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园主人许经撇
桥上仍镌有“孝端桥”三字,题字者系书法家曾遒。
二楼大门白石门框顶上嵌装一块镂刻精美的三角形青石雕饰,上镌“孝端小筑”。
许自钦铺建了“家修大道”
石窗有着异国格调
内有红木扶手、铁花护栏、水磨石面的阶梯
从空中俯视,端园状如四四方方的闽南“宝斗糕”。
核心提示
而今前往晋江市龙湖镇福林村的古刹福林寺时,可在寺东南方向跨溪处发现一座钢筋水泥桥,名曰“孝端桥”,也被称为“三代桥”。据说此桥是旅菲华侨许经撇及其子孙三代人接力式修建、修葺和维护的。许氏一族的种种善举,亦在乡内广为流传。
奋斗 从杂工到董事长
晋江福林村,古名檀林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宋元时期,这里隶属晋江弦歌里,明清两代则位于晋江县十七、十八都。在这个美丽的晋南侨乡,红砖白石的番客楼成片,其中尤以华侨许经撇的端园,闻名遐迩。
据福林村党支部书记许景景介绍,端园位于福林村东区,坐北朝南,为中西合璧的双层洋楼(番客楼)。该楼始建于1933年,建筑面阔14米,进深16米,建筑前方埕围进深4米。整栋建筑外墙皆用细琢的上等白砻石柱为框架,再用特制的红砖砌墙体,白石台基高达一米,将闽南传统建筑的风情展露无遗。走入楼前的埕围,砖砌埕围大门上有块三角形门匾,上书“端园”二字,为泉州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曾遒的手笔。
许经撇(1887—1955年),字孝端。端园,正是得名于孝端的“端”字。许经撇十几岁时,就随叔叔许志长下南洋,前往菲岛的烟厂工作。由于年代久远,关于许经撇早年经商的资料其实很少。只知道他在菲律宾奋斗了数十年,从默默无闻的小杂工,一路成长为菲律宾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跻身菲岛名流阶层。后又担任厦门华英大药房董事长,成为溪安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十大股东之一。1926年,声名鹊起的许经撇任晋江檀林市政会会长;1927年主持重修檀林许氏祖祠。
20世纪30年代初,年近半百、饱经沧桑的许经撇再度返回故里,抱着落叶归根的想法,耗费大量家资建造了这座端园洋楼,而且特别邀请意大利设计师绘制建筑图。端园白石大门顶安雕刻线条冠状白石门斗,中嵌青石门匾,正中书写“侍御传芳”四字。“侍御传芳”是福林许氏的堂号,用来纪念许氏祖先、唐代人许爱(官居左侍御、特晋银青光禄大夫),匾额上首还有“癸酉冬月”,由此可知上匾时间是在1933年的农历十一月。落款处有“书亮”二字及钤印。据说这端园内所有楹联、门匾等均出自名家之手,仅此一点,就足见楼主许经撇的文化品位之高雅。
建厝 精心雕琢彰本色
许景景表示,端园的建筑装饰疏密有致、繁简得当,堪称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
端园一楼厅堂的顶棚颇有特色,以简洁线条隔成若干深凹的方格。厅堂板壁用上等的木板隔出左右房间,门扇堵头雕刻卍字花纹。地板砖红白相间,花样拼搭均匀。跨过中厅门槛,居中有一座红木扶手、铁花护栏、水磨石面的阶梯拾级而上,梯级左右刷成红色,中间绿地白花,仿若自上而下铺置着一条富丽的地毯,在欢迎宾客的登临。石窗有着异国格调,而一部分石雕仍保留传统的人物、走兽、花、鱼形象。楼宇前走廊的石方形巨柱上凹刻楹联“瑶苔射斗牛,光大高阳门第;林木齐天汉,裁成太岳栋梁。”联文字体朴拙苍劲,别具一格。
二楼大门白石门框顶上嵌装一块镂刻精美的三角形青石雕饰,中如椭圆形勋章造型,镌刻“孝端小筑”,下款“许经撇建”,旁边环绕着花草。二楼阳台与一楼走廊一样立着方形节柱,镌刻楹联:“孝治流馨,甘卧颍箕看巽位;端居多暇,好操月旦绍先芬。”这是一副冠头联,“甘卧颍箕”说的是许氏先祖许由,又称箕山公。尧知其贤,欲以天下让之,许由不受。又欲召为九州长,许由甚至连听都不想听,洗耳于颍水之滨;“好操月旦”说的是许氏先贤东汉许劭与从兄许靖,俱善评论人物,曾评论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每月辄更其品题,故称“月旦评”。这副楹联主要提醒子孙,勿忘祖先秉持之操守。大门上红漆墨书对联:“惟善是宝,树德若滋。”同样传递的是一个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二楼的房屋结构与一楼略有不同。厅堂正中间放置八仙桌,左右两侧都为卧室,各有一个独立的小阳台,同时也可以通往二楼阳台。右室门楣上悬挂着许经撇之孙、香港著名书画家许自清所题“坚如磐石”字匾。左侧房间隔成两间,外面为起卧间,内面则为书房,现在还留存有许自清练习书法的桌椅、宣纸。叫人惊讶的是,这房间还有一扇复壁,里头有条两尺宽的暗道,通向一个狭小方洞,洞里竖着一架长长的铁梯,往下直通一楼地下一间五十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原来这是当时为了防备土匪而特地设计的逃生之道。当强盗土匪攻入家门的危急关头,可以躲避其中,以保人身安全。
为了防盗,一楼朝向前廊、二楼朝向阳台的砖墙上都开有圆径一寸余的枪眼,外面用錾成圆形的砖块堵上,不细看还以为是装饰,一旦有强盗进入,从屋内捅掉砖块,即可用火力控制走廊和阳台。同时,在一楼二楼之间,墙壁内还安着一根空心铁管,利用这传音设备来通话联络,声音十分清晰,像是这座建筑的“无线电话机”。端园2013年已列为晋江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桥 排忧解难留口碑
如今,中外游客来到福林村,有一座寺庙几乎是铁定要“打卡”的,那就是福林寺。福林寺坐落于福林村靠近溪流的东南面,旧称福林堂,清朝同治年间由乡贤许逊沁捐资重建,改称福林禅寺。“香客如云福林寺,慈悲为怀放生池。孝端桥上游子情,悲欣交集弘一师。”1941年前后,一代高僧弘一大师两次在此驻锡修持,并留下诸多珍贵手迹,使福林寺扬名海内外。而同样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寺前的“孝端桥”。这孝端桥的修建者不是别人,正是许经撇先生。
1933年,旅菲华侨许经撇回福林村盖建端园。有一天恰遇大雨瓢泼,路过村中阳溪时发现,溪水水位猛涨,两岸村民通行不便,苦不堪言。一问之下得知,溪岸多年来遭溪洪冲刷被强行拓宽,原本村民还能涉水而过,如今却只能望水兴叹了。许经撇当下决定要建造一座桥,替乡亲排忧解难。经多次勘察后,跨溪桥梁最终选址在福林寺左侧溪流较为平缓处,桥体采用钢筋水泥结构,桥面宽2.5米,长30米,两侧造栏杆围护。为了能经久耐用,桥底架起了8根粗圆厚实的桥墩,用以稳固支撑整座桥身。此桥的建造耗时半年。桥成之后,两岸往来变得便利,免除行人跋涉之苦,众口皆碑,村民感恩许经撇的善举,遂将该桥命名为“孝端桥”。如今桥上仍镌有“孝端桥”三字,题字者亦系曾遒。孝端桥的落成,也为福林寺增添了一处秀丽景点。
光阴荏苒,此后数十年,孝端桥多次经受住洪水的考验。许经撇之孙许自钦,自幼得祖训美德熏陶,同样情系桑梓、胸怀故乡。他发现孝端桥几十年来遭风雨侵蚀、湍流冲击,已有垮塌之忧,旋即慷慨解囊发动修葺,于1984年、1992年两次重修孝端桥,使得这座历经风雨沧桑的老桥,迄今仍巍然屹立于溪面之上,利济行人。《泉州宗教大观》也记载了许经撇及其后人多次重修孝端桥的事迹,并称之为“三代桥”。
传承 仁爱之光耀故园
许经撇先生晚年退休在家乡,闲居于端园,颐养天年。但以慈修身的他,仍长期在村中施药济世,扶危解厄,和睦仁里。在医学昌明的今日,一粒药丸或许不算什么,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却足可救人一命。许经撇的种种善举,为乡人所称颂。
仁爱的力量是可以传承的。许自钦也同他爷爷许经撇一样热衷帮扶济困,厚德行善。在两次重修孝端桥之余,许自钦还铺建福林寺至三姓公宫之石砖路,后又铺建“家修大道”,该大道迄今仍在使用。另外,又重修福林寺清凉园围墙及东头城隍公宫四周水泥路、公厕等等。
自1987年起,许自钦向厦门市第二医院捐赠人工洗肾机及其他设施,并设立基金会,资助经济有困难之洗肾病人;1988年设立自钦教育奖励金,表彰为振兴中华文化作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同时设立厦门大学自钦奖学金,奖励厦门大学外文系优异之学子;1990年开始捐巨资为厦门大学建厦门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命名为自钦楼;1993年捐建厦门中山医院门诊部之敬贤苑及其他设施;1994年于厦门大学设立自钦医疗基金,帮助厦门大学有需要之患病教授,等等。许自钦因此获福建省人民政府赠送“乐育英才”之牌匾。
在泉州,许自钦1990年捐款修建宿燕寺大悲殿,后又捐建安海镇安海公园水榭亭阁。旅菲檀林同乡会兴建会址,自钦亦捐菲币100万元。至于其他慈善赈灾之举,多不胜数。他曾获泉州市人民政府赠送“造福桑梓”奖牌、奖章等。
如今每天都有不少游人,特意到福林寺前与凝聚许家三代人心血的孝端桥合影。正所谓“光阴一瞬扬长去,笑看苍华在桥端”。桥在,许氏一族对家乡的情意也在。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