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因曾从龙出生在这口水井旁,此井得名状元井。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
相公巷因泉州状元梁克家宅在附近而得名
纪念庄际昌的状元祠改为百姓书房,传播书香,延续文脉。
“太康肇始,见龙在田”坊在状元街元妙观旁
东观西台泉州吴氏合族大宗祠大殿上悬挂着“状元宰相”“状元”牌匾
世遗泉州,宋风古韵。来泉州旅游,人文游不可错过。泉州被誉为“海滨邹鲁”,据《泉州进士录》一书统计,由唐至清,泉州共有正榜进士2571人(文进士2378人、武进士193人),其中诞生了8名文武状元(祖籍泉州者未计入),分别为五代的陈逖、黄仁颖;宋代的梁克家、曾从龙;明代的庄际昌、庄安世(武状元);清代的吴鲁和黄培松(武状元)。其中,梁克家和曾从龙都出生于泉州古城,其他多位状元也都曾在老城区留下诸多史迹与故事传说。此外,还有多位状元祖籍泉州,如北宋名相王曾、清乾隆四年(1739年)状元庄有恭、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状元庄培因等,他们与泉州有着割不断的深厚渊源。
现今,泉州仍存有府文庙、相公巷、状元井、状元祠、状元街、东观西台等与状元有关的遗迹,到古城探访状元遗迹,品味泉州文气,是十分有意义的文化之旅。□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文 本报资料库/图
状元井 传说曾从龙出生于井盘
由相公巷回到东街,一路向西,穿过西街东段、经过开元寺,来到西街西段,见到一个妙因宫,就是曾井巷的巷口。巷内,有一口著名的“状元井”,相传曾从龙之母,临产浣衣于井边,急产之下娩出于井盘。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24岁中状元,建府第巷内,井在巷内粉墙下。于是,这口井被称为“状元井”。状元井的井盘由花岗石砌成,呈八角形,有两个井孔。南侧墙上有曾从龙裔孙曾士谦在清代嘉庆十四年(1809年)修浚状元井时,题下的三个楷书大字“状元井”。
清代道光《晋江县志》记载:“状元井,在曾井铺曾井巷奎星楼前。”传说曾从龙在中状元之前,井在曾宅门口,凡是有人经过,会有鳌头出现在井中,后人在此筑楼,祀大魁神像,这里也称“鳌头”。
曾从龙是北宋昭文馆大学士曾公亮四世从孙,累官至枢密使兼参知政事,是南宋后期一位有所作为的贤相,任职多地的百姓刻碑纪念他功绩,史称他“才行文学,剔历中外,蔚有声誉”。
相公巷 因状元“贤相”梁克家得名
出了状元街,沿着东街向东行一二十米,便有一条“相公巷”,传因梁克家两度为相而得名。据《晋江县志》记载:“丞相梁克家宅,在旧县学东。”当时的泉州旧县学,即今泉州市第一医院东街院区附近,旧县学东为今金池巷。而金池巷可通相公巷,两条巷子中间夹着泉州市第一医院。
梁克家“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读书于泉州府文庙,33岁时高中状元,曾以状元的身份两度出任位极人臣的宰相一职。他为政不畏权贵,又不失和气,人称“贤相”。
梁克家曾奉命出使金国,在金国宴会的射箭比赛中,作为文状元“连数十发中的”,让金人既敬重又震惊。担任福州郡守时,他主持修撰了一本至今被人引用的知名地方志——《三山志》,为研究宋代福建的风土人情留下了第一手资料,之后入编清代《四库全书》。
府文庙
留有“登第皂荚”“并蒂双莲”状元传说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的泉州府文庙,是宋元中国规制最高的州府级文庙。
泉州文庙及学宫建筑群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为左学右庙,周边还分布有明清以来祭祀泉州历史名人的蔡清祠、李文节祠和庄际昌状元祠等。作为古代泉州府学的明伦堂,历史上长期是文人学士聚会、讲学的地方,是泉州千年教育史的见证。
明伦堂内设有《四海人文第一邦——泉州教育史话》展示馆,翔实地展示了泉州古代灿烂辉煌的教育史。展示内容显示,五代时期的陈逖是泉州第一位状元郎。陈逖为官时,心怀百姓、体察民情、为家国尽瘁,曾将自己的月俸资助给受灾的家乡父老。
传奇的是,他中状元那年,泉州府文庙内的皂荚树提前开花结荚,被视为好兆头。这件事情,宋《太平广记》引《稽神录》“登第皂荚”一文以记载,《泉州府志》《晋江县志》也有相关记载。
后来,民间传说,每逢开科考试,皂荚就开花结荚,预示该科有泉州人高中。926年,府文庙庭院内的皂荚树又结出一荚,人们纷纷以此称有泉州士子要中状元。第二年,黄仁颖果然不负众望,状元及第。如今,皂荚树已不在,但“登第皂荚”的传说,仍在古城流传着。
除了“登第皂荚”,泉州府文庙还有“并蒂双莲”的状元传说。南宋名相梁克家中状元前,在泉州府文庙就学。当他在京高中状元时,明伦堂池塘开出并蒂双莲。当时的泉州太守辛次膺为此赋诗纪念这一祥兆。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在府学右边兴建起“瑞莲堂”,以纪念梁克家与泉州府文庙的特殊渊源。如今,传说开出并蒂莲花的方池还在。
状元街
七座牌坊彰显泉州文风兴盛
从东观西台沿着百源路往北走,到南俊路一路向北,快到东街交叉口时,在西侧看到仿宋状元石牌坊时,便到状元街了。
据载,两宋以来,泉州东街曾先后竖立过四五十座石牌坊,彰显泉州科举时期的辉煌,可惜后来相继湮没于历史长河中。1997年,泉州拓宽改造东街时,为恢复古城牌坊景观,规划建设现今的状元街。
整条状元街,自西向东建了7座牌坊。西侧街口的仿宋状元石牌坊,为三门两层单檐歇山式楼阁仿木建筑,气势雄伟,中嵌“状元”石匾额,采用状元曾从龙纪念坊构件,前后镌刻泉州自五代到清朝的六位文科状元的大名和科年,分别是陈逖、黄仁颖、梁克家、曾从龙、庄际昌、吴鲁。
状元牌坊的坊柱是南宋祝穆的名联“欧阳之后六人亚魁虎榜,曾公以来四相辅治龙池。”晋江县的曾氏一门在北宋、南宋各出了两位官至宰相的优秀政治家曾公亮、曾孝宽、曾怀和曾从龙。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人不但位居宰执,还都十分长寿,去世时最年轻的一位也超过60岁,最年长的一位更是达到了80岁。
除了状元坊外,状元街还有“海滨邹鲁”坊、“岳献海邦”坊、“四门学士”坊、“白云古地,北辰垂象”坊、“太康肇始,见龙在田”坊、“豸绣承恩,内台执法”坊等六座牌坊。有大有小,有简有繁,牌坊的匾额、楹联,雕饰的书翰、辞藻等大多出自名家名人之手。其中,“海滨邹鲁”坊的坊联,是南宋著名政治家王十朋所撰,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梁披云重书;“四门学士”坊柱联,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为唐文学家欧阳詹故居撰题……
如今的状元街,作为充满与文化的宝藏之地,文旅活动越发丰富兴盛。今年“五一”假日期间举行“回到宋潮 遇见状元”系列活动,状元抛绣球、状元巡街、汉服求婚快闪、状元骑马体验、状元市集、梨园戏表演等系列沉浸式演出给游客带来宋元美学、状元文化和喜事文化相结合的文旅新体验。6月5日至10日,此处举行以“泉州喜事·蟠龙凤舞”为主题的泉州市第五届盆景展,展出清代道光年间的盆景珍品《蟠龙》《凤舞》,设置大型装置艺术状元帽、状元鼓以及状元楼花卉主题打卡点等,庆祝端午节,也为高考学子们送上祝福。
状元祠
纪念明代唯一连中会元状元闽人庄际昌
泉州府文庙南边,有一座状元祠,用以纪念明代唯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庄际昌。
据《泉州府志》记载,庄际昌约明万历五年(1577年)生于晋江青阳,少即聪慧,七八岁便能赋诗作文,后复永春学籍,参与科考。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会试、殿试皆第一。但庄际昌官路坎坷,因状元卷子有错别字而被人指责,又遇万历皇帝驾崩,不受职而请假归里。至天启元年(1621年),庄际昌才补授翰林院修撰。后来,魏忠贤独揽朝政,庄际昌不屈服于魏党,遇事敢于据理力争。得罪魏忠贤的庄际昌早早乞请还乡,为家乡兴利除弊、兴修水利、兴文重教、扶掖后学。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伏诛后,他被起用晋升。
崇祯二年(1629年),庄际昌去世。邑人在崇祯九年(1636年)于泉州府文庙旁建“庄羹若祠”,以为纪念。祠堂建筑风格简朴,一如他为人为官之操守,祠堂主厅有对联曰:“品比青阳梅树,玉洁冰坚,不愧大魁天下;学宗洙泗杏坛,升堂入室,证拟仞数宫墙。”赞庄际昌为官严正、刚直不阿、才华出众。
2019年,经省文物管理部门批准,泉州在状元祠内设立“百姓书房”阅读点,市民可在状元祠内读书学习,感受状元文气,尽情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闽南文化。
在西街开元寺东边,还有一个与庄际昌有关的史迹台魁巷。“台”是古代对宰相的尊称,“魁”是对状元的敬称,巷名源于庄际昌为该巷奇仕宫题匾“雁塔钟灵”,寓意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宰相(台)和状元(魁)。
东观西台
福建最后一名状元吴鲁曾居住于此
出了府文庙,来到涂门街,在西侧路口,有一座明清古建筑东观西台,清代泉州状元吴鲁亦曾居于此地。
东观西台原为泉州明朝进士、翰林庶吉士、监察御史吴龙征府第。因吴龙征官居东观侍读、西台御史,故其府第称“东观西台”。清光绪年间,泉州各地吴氏宗亲共议兴建府级吴氏大宗祠,吴龙征九世孙吴朝诠慨然将其“东观西台”宅第前三进献给族人改建宗祠。吴氏族人在1890年开始改建,建至第4年时,晋江钱头村人吴鲁中状元,遂加速完成宗祠建筑,于祠前竖起状元旗杆。光绪廿一年(1895年),吴鲁衣锦还乡,大会族亲,并在大宗祠举行春祭典礼。吴鲁还撰书《温陵合族吴氏祠堂记》,立于大宗祠内。以后吴鲁即居于此。
东观西台是泉州市现存少有的四进五开间明清建筑,规模宏大,集闽南石、木、泥、砖传统建造技艺于一体。宗祠内,除了吴鲁手撰《温陵合族吴氏祠堂记》,中门屏风还有吴鲁所题:“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闻诗知国政,讲易见天心。”
旅游推荐路线
府文庙—状元祠—东观西台—状元街—相公巷—状元井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