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番客楼里的侨心】重卿堂:“梁氏双杰”崛起之地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3-22

重卿堂:“梁氏双杰”崛起之地

地处永春县吾峰镇吾顶村,为梁披云梁灵光昆仲故居,今被辟为家国情故事馆;梁披云先生博学多才,学贯中西,爱国爱乡,矢志教育;梁灵光先生文武双全,既是沙场儒将,又是改革闯将,战绩彪炳,政绩辉煌;两兄弟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立德、立言、立功,无愧于“东方之子”的美誉

核心提示

梁披云(1907—2010年)、梁灵光(1916—2006年)是泉州永春吾峰镇吾顶村人,出生于儒商之家,两人是年龄相差9岁的同胞兄弟。吾顶梁氏为南宋状元宰相梁克家后裔,氏族以梁克家“梅镜传芳”事迹为荣。梁披云、梁灵光从小在优良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下,崇实、重行,立志要做有为之人。而他们在往后的时光里,也以行动完美实践了自己的理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氏兄弟寄托浓浓乡愁的故居重卿堂,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

重卿堂为梁披云、梁灵光昆仲故居

重卿堂梁柱贞固、庄重大气

1

群山之中的南宋状元苗裔

重卿堂,即披云灵光家国情故事馆,位于永春县吾峰镇吾顶村。吾顶村旧名蓬莱巷、鳌顶村,是永春西北部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这里周边群山簇抱,旅游资源丰富,分布着有“醒狮”美称的石碧寨、明代古刹圆明禅寺、景色怡人的美芹山公园以及大气庄严的梁氏家庙等。据吾顶村支书梁永彬介绍,吾顶梁氏为南宋状元宰相梁克家的后裔,该族有“梅镜传芳”堂号。明代,吾顶梁氏的祖先妈养公从德化迁至永春,择居于蓬莱巷(今吾顶村),迄今已有400多年。1907年,梁披云出生于吾顶村里一个亦儒亦商的名士家庭。9年后,胞弟梁灵光降生。梁氏昆仲的嬉笑声从此回荡山间,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声音就将飞越山梁,响彻于中国历史的天空中。

梁披云、梁灵光的父亲梁绳基是清末秀才,只因目睹战乱与苛政,决定弃文从商。1923年,梁绳基到马来亚柔佛投资开发数千亩橡胶园。梁绳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与别人做生意时又讲究诚、信、义,所以很受客户的支持。基于一位儒者的人生价值观,梁绳基最想做的事还是办学,他先在家中办私塾,广收贫穷子弟入学,后又在家乡办起一所“进化小学”(即今永春南阳中学前身),再捐助1000两白银给省立第十二中学(现永春一中)盖教学楼,并补助县“劝学所”经费。他的儒雅品行也深刻影响了披云、灵光兄弟俩,使兄弟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2000年,黎明职业大学丰泽校区第一期工程举办竣工庆祝仪式,年过九旬的梁披云老先生拄着拐杖到校志贺。 (黎大 供图)

2

年仅21岁出任黎明高中校长

据梁披云的堂侄梁寿山介绍,梁披云6岁入村塾读书,村里潭溪“临水桃花照眼明”的美丽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川毓秀也赋予了他灵性与诗意。小学时,披云就会写诗,文章也写得言简意赅。不久,披云先是入读省立第十二中学(现永春一中),后转读于集美中学,课余常写作投稿厦门《民钟报》。勤于自学且才华横溢,使得他在学校里头角峥嵘,格外引人注目。1923年,披云考入武昌师范大学英语系,后因奔父丧而辍学。次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大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看清帝国主义嘴脸的梁披云奉学联之命,南下闽粤宣传反英、反日活动。1926年,披云从上海大学毕业,同年东渡日本,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28年,他从日本返回厦门,主编当地一份报纸。

1927年初,避难到泉州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倡议泉州创办一所平民高级中学。随后,地方民主人士许卓然、秦望山发起创办黎明高中,公推梁披云负责筹办并主持校政。年仅21岁的梁披云在入主黎明高中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反日救国活动,举办民众夜校,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军阀豪绅欺压百姓等社会活动,使该校成为当时泉州爱国民主学生运动的领导核心。在梁披云过人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巴金、鲁彦、丽尼、吕骥、张庚、卫慧林等数十位蜚声全国的作家、学者、科学家,纷纷前来黎明高中任教,使“古城风气,焕然丕变”。

1934年,黎明高中因为揭露当时的黑暗统治遭当局勒令停办。梁披云被国民党通缉,只得南渡马来亚,到吉隆坡尊孔中学任教,兼办当地《益群报》,号召侨胞团结爱国,反对蒋汪亲日。1941年,他在马来亚因入境问题被殖民当局逮捕,陈嘉庚交涉未能释放,直至日军战火燃烧到马来亚前几天才释放。1948年,披云积极支持福州地下民盟发动的“福州四院校罢教、罢研、反对饥饿斗争”。1950年,他旅居印尼,被推为印尼永春同乡会理事长,协助中国驻印尼总领事馆开展侨务工作。1952年他担任《华侨日报》总编辑。1960年印尼发生排华,披云积极协助使馆处理接华侨归国工作。1966年起,他定居于澳门。1968年,披云被公推为澳门归侨总会主席,一直连任至晚年。

3

实践“奋斗便是生活”座右铭

梁披云先生博学多才,学贯中西,会7种外语,在诗词、书法等方面造诣高,享誉海内外。他创作的《番客谣》行书诗轴,融诗、书、侨史于一炉,迄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1985年他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这在当时的我国尚属创举。该书堪称“研究书法艺术之津梁,考索书法艺术之瑰宝”。1991年,诗集《雪庐诗稿》发行,同样在国内外文坛引起强烈反响。1984年,梁披云还为永春留安塔撰书《留安塔记》,记述明代古塔重建经历。

不过,梁披云一生最放不下的还是教育事业。他将一生都奉献给国家和家乡的教育、慈善公益事业,从南洋的多所中学到国内澳门的澳门大学、澳门福建学校,故乡的南阳学园、黎明高中、黎明职业大学、华侨大学及省内的福建音专、海疆学校、厦门大学等,无不倾注了他大量心血。

改革开放后,已是古稀之年的梁披云不仅复办了他挚爱的黎明学园,而且全力推动学园扩大升级。在此过程中,梁氏海外乡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一举捐建了数座大楼,历史尘封多年的“黎明高中”最终以“黎明职业大学”为新校名,重新屹立于世人面前。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梁老无悔无怨。

“一个活着的人要思本、爱本、固本。参加这次盛会,使我想起儿时在家乡的生活。吾顶村是我们的家乡,我们在海外的亲人都想着自己的家乡,愿我家乡更美好,我们都要思本、爱本、固本啊!”1986年,80岁的梁披云回乡参加南阳学园教学楼的剪彩仪式时深情说道。在他“思本、爱本、固本”的倡议下,包括李尚大、梁良斗等人在内的一大批海外侨胞纷纷将巨额侨资寄回国兴办教育,大力推动了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梁披云先生已是耄耋高龄,还风尘仆仆,奔波海内外,辗转东南亚、美国等地,为发展中华教育事业而不断努力,实践他“奋斗便是生活”的座右铭,真可以说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一代名宿。2010年1月29日,梁老在澳门走完了其百年传奇人生,也给世间留下了无限思念。

梁灵光早年在部队时的照片

4

屡建奇功被誉为儒将

与哥哥梁披云相比,弟弟梁灵光早年接触残酷斗争时期的血与火洗礼更频繁。1934年春,还在上海就读高中的梁灵光,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活动,组织读书会争取进步学生,参加游行集会,支援工人大罢工,后因身份暴露被学校开除。流亡到杭州后,灵光与组织失去联系,但他追求真理、向往革命矢志不渝。灵光返回厦门后,在当地《平话》杂志做编辑,“血气方刚、才气过人”的他,用化名发表了大量短评、杂文,文风泼辣,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共鸣。

1936年,因为参与“一二·九”学生运动和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活动,梁灵光被当局监视,只得逃亡到马来亚投靠哥哥,在尊孔学校任教。其间,他组建了“华侨抗日救国会”“左翼作家联盟”“雪兰莪邦反帝大联盟”等进步组织,在海外继续为抗日救国奔走鼓呼。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梁灵光闻讯立即决定投笔从戎,回国参加抗战。他辗转来到苏北,组建“江苏省民众抗日自卫队独立第一支队”,在苏中敌后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清剿、反清乡”斗争和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底,时任南通县县长的梁灵光,只带一名秘书和一名警卫,深入虎穴,兵不血刃接管南通县,写下“孤胆英雄闯虎穴”的传奇故事……之后数年内,灵光屡建奇功,受到上级嘉奖,亦被时人称为“儒将”。

解放战争爆发后,1946年,灵光参加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由于他经验丰富,常被委以重托。1947年5月,梁灵光指挥区主力越过敌人封锁线,成功袭击灵甸港,在不到12小时内大获全胜,打出了军威,使敌军闻风丧胆,这是九分区七团成立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获得陈毅、粟裕传令嘉奖。随后,他又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建战役等大小战斗数百次,战功彪炳。

5

锐意改革赢得政绩口碑

1949年,一身军装的梁灵光突然接到命令,让他担任厦门市市长。由此,他进入了生命中的另一个阶段:从政。

在主政厦门的三年里,无论在反特防奸、巩固国防和打破封锁方面,还是在民主建政、发展生产和做好侨务工作等方面,梁灵光都取得骄人成绩,得到了广大市民和海外华侨的赞赏。

由于治绩显著、深孚众望,梁灵光先后又任福建省工业厅厅长、副省长。1977年,梁灵光阔别福建家乡,奉调到新组建的轻工业部任部长。并于该年参加了被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奏的中央工作会议。他积极推进拨乱反正,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探索新的生产流通体制,大力发展中国轻工业。

1980年,中央把梁灵光这位政绩斐然、开拓务实的“得力干将”调到广东主政。当年11月起,梁灵光历任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广东省省长。受命入粤后,梁灵光解放思想,他在广州逐步放开物价、放开农贸市场,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激活经济;改革经济体制,狠抓市政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这些敢为人先的举措,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益探索,促进了广东经济发展。在梁灵光等人的带领下,广东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突破,调动侨乡潜力,经济蓬勃发展,走在全国最前列。

1984年1月,邓小平在梁灵光等陪同下第一次南巡,充分肯定广东建立经济特区的成就。1985年9月,梁灵光任广东省顾委会主任,1988年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任侨委会副主任。其间,他参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起草“华侨捐赠法”,先后3次出访欧美15个国家,考察侨情,慰问侨胞,尽心尽力帮助侨胞排忧解难。作为归侨省长,梁灵光重视侨校发展,敢为人先提出办“名实相称的华侨高等学府”。1983年起,他兼任暨南大学校长达8年。在暨大,梁灵光对内锐意改革,对外大力争取经费资源,并明确将学校办学重点放在科研与教学上,为暨南大学的复兴做出了杰出贡献。

卸任广东省省长后,1988年3月,梁灵光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梁灵光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一介书生到勇士、英雄、儒将、公仆”,梁灵光的一生可谓“战绩累累、政绩辉煌、有口皆碑”。

披云灵光广场(碧山寨广场)位于山顶,有梁氏昆仲雕像。

6

梁氏双杰为世人永远缅怀

而今来到吾顶村造访梁披云、梁灵光两位传奇人物的故居重卿堂,这栋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坐东南朝西北,梁柱贞固,髹漆轻明,从门埕到前厅再到中殿,层层抬高。整栋建筑面积约530平方米,面阔28米,进深16米,共有24间房、3个天井。这里现在也是永春“披云灵光家国情故事馆”,故事馆以重卿堂大厅为中心,左右分为“一代大师梁披云”“改革闯将梁灵光”两大部分,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生动展示了梁披云、梁灵光昆仲爱国爱乡、波澜壮阔的一生。

据梁永彬介绍,在吾顶村内到处都是梁披云、梁灵光以及梁良斗、梁祖辉、梁清辉等捐建的水泥大路、桥梁、风雨亭等,当然还有他们关怀下的南阳学校,在他们的捐助下,一度拥有全县一流的校区、广场和校舍。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梁氏族人走到哪里,均心系南阳学校的教育。

侨领们情系桑梓,造福故里;而故乡也从来不曾遗忘他们,如今在吾顶村建有披云灵光广场(碧山寨广场),其内立有梁披云、梁灵光昆仲的石雕像,供人们缅怀。广场距离故居仅500米,与披云灵光家国情故事馆,两相守望,一起讲述侨领成长、奋斗、奉献的光辉事迹,也共同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永春对外文化展示交流的重要基地。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