江)上无桥,为解决交通困难,庄夏筹集资金,在江上建造石墩木梁桥,名为“通济桥”。通济桥即如今的江东桥,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2001年,江东桥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0年的漳州江东桥(亚瑟·威廉·彭内尔/摄)

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庄夏被封永春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宋宁宗钦特赐他建府第于泉州城内,“庄府巷”的名字因此流传至今。

曾经的庄府巷内,在庄氏府第原址修起的庄氏大宗祠(庄汉强/供图)

庄夏著有《礼记解》《国史大事记》《典故备志》等数十卷,去世后,皇帝赠其“少师”称号,泉州民众在南街(如今中山路)建“忠敏流光”牌坊纪念。锦绣庄氏在明清两代出了“四状元”:庄安世、庄际昌、庄有恭、庄培因,以及“两榜眼”:庄奇显、庄存与。

据“锦绣庄氏”后人庄汉强介绍,元代至正年间,庄夏府第被烧毁于兵乱之中。明正统十一年(1446),庄夏七世孙庄琛,以大理评事奏归,恢复旧基。清代庄夏府第坍塌倾圮,庄氏族人便在原址兴建祖庙。1949年后,庄氏祖庙成为晋江地区群团办公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初,办公场所改为晋江专区干部招待所,后更名为晋江地区行政公署交际处,再后来改名为泉州宾馆,拆平屋改建为两层砖混和石混结构楼房,地板为红砖,室内木构天棚。20世纪90年代初,泉州酒店建成投入使用。

庄夏府第曾作为晋江地区群团办公所在地。

晋江地区行政公署交际处礼堂,在如今泉州酒店南馨楼位置。(洪本专/摄)

当年市政协召开文史工作会议后在礼堂前的合影。(陈笃恒/供图)

曾经的庄府巷(詹秋冰/摄)

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庄府巷南侧,北侧已改建泉州酒店。(吴晓湉/摄)

轧榜巷24号

李尧宝:一人兼具两项国家级非遗

李尧宝家以前在棋盘园,后来搬到轧榜巷24号。

庄府巷南侧有一条支巷名为轧榜巷,1949年以前,有逢春、逢国两派殴斗,以此巷为界,故称轧榜巷。轧榜巷24号是李珠琴花灯艺坊,李珠琴的父亲李尧宝(1893-1983)是泉州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曾使濒临失传的料丝花灯技艺得以恢复,国庆十周年大典时,人民大会堂悬挂有他制作的料丝花灯。李珠琴继承李尧宝的技艺,并传给女儿李婵娟、黄丽凤。

李尧宝(右)和女儿李珠琴在创作料丝花灯

李珠琴(中)在创作料丝花灯

泉州李尧宝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丽凤介绍,李家以前住在涂门街棋盘园,是一座三进传统大厝。李家在清代以行医为生,清末社会动乱,李家开始改做手工艺。外公李尧宝的父亲李九史是漆画名师,哥哥李其是刻纸名师,李尧宝从小耳濡目染,10岁读私塾时已是一个有初具绘画常识的小画迷了。18岁时,李尧宝已经有了坚实的漆画、刻纸基础,闽南一带的许多寺庙都留下他的笔迹。

清末泉州城内有刻纸作坊数十家,刻纸人数多达200多人,但刻纸名师的一个共同弱点,就是善刻不善画,而画工又往往善画不善刻。让泉州刻纸艺术获得重大突破的正是李尧宝,他能刻善画,两者兼优,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后来李尧宝和几个朋友合伙在后城开设刻纸手工艺作坊,以精湛的手艺闻名古城。1954年4月,在文化部门支持下,李尧宝和江加走、陈德良、陈天恩、张桂林、杨春木等6位著名民间艺人倡议发起成立泉州美术工场,这就是后来泉州市工艺美术公司的前身。美术工场成立时,人员有23人,李尧宝任场长。李尧宝家也从棋盘园搬到了轧榜巷24号,这里距许厝埕的工艺美术公司很近,李尧宝可以步行上班。

李尧宝刻纸作品

黄丽凤介绍,李尧宝兼具刻纸和花灯工艺两项国家级非遗名录。李尧宝的花灯被誉为 “闽海花灯第一盏”,同时融合泉州花灯和泉州(李尧宝)刻纸两项国家级非遗。料丝花灯是泉州古老的花灯品种之一,明代就有料丝花灯的记载。料丝以玛瑙和石英混炼抽丝而成,是透明、有机理纹理的琉璃灯,精巧华贵,在烛光映射下珠光宝气,可惜这种技艺在清末已失传,许多年中,全国无一盏料丝花灯出现。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刻纸和花灯艺术崭露头角的李尧宝,不甘心国家的传统艺术中断,呕心沥血研究料丝花灯的传统制作技法。在1954年晋江专区首届工艺美术展览会上,李尧宝制作的新颖料丝花灯首次展出,引发轰动,新华社向世界播发料丝花灯的消息和照片。后来料丝花灯到欧美展出,还被国家选作赠送外宾的礼品。

黄丽凤从小与外公、母亲生活在一起,继承李氏刻纸、花灯技艺,和姐姐李婵娟分别成为刻纸和花灯的非遗传承人。如今她在两代工艺美术大师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思维与艺术表现手法,赢得广泛赞誉。

黄丽凤的刻纸作品《惠安女》,获 “首届泉州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

庄府巷111号

蒋以麟:曾撰写《辛亥革命泉州光复记》

庄府巷尾的蒋以麟故居

庄府巷111号是蒋以麟故居,南门开在金鱼巷。清初这里是湖广按察使丁炜的府第,上世纪20年代被蒋以麟的父亲购得。

蒋以麟(1890-1960),又名以琳,泉州新门外树兜(今鲤城区常泰街道树兜社区)人,幼年在村塾读书,13 岁随父到印尼泗水,初为学徒,后与友人合营艺林国货图书公司。1906 年,蒋以麟在泗水参加反清组织洪门会和光复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 年,蒋以麟受委派回国,在泉州与许卓然、黄中流等人一起进行秘密活动。同年 10 月底,被刚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选为会长兼军务股长,负责筹集购买军械弹药等。

1949年以后,蒋以麟回到树兜,以行医为业,业余撰写《海外见闻录》。1953 年,应中国科学院约请撰写有关辛亥革命回忆录,后将书名改为《辛亥革命泉州光复记》。

拾遗

吴氏大厝

庄府巷109号是吴氏大厝,大厅门前有一对石联:“栋宇忻成凝百福,山川毓秀拱三台”,反映吴氏大厝优雅环境和良好愿景。

济东巷9号

庄府巷南侧支巷济东巷,因古时曾有一位济东都爷的府第建在这里而得名。9号门楣上写有“容膝易安”,陶渊明有名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说的是“居住在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也能安贫乐道”,宋代才女李清照因此号“易安居士”,表达户主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庄府巷西段的壁画与绿植互相映衬

庄府巷与濠沟墘相交,东段车水马龙,西段清新静谧,泉州古城的烟火气完好萦绕于千百年的厚重历史中。

策划 ▏许志荣

文图 ▏王了

视频 ▏谢游明 李蓬源

配音 ▏吴晶晶

统筹 ▏杨莹 洪燕如

注: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海滨街道海清社区、黄丽凤、庄汉强、庄少俊、曾华丽、魏怀阳等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