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鲤城区江南街道王宫社区,坐落着一座名为“南雁小筑”的小洋楼,这里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泉籍杰出侨领、香港联泰集团董事长陈守仁的出生地。1948年,18岁的陈守仁从这里远赴菲律宾,追随父辈异乡谋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海内外构筑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饮水思源,陈守仁事业有成后始终心怀故土,几十年来不断支持故乡的慈善福利、文教事业发展,其家族对慈善公益事业的捐款总额过亿元,先后荣获香港银紫荆星章、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八闽慈善奖”“泉州慈善家”等荣誉。
今年3月,在首届“福建慈善奖”评选活动中,陈守仁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喜获首届福建慈善奖“爱心捐赠个人奖”殊荣。日前,93岁高龄的陈守仁携家族四代30多人返乡祭祖。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洋楼,聆听陈守仁及其家族情系桑梓的侨心故事。
翻新后的南雁小筑
贫苦少年聪颖好学
18岁闯荡异国他乡
“南雁小筑”位于鲤城区江南街道王宫街42号。虽然建筑外观已被翻修一新,但内部仍保留之前的闽南小洋楼建筑格局。1930年,陈守仁出生于此。当时,他的祖父陈文阶和父亲陈章桂前往菲律宾谋生,种田持家的重担落在母亲身上。作为家中长子,他十多岁时就要一边读书,一边帮祖母、母亲料理家务、干农活。
儿时,陈守仁就读于泉州陶英小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庭条件困难,不论春夏秋冬,不管晴天雨天,他都赤脚奔走。20世纪40年代,因为战争,家里的侨汇中断,失去主要经济来源,他在母亲的支持下继续读书,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进晋江县中(今泉州一中)。因为幼年成长的环境,陈守仁母亲的品德对他影响很大,她有着闽南女子吃苦耐劳、善良纯朴的传统美德,教他做人诚信勤奋,事业有成之后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
艰苦环境的磨砺,使他从小养成勤奋坚毅的性格。1948年,陈守仁追随父亲的脚步,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初到菲律宾,他白天在父亲的布庄里当帮手,晚上到夜校里读书。父亲每个月只给他20比索的工资,其他一律自理。为了省钱,他一年中鲜有点心吃,平日肚子饿便买个面包啃,向小食店要点开水喝,就算一餐。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当时的菲律宾实行外汇管制,陈守仁凭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商机,用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数百比索做资本,开始尝试经营小规模的侨汇、侨批。他不厌琐碎,勤快多跑多记,慢慢地,手中的客户由数个发展到数十个、数百个,从中赚取了自食其力的“第一桶金”。这不仅成为他事业发展的起点,更令他建立起经商的信心。
1961年,菲律宾一场大火烧了布匹市场整整几条街,陈氏父子的布庄也付之一炬。突来的灾祸让有病在身的父亲病情加剧,最后溘然长逝。面对一连串的厄运与打击,陈守仁强忍悲痛,携同妻儿肩负起全家以至整个家族的重任。一场厄难后的陈守仁益加成熟和坚忍,从此他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及中国香港辗转奔波,艰苦经营,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这段时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南雁小筑的房间被改造成展览室
艰苦创业诚信勤奋
苦尽甘来事业有成
1965年后,陈守仁移师香港与朋友合作创立“联泰船务贸易公司”和“联顺轮船有限公司”,经营船务代理及进出口贸易。此后两年,由于“联顺”经营亏损,陈守仁辞去“联顺”董事总经理一职。船务贸易困难的形势让“联泰”股东亦要求退股,于是他接管只剩下一条船的“联顺”,并入“联泰”,开始独自经营。
1968年至1969年是陈守仁最艰苦难熬的时期。他不甘心自己的心血白费,坚忍不屈,毅然坚持经营。事后他感慨道:“如果没有当初咬着牙根,坚持支撑下去,也就没有今天的‘联泰’了。”在业务开始稳定下来后,陈守仁的贸易与船务经营范围开始遍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并在中国台湾的台北、高雄设有办事处。
1972年,陈守仁举家移居美国关岛。当时,有一位从事影片制作及发行代理的朋友告诉他,中国功夫片在美国很受欢迎,希望请他关岛的公司代理发行。他听取意见开始进军电影代理。第一部影片打上中、英双语字幕,反响不错。
当时,西南太平洋岛国发行影片的多数是美国及印度商人,他们只以现金交易。而陈氏则对资金不足的电影院采取挂账、分期付款或拆账分成等灵活方式协助他们创造商机,达到双赢局面。同时,陈氏还照顾到一些小型电影院,借放映机给几个小岛电影院。
陈氏优良的服务赢得了他们的信赖与友谊。陈氏的影片深受美国及美洲观众欢迎,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只要有船或飞机航运到达的地方,就有陈氏的片子在放映。陈守仁在美国纽约、佛罗里达,以及波多黎各等地先后设立分公司及代理处,协助发行电影。
电影代理的成功,让陈守仁在关岛增加了地产、物业方面的投资。1985年,他见香港和塞班有比较好的发展机会,就从香港等地输入所需设备和原料,又从中国内地和菲律宾聘请了大批工人,筹建了塞班岛上的第一家制衣厂。之后,陈守仁的公司又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包括建筑、保险、运输、餐饮、娱乐等项目。由于该公司在塞班地位举足轻重,影响着该岛的经济增长,陈守仁被誉为“塞班王”。
南雁小筑二楼仍保留着以前的格局
热心公益扶贫助困
兴教助学造福桑梓
自1970年后,陈守仁的事业发展到哪儿,慈善事业便发展到哪里,足迹已经遍布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地区和太平洋岛国及东南亚国家,与此同时,他还长期推行各项慈善项目,包括捐助香港保良局陈守仁小学、香港车路士足球学校,以及多家高等院校。去年,陈守仁还获特区政府颁发的银紫荆星章,慈善工作备受社会肯定。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对于自己的故土家园泉州,陈守仁更是倾心倾力。20世纪70年代,他回到鲤城王宫的老家,发现村里的条件仍很落后,就捐资铺路、装自来水管等,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
捐资成立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兴建华侨大学陈守仁经济管理大楼、泉州一中陈守仁大礼堂和陈守仁教育基金大楼,捐资泉州青少年宫兴建“章桂科技楼”,在泉州一中捐资设立“陈守仁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在泉州,陈守仁不仅投资捐建设立众多小学、中学、科技楼及教育基金,还做了大量扶贫、助孤、助学等慈善福利项目,如助学工程、珍珠班、助孤工程、奖励优秀教师计划、免费慈善门诊、复明工程、行走工程等。除此之外,他还为威远楼、清源山、泉州第一医院陈守仁博士楼、泉州福利老人院陈守仁敬老中心大楼等文化名胜古迹、医疗机构等捐资。
陈守仁不仅个人热心公益,还带领全家族造福桑梓。夫妇俩平常生活朴素,孙子在海外求学时也需自己打工。1983年,他倡导儿孙成立了“陈守仁家族福利基金会”。基金会成立40年来,用于兴学、助残、办医、扶孤等慈善活动的款项已有上亿元,涉及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等领域,受惠单位遍及泉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地,海外一些华人社团和华人学校也得到奖助。
2001年,陈守仁在香港成立了“香港泉州慈善促进总会”。同年9月,在他的推动下,泉州慈善总会成立,他多次亲自带队来泉州了解慈善项目。2015年,他成立“仁善扶贫基金会”,并拨出5000万元作为发起基金,基金会在北京和泉州设立了联络处。以“社会服务、慈善扶贫”为宗旨,基金会实施了一系列精准、可持续的计划与措施,如产业帮扶和小额信贷扶持,提高贫困地区人群的劳动所得及教育水平,改善其生活素质及自我发展能力等,先后在福建、贵州、云南、河北等地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资助了数十家企业。
日前,陈守仁返乡祭祖,乡亲们夹道欢迎。
陈守仁带着家族四代30多人返乡
家族四代一同返乡
慈善信念薪火相传
“忠诚处世,勤俭持家。孝顺父母,兄友弟恭。修身立志,自勉自强。同心合力,共创基业。服务社会,显祖荣宗”,这份《陈氏家训》在陈守仁后代的家庭及办公场所中随处可见。陈守仁最常对子女说的话就是,不要忘本,要回馈国家。
虽离乡打拼半个多世纪,子孙都在外出生,但事业有成后,陈守仁多次带着家族成员一起回到泉州。4月7日,陈守仁带着家族四代30多人回到泉州返乡谒祖,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我的大部分家族成员回来泉州多次,对家乡有深刻的印象。这次我带着他们再次回来,就是想让年轻一辈能多了解故乡、亲近故乡,希望他们将来无论走到哪个国家,都不要忘了自己是泉州人。让爱国爱乡的传统在陈氏家族中代代相传。”93岁高龄的陈守仁笑着说。
2019年,陈守仁拄着拐杖,带着30多名家族成员回到故土。当时,陈守仁家族福利基金会向扶贫、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捐赠850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另外分别向泉州师范学院、黎明大学、鲤城区中山陶英小学、王宫旅游文化康乐协会进行了捐赠。
今年1月18日,陈守仁次子陈伟利代表香港联泰集团向鲤城区捐赠华侨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基地项目建设资金1亿元。这是泉州首个“华侨+文旅”项目,将围绕足球体育主题,引入华侨体育产业。
陈伟利表示,一直以来,父亲都教育家人要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多做善行善举。此次项目的签约是陈守仁家族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体现。此前,陈守仁的儿子陈亨利和陈伟利就先后为华大捐建了陈亨利文科教学楼以及泉州师院陈伟利体育馆等。从陈守仁家族成员的频频善举中,足以见得陈守仁对子女教育及家风建设的重视。
陈守仁长子陈亨利表示,未来,陈守仁家族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鲤城发展,在教育、助老、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尽己所能,带动更多资源来到鲤城,助力家乡的经济发展及公益事业。“时至今日,父亲仍然付出大量心力和时间投入慈善工作,从不言倦。父亲的魄力和勤奋,一直是我们家族的模范。”
“我从小就经常跟长辈们一起回到泉州。这次,我们把家族第四代也一起带回来,让他们像我们这样从小就对家乡有感情。”陈守仁的孙子陈孝哲说。
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当年立下的承诺,如今一一兑现。而这沉甸甸的家国情怀、慈善信念,也由这位耄耋老者传递至年轻一辈心中,星火如炬,绵延不息。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