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有人说,影雕是石头上的刺绣,有人说,影雕像油画一样有“足以乱真”的效果。她却说,刺绣坏了可以拆了线重绣,油画坏了可以涂了再来,但影雕一坏就废了,只能给学徒做练习,所以影雕制作容不得差错!她就是泉州石雕行业家喻户晓的影雕大师——刘碧兰。
刘碧兰
人物名片:刘碧兰,女,1952年出生于惠安,1972年在惠安石雕厂学艺,1993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1995年获高级技师;1996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0年再获省十大能工巧匠光荣称号;2002年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首届中国石雕艺术家;2013年被评为中国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4年成立劳模大师工作室;2015年首届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被誉为“中华第一女影雕师”。
1972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家女刘碧兰进入了惠安石雕厂,跟王清标等师傅学习影雕工艺。
学习影雕工艺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影雕需要通过选材、切割、抛光、打稿、雕刻这五个步骤形成最终的作品。最难的就是对黑白颜色的处理,重点则白,轻点则黑,在轻重疏密之间,形成美轮美奂的光影效果。而这样的技巧没有捷径,娴熟的技艺手法和强大的绘图功力决定了影雕作品的品相,只有通过影雕师多年来的经验积累才能完成。普通人学习影雕都要先学习三年绘画,再学三年雕功,苦练学六年,才能出师。但是刘碧兰好像就是为影雕而生的,她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能独立完成人物、山水、鸟兽、花卉等影雕作品制作。
、
2000年,在刘碧兰率领下,仅用50天就完成了中华世纪坛56个民族象征图案大型石佛雕工程,从此刘碧兰名扬四海。在所有的雕刻题材中,人物的塑造都被公认为是最有难度的,而刘碧兰却恰恰最为擅长人物雕刻,尤其是让所有雕刻师都畏惧三分的眼睛雕刻却是刘碧兰的拿手绝活,不论是妙龄女子的剪水双瞳,还是英雄人物的炯炯大眼,都能在刘碧兰的巧手雕琢下熠熠生辉,栩栩如生。由于她在雕刻人物肖像方面的特长,刘碧兰曾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李鹏、撒切尔夫人、菲律宾前总统科·阿基诺、德国总统科尔、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等创作了影雕肖像,有的作品甚至还被外交部选为外交礼品。
八十年代学影雕的人很多,为什么刘碧兰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天资以外,更重要的是她的热爱、坚持和拼搏的品质。因为热爱所以苦练基本功;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不懈;因为热爱所以她不断探索,不断拼搏。也许有些匠人已经摆脱了生活的困扰,也许他们凭借手艺已经把生活过的不差,但与匠人周围的物质世界相比,他们对于技艺的极致追求,对于兴趣乐此不疲的精神世界才是最迷人的部分。刘碧兰热爱影雕,她融入了影雕,影雕也融入了她的生活和内心。
影雕既有摄影光学的同等艺术效果,又能体现绘画笔触技法,独具艺术神韵,但精湛的技艺往往需要岁月来打磨。影雕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当然也是很复杂的,但是,要对于每一个工序,重复一万遍那是比较简单的,要是到最后千万遍,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刘碧兰的心头一直有一个结,那就是传统影雕技法的传承。学习影雕的徒弟来来去去,因为影雕需要的漫长周期而选择了放弃,刘碧兰只能更加用心的传授,让徒弟通过影雕能把生活过好,继而能沉下心,精研技艺,成为大师。她为影雕事业培养了三百多名影雕技工,多人被评为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为影雕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还有让她欣慰的是,她的后代也流露出对于影雕的兴趣,稚嫩的小手拿着和自己身形比例极不相称的钢钎,在刘碧兰手把手的带教下,雕琢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这让她兴奋不已。
时代在发展,影雕如何适应主流的审美,这是摆在刘碧兰眼前的难题,影雕相比其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难找到商业的切入点,但无论是定制还是纪念品,无论是内容的创新还是色彩的导入,刘碧兰没有放弃努力,除了雕琢技艺,更多时间她在参加展会、行业峰会、论坛,她亲自竖起石板表演影雕,让作品尽可能的曝光,她希望更多地人能关注这项技艺,影雕的巅峰不会仅仅在她手里。
古先圣贤认为,成人之大本,一日:发心,一日:愿力,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万物变化,如电如幻。唯有匠人,择一事,从一生;唯有匠人,独具匠心。刘碧兰相信,一切伟大,都是从微小的积累和质变。刘碧兰语重心长地说:“我现在想跟年轻人讲一下,就是说做什么事要专注,才能做到极点,极致的背后是你想不到的那个世界。”(吴华佳)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吴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