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景点景区 > 内容

巷遇​·舍人巷:这条西街附近的小巷,竟藏有一座3层“枪楼”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7-05

巷遇档案

泉州市鲤城区舍人巷,又名秦衙埕巷,东起甲第巷,与象峰巷相连,西抵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在旧时属于古城西隅文锦铺甲第境。

以前舍人巷街坊习惯称舍人巷为秦衙埕(秦衙庭),因巷中曾有一座坐北朝南的秦姓大厝而得名。巷内北侧有一座舍人宫,舍人巷因此而得名。

泉州古城还曾有一条以“舍人”命名的古巷,在后城附近的义春宫西侧曾有一条“金甲舍人巷”,通过舍人宫桥连接涂门街,巷与桥今已不存。

舍人巷示意图(陈慧芬/制图)

杨戬一箭射三府

俯瞰舍人巷

据从小在象峰巷长大的王人铸老人回忆,他幼年常到舍人宫玩耍,舍人宫全名“金甲舍人宫”,供奉的是二郎神杨戬,二郎神像手持弓箭。舍人宫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被毁。

听老辈人讲,舍人巷附近有供奉吕洞宾的铁炉庙、三朝元老留正的留府、傅厝山的傅府。明朝江夏侯周德兴来到此处,看到三处风水太旺,不利朝廷,于是命人修建金甲舍人宫,留下“杨戬一箭射三府”的民间传说。

曾经的舍人宫所在地

舍人宫的墙壁

舍人巷11号:

深藏古巷的老厝枪楼

舍人巷11号

舍人巷11号是许氏大厝,坐南朝北,这座两进带双护厝的旧民居看起来普通,细节处却折射出当年的不凡。

许厝大门两侧的雕刻

在许厝门前有两处碑刻,西侧写有“月旦”,下方是兰花,上有清末泉州举人曾遒题写的诗句“妙得园中日日春,殷勤培护不嫌频”,落款是“壬戌夏月”,从曾遒(1868-1954)所处年代推算,壬戌年指的是1922年,可见这座老厝已有百年历史。曾遒为许家题诗绘画,也可见当年许家的名望。

东侧是“山盟”,下方是梅花,同样是曾遒题写的“玉骨独钟天地正,铁心不受雪霜惊”,与宋代诗人张道洽《梅花二十首(其七)》中的“玉色独钟天地正,铁心不受雪霜惊”仅有一字之差。

汉末三国时期名士许劭,与友人每月初一品评天下人物、诗词字画,被称作“月旦评”,因点评内容客观公正、一针见血,在当时享有极高声誉。“月旦堂”也就成了后世许氏的堂号之一。

许厝天井

许厝西侧的“中华”二字

大厅东侧的“民国”二字

天井后的大厅两侧中,西侧有“中华”二字,东侧有“民国”二字,房屋建造时,正处于民国初期,可见当时户主用镂空砖雕表达了对新时代的期盼。

许家媳妇林月霞1968年嫁来许家,记得长辈说,许家曾有先辈在菲律宾经商,民国时期在舍人巷盖起大厝。以前为防土匪,民宅很注重防御,许宅门前石阶上,至今可看到一排孔洞,这是当时在大门前装过一道铁门。天井上装过铁罩,保护大厝安全无虞。铁门和铁罩如今已消失,家中最重要的防御设施是一座“枪楼”,完好保存了下来。

门前石阶上的孔洞,是当年装铁门的痕迹。

许厝的枪楼

每层开有小窗

在许厝的东护厝南侧,可看见一座狭窄高耸的3层枪楼。每层有窗,窗边都有几处小孔。林月霞介绍,这座枪楼应该是跟着大厝一起盖起来的,主要功能就是观察和防御,里面空间很小,不适合居住,只适合临时驻点观察。枪楼每层窗户很小,加上旁边几处小孔,观察者很方便隐蔽自己,发现土匪。

民国时期古城周边时有匪患,不少大户人家都建有防御建筑,舍人巷旁的甲第巷内也有一座枪楼留存下来。

俯瞰枪楼

林月霞说,后来社会安定,土匪消失,枪楼也就失去了功效,这座枪楼平时上锁,已经有很多年没人上去过了。

枪楼第二层

枪楼不通水电,一层因为周边建筑遮挡,里面漆黑一片,经过狭窄的木质楼梯可到第二层,再经过木梯抵达第三层。每一层都已积下厚厚灰尘。

枪楼第三层,需要手托盖板才能上下。

枪楼窗外

四周墙壁中的孔口均朝下,方便瞭望射击。

许家保留了古早味的果盒座

秦衙埕:

传说与明代进士秦钟震有关

秦衙埕的大致范围

据王人铸介绍,秦衙埕所说的秦氏大厝以前大概在舍人巷11号对面,秦氏大厝的部分建筑构件迁到了附近的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

据舍人巷街坊回忆,“秦衙埕”的“秦”,据说指的是明万历年间的晋江进士秦钟震。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秦钟震,字伯起。万历甲辰联第进士……历官知府,以目疾归,歌咏自娱。性狷介,少而喜排谐讥讽,才藻横溢,闻者绝倒。卒年八十余。著有《樗吟》,亦多成于游戏。” 他曾题泉州双髻山联:帝降青童,峰顶故标双髻出;云随白鹤,洞中曾度九仙来;还有安溪凤城城隍庙联: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必昌。

秦钟震为人诙谐,好打抱不平,吴藻汀《泉州民间传说》系列中,多次写过关于秦钟震的民间故事。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内的假山湖石,部分来自秦衙埕。

园内造型古拙的石狮,据说也来自秦衙埕。

拾遗

秦衙埕面干

在舍人巷长大的苏瑞升老人回忆,秦宅是明代建筑,因年代久远,早已消失,但门前一片宽阔的大石埕却保留下来,这就是秦衙埕。苏家几代人都是开作坊生产面干(闽南语称“面线”为“面干”)的,因生产的面干韧性十足,质量上乘,“秦衙埕面干”在泉州古城远近闻名,是日常食用和馈赠的佳品。苏瑞升说,秦衙埕因为平整干净,有时面干掉在地上,拾起来拍一下也很卫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苏家作坊加入了西街老鼠尾巷附近的面干合作社。

“火柴树”

舍人巷尾

舍人巷尾有一棵树身硕大的“火柴树”,年代久远,枝叶遮住了巷子。

舍人巷17号

舍人巷17号门楣上的“金甲小舍”,记载着这里也曾有过“金甲舍人”。

舍人巷口

舍人巷目前正在进行保护提升工程,巷口正对着象峰巷尾,与甲第巷交叉成十字路口,象峰巷尾曾有留正的三朝元老坊,远近闻名。

策划 ▏许志荣

文图 ▏王了

视频 ▏点创传媒

统筹 ▏杨莹 洪燕如

注: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鲤中街道升平社区、林月霞、许晓彬、王人铸、苏瑞升、杨茂盛、许月才、陈恒彬等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