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安溪竹藤编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学生们妙手编织,把竹藤编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彰显独特的工匠精神和风采,并以福建省第一名的佳绩,荣登此次艺术展演一等奖。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现场参观工作坊,并对我县传承竹藤编技艺的做法给予高度赞誉。
“竹藤编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正走在一条卓有成效的实践之路上。”在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清河大师工作室,陈清河向记者讲述竹藤编这门技艺传承的安溪实践。(记者洪金示/文 刘伯怡/图)
拾级而上精益求精
“传统工艺,要不断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不断创新,才能永远保持它的生命力。”陈清河说,一个产业的形成需要有个发展过程。竹藤编是安溪的传统工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竹编工艺,到八十年代的竹藤编工艺,九十年代的藤铁工艺,再到如今的家居工艺。“把新材料、新艺种融入传统竹藤编工艺之中,与现代市场、人们的需求相结合,在传承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走出了一条由竹藤编-藤铁-家居工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传统工艺传承的是技艺、机理,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竹藤编工艺的传承,不一定要在材质上传承。”陈清河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把“刚柔并济”的理念体现在工艺中,将钢铁与藤丝巧妙结合,创造出新艺种——藤铁工艺。制作过程,也借助焊接、切割机等现代制作机具,广泛吸收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推陈出新。
竹藤编在经历了家庭作坊、联合办厂、集体经营等阶段后,制作工艺日渐成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如今的“互联网+”,安溪藤铁工艺的蜕变,浓缩了一代代安溪人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如今,身为全国劳模、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竹藤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安溪“藤铁工艺之父”的陈清河已年近八旬,还办起竹藤编技艺传习所、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将这一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近两年来,陈清河开始研究汉字的编制技法,把竹藤编这门传统技艺融入到汉字编制当中。“计划跟软件开发专家合作,开发研究设计软件,设计图稿,让人们依图而编,并在全国普及推广,是宣传中华文化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广泛的意义,也是我们传承竹藤编技艺一个很好的探索。”陈清河说。
代际传承活力涌动
“从幼儿班、小学、中学抓起,让学生从小认识、接触传统的编织技艺。县十八小学、二十小学、华侨职校早已开课授艺,还将有更多中小学校开设竹藤编技艺工坊,让更多孩子加入技艺传承队伍。”陈清河表示,在非遗传承发展艰难的当下,我县竹藤编技艺进入校园,从孩子抓起,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借助多样手段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竹藤编技艺进校园
为此,县第二十小学将藤铁工艺技术引入课堂,开设编织社团,还编写教材,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聘请陈清河的弟子陈淑华辅导,学校则安排教师跟从学习,配合辅导。我县竹藤编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学生对竹藤编技艺驾轻就熟,一根根简单的竹藤,经过他们的巧手编织,瞬间就变成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增强年轻一代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让更多人参与非遗传承之路。”县家居工艺文化产业管委办主任陈鸿鹏表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遗技艺传承创新,今后,这项技艺还将逐步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使非遗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赋予传统工艺更多时代内涵,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从而留住传统技艺,让非遗文化活力再现。
而成立于2012年的陈清河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开设家居工艺设计专业课程,探索出一条集产、学、研为一体,“传、帮、带”一起抓的新型培养家居工艺文化产业技术人才及工艺大师之路。
“华侨职校全校3000多位学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每周都有竹藤编专业课程。”陈清河介绍,每年都有来自省内重点中学的2000多名师生到场游学,如厦门双十中学、福州师大附中、泉州五中等。这两年来,还有来自海峡两岸的大学生,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以及省外一些学生通过夏冬令营,到工作室学习竹藤编技艺。
全县学习编织技艺蔚然成风
去年,陈清河劳模创新工作基地还为湖上乡盛富畲族村开展三期农村实用技术竹编产业培训班,提升村民竹编技艺,提高产品附加值。6年来,劳模创新工作基地为企业培训专业人员3000多人次,带动企业研发300多件新产品,100多件产品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指导企业创新获得大量订单;先后组织参加了十五次国家、省、市、县精品展会,50多件作品获奖,为安溪藤铁工艺对外宣传、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
携手高校阔步向前
“三年前,我们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建教学实验基地,二年多来,取得很好的成果。去年12月,共建成果在深圳文博会汇报展出,引起很大反响。”陈清河认为,我县为中国工艺美术如何深化改革提供范例,也为中国高等教育艺术类如何艺匠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走出一条路子。
2015年11月,首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师生到安溪参观,期间,艺术硕士生贺欣悦向安溪竹藤编技艺传承人陈清河学习竹藤编技艺,虚心求教,实地学习竹藤编。之后,贺欣悦将安溪竹藤编工艺运用到内衣创意上,交出作品《竹·韵》,获得“中国国际内衣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及15万元奖金。
陈文令作品:《根深叶茂》
2016年10月,我县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建教学实验基地。牵手高校后,一批艺术精品也如期而至。陈清河介绍,清华大学研究生深入企业,与我县工艺企业合作设计创作,设计出《西游记》等17件佳作。“作品很好地将高校艺术研究思想与我县工艺品制作工艺结合起来,风格简洁,创新独特,富有美感。”陈清河说,“作品不仅富有国际艺术特色,还兼顾我县工艺品的实用性,确实让我县工艺界大开眼界。”
“与高校深入合作,在研发产品时能擦出思想火花,能深化艺匠融合,拓宽国际市场路径。”陈鸿鹏介绍,双方在课程教学实验、专题项目研发、企业高管及设计师培训、举办设计大赛、展览和创建工艺实验室等方面的合作,实际上是“艺”“匠”尝试整合,这促使传统工艺与现代融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铁艺作品:《双铁交映》
“当前,我县正在组建安溪家居工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为提升安溪竹藤铁工艺产业的文化内涵与创意核心价值,出新品、出精品做示范。”陈鸿鹏表示,将探索安溪传统茶文化和竹藤铁工艺文化相融合,研究涉茶工艺礼品和旅游纪念品;研究传统竹藤铁工艺文化与现代环保、节能新光源LED相结合的新型创意室内外灯饰灯具;研究建立家居工艺文化饰品资料库,收集国内外市场信息、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资料,为安溪藤铁工艺产业二次创业、转型提升服务。
来源:安溪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小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