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内容

央媒集体报道点赞这YOUNG的丰泽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8-20

日前,由中宣部组织,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走进丰泽。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福建日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等20多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60余名记者,深入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蟳埔民俗文化村,实地调研采访丰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探索经验。

结束丰泽之行,采访团记者们纷纷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把调研中所见所闻、所听所感的丰泽实践诉诸笔端,报道点赞丰泽经济高质量发展故事。

聚焦“簪花围”,关注蟳埔“网红”变“长红”的创新探索

《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人文经济润泉州》、《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走进泉州蟳埔,沉浸式体验渔村风情“簪花围”》、《人民网》发布视频《泉州蟳埔村:簪花围的故乡》、《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福建蟳埔:千年渔村 一路生“花”》、《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报道《“把花园戴在头上” 这个小渔村为何这么火?》、《央广网》发布报道《福建泉州蟳埔渔村:希望“网红”变“长红”》、《央视频》发布视频《泉州蟳埔:火出圈的“顶流小花”》、《光明日报》客户端发布报道《蟳埔簪花:头顶的流动花园》、《中国日报》发布报道《千年渔村:蟳埔·簪花围引领全国旅游时尚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科技日报》客户端发布报道《福建泉州蟳埔:如何留住这“泼天的富贵”》、《中国新闻网》发布报道《走进蟳埔村:泉州海边的亮丽名片》……记者们纷纷将镜头对准“簪花围”,展现蟳埔文化特色魅力,点赞丰泽将蟳埔簪花“网红”变“长红”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探索实践。

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的《走进泉州蟳埔,沉浸式体验渔村风情“簪花围”》,以Vlog的形式,带着观众,跟着蟳埔女黄慧灵,一起沉浸式体验簪花全过程。盘发、系红绳、穿骨髻、戴花环……视频中,一排排鲜艳的花朵,经过蟳埔阿姨一双巧手,一下子花团锦簇地立在黄慧灵的盘发上,仿佛一弯彩虹甚是惊艳,真正诠释了“在闽南渔村,将整个春天都戴在头上”。视频最后,借着蟳埔女黄玉燕的生动介绍,把火爆出圈的“簪花围”前世今生都娓娓道来。

“我们聘请专业团队开展规划设计,‘微改造、微扰动’整业态、整空间、整交通、整环境,打造最美簪花小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提升指挥部、蟳埔商管公司,组建行业协会,形成‘指挥部+国企+自治组织’运作模式。”《中国日报》发布的报道《千年渔村:蟳埔·簪花围引领全国旅游时尚 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则通过深度采访,从“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塑造品牌”“多方引流”“家园共造”等五大方面,向读者们详尽介绍丰泽为推动“网红”变“长红”所做的一系列成效经验。

聚焦产业园,关注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素质”的丰泽实践

《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通讯《福建不断健全绿色制造体系——产业向绿 生态向美》、《光明日报》客户端发布报道《福建泉州:科技助力山更青、水更绿》、《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发布报道《泉州:让每一寸空间都利用好》、《中国青年报》发布报道《福建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打响“低碳牌”》、《福建日报》头版刊发《低碳园区,“绿色赛道”奔跑》……记者们同样将镜头对准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园区企业,报道点赞丰泽盘活低效用地的创新改革、推动产业和生态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点赞园区企业瞄准绿色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其中,《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通讯《福建不断健全绿色制造体系——产业向绿 生态向美》,重点关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丰泽实践。“3D打印生产车间里星火闪耀,金属粉末在激光作用下熔化,再经氮气吹粉凝结,每次凝结的厚度仅0.4毫米,经过数百上千层的精细堆叠,近20个小时后,一双鞋模具逐渐成型。”文章深入报道大河数智锚定金属3D打印和拓扑结构设计的细分领域,破解传统模具生产高污染、高耗能难题,深耕创新科技绿色发展新路,助力全域鞋服产业提质升级的探索实践,以小现大,展现丰泽坚持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的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客户端刊发的《福建泉州:科技助力山更青、水更绿》,则带领读者走进园区企业研发中心,实地探寻绿色发展背后的科技力量。“生态槽工艺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以模拟天然生态系统的效应,改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及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水生生物的吸附、消化、分解作用,强化污水处理过程的脱氮除磷的效果。”文章通过蓝深环保技术公司院士工作站负责人许华诚的采访介绍,揭秘该企业深耕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域创新发展,助力全区实现山更青、水更绿的科技力量——获评中国环保协会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的“分散式污水治理微生物生态槽技术”。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