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由泉州古城办、泉州文旅集团主办的“小山学堂·泉州学讲座”文史系列首场开讲,原泉州市副市长、泉州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组长、《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祖拳传承人周焜民在市区小山丛竹奉献了题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讲座,与大家共同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路径。
“小山学堂·泉州学讲座”文史系列首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讲
城市如艺术品要慢慢“揉捏”“雕凿”
市民认真听讲座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要如何保护、传承、发展?在成为世界遗产之后,站在更高层次延续城市文脉聚焦泉州各界关注。22日,《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获批,意味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了法规支撑。前日,由泉州古城办、泉州文旅集团主办的“小山学堂·泉州学讲座”文史系列首场开讲,原泉州市副市长、泉州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组长、《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祖拳传承人周焜民在市区小山丛竹奉献了题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讲座,与大家共同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路径。
文化是城市保护更新的灵魂和灵感
周焜民称呼自己为一名“守城人”,不论是在任或者退休期间,他一直关注和参与泉州的城市规划、名城保护、文脉赓续工作。在两个小时的讲座分享中,他从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展开,结合古城的历史、国内外的案例和泉州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建一座新的城市很容易,建一座美丽的城市难。保护、建设泉州这座优美的城市,要将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关系处理好,要把山水城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周焜民把城市比作一个艺术品,需要慢慢“揉捏”“雕凿”,下足绣花功夫。“秉承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真实性与完整性并重,切实保护好并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至关重要。”
“二十年申遗追梦路一朝圆梦,而泉州人对于成为世界遗产的探索早在1926年就已经埋下火种。那一年,中国历史考古专家陈万里、张星烺来泉考察文物古迹,调研泉州作为曾经的东方商港在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地位,研究成果发布后唤起了泉州学界对于泉州对外商贸交流史的关注和研究。”周焜民说,文化是城市保护更新的灵魂和灵感,自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尽心尽力为此项工作擘划、推进,也正因为如此,泉州的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悠久丰厚的遗产资源不但得到继承、保护,而且逐渐鲜活。
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期保护工作,为泉州申遗作了准备。现在泉州已加冕世遗城市,一切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都要以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前提。“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要充分考虑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应当是视为发展灵感的直接源泉,文化同样也是社会的调节器。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脆弱易损性,保护是第一位的。要活化利用泉州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展现‘世遗泉州’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影响力,促进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与发展。”他以西街为例,认为要让西街活络起来,应该更多地引进文化因素,展示更多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控好商业网点布局,让老街新生的同时,留存文化底蕴,更好地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积淀,呈现活态特征,使西街之旅成为多样性文化之旅。
为古城业态“培土”“给养分”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代代接力。在场人员听了讲座后获得了启迪、感受了初心,也更坚定了信心与决心。
“老一辈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做了很多工作,为泉州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保护呕心沥血。目前我们在做的古城保护修缮过程中,自上而下的力量很强大,但还需要努力,还要更充分调动民间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自信与自觉。”泉州古城办常务副主任,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伯群介绍,在古城业态方面将注重“培土”“给养分”,努力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好的环境。
“听了讲座后更加坚定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的信心,过去泉州共出台7部地方法规,其中3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郭培明表示,未来五年的立法规划中,也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讲座中的不少细节也让聆听者动容。“了解了很多历史细节,包括西街的保护、后城的变迁等,特别感动的是老一辈人为了守护城市文化殚精竭虑、四处奔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守护文化遗产是每一个泉州人的责任,我们年轻人应当不忘初心,身体力行加入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来。”市民王先生表示。
未来,小山丛竹古书院将继续邀请在地文史专家开展泉州学讲座,挖掘泉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涵养深厚的文化自信。以文化课题启迪思考,唤起人们对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自觉性,延续泉州的历史文化脉络。
来源: 责任编辑:傅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