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内容

文艺批评要“批评”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02-11

谈到当下的文艺批评,“失语”“缺席”“乏力”等等,可以说是表达不满最多的词。尤其当面对互联网时代所形成的新型文艺形态,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数字文学、新媒体艺术以及形形色色的多元化文艺样式与各种跨界的亚文学、亚艺术时,文艺批评表现得惊慌失措、无言以对,丧失了其应有的话语权及批评权利。因而,文艺批评就自然沦为市场的奴隶、人情的交易,甚至西方理论的跑马场。面对这样的现实,文艺批评的当务之急是重塑科学、健康、锋利的批评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着手。重塑文艺批评的时代精神

毋庸置疑,近30年来文艺创作繁荣的背后,也有隐忧。评价标准复杂多变、体系混乱导致的批评弱化即是其中之一。文化全球化的现实我们无法回避,文艺批评无疑也需要有开放的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照搬西方理论,埋头追逐,盲目崇拜,跟着别人走,而是要重新认识中外文艺批评传统及特点,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重建中国文艺批评的主体精神。我们赞成立场、理论体系的多元化,以丰富文艺思想的百花园。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以中国的、当代的立场和角度,看待和分析文艺现象、文艺作品的思考不多,言之有物的批评不足,商业化语境下文艺批评的精神普遍缺失。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文艺批评在功利主义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因此,必须重启时代精神这一大概念,而且要重建一条能够将当下的文艺批评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整体性思想。具体而言,就是要站在这个时代应有的价值立场上,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破除唯市场化的错误取向,确立起强烈的责任感意识:以历史的责任感透过文化艺术新现象发现文化艺术发展的新规律,确保文化艺术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研究文艺发展过程中的新规律,指出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善于发现与扶持文化新人,确保文化艺术事业的有序发展;厘定文艺理论,制定适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新的文艺批评体系。简而言之,就是要批评淘汰劣作,引导艺术家走向精品;发掘优秀作品,并完成时代精品的经典化。这样才能够切实履行好文艺批评的责任,并为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艺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重塑具有批判精神的

文艺批评家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价值多元,亟须批评家的批评精神、批评锋芒。批评精神的弱化,源于文艺批评家在商业化语境下缺失了对艺术标准的维护和坚持,没有正确的文艺批评标准,就很难有批判精神。比如,有人把文艺作品等同于普通商品,用商业标准评判文艺作品,这是标准的严重丧失。针对近些年来文艺批评界出现的这些不良倾向,我们有必要倡导一种勇于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地为文治学的品德与风气,使文艺批评回归本质,为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这即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求真”思想,也是他用来批判、剪除不求真的“恶草”(“瞒和骗的文艺”),也用它来培养、灌溉“佳花和佳花的苗”(能够真实反映人生的作品),其根本目的还是要建设一种“为人生”的文学,追求真理。然而,这种“真”在当代语境下的言说对象,正是“娱乐至死”的文化拜物教浪潮,正是某些论调高声宣扬的“文化无灵魂”主义……多元不等于没有原则,宽容不等于肆意放任,和谐不等于不辨是非,在众声喧哗、泥沙俱下的当代文化现场,批评家必须以“真”为准绳,在评论中体现出主体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作为严肃的批评家,必须要有一种批判精神和“求真”思想,要有运用自己的理性严肃批评的能力。面对那些背离艺术,拥抱金钱的烂俗作品,必须要举起刀子,像剜烂苹果一样,“剜”掉它。批评家倘若不能对文艺作品说真话,讲道理,让商业利益替代艺术标准,怎么会出精品、出人才?

重塑文艺批评的批判精神 文艺批评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并不仅仅在于对文艺现象进行描述与阐释,还要对这个时代的文艺发展趋向,给予规范与引导。要强化文艺批评的职能,祛除文艺批评的沉疴,必须重塑科学、健康、锋利的批判精神。这就要求文艺界摆脱物质利益驱使,摆脱人情关系的束缚,改变以“官本位”为中心的学术体制。批评家应秉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保持客观、学术、理性的态度,保持自己的纯粹,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历史意识和美学观念为坐标,通过抓撷疑难热点,展开观点的碰撞、思想的火花和智力的交锋,去发现、解析、领悟截然不同的艺术世界,获得崭新思维空间、高超见解。而不是摇尾乞怜的马屁精和人云亦云的应声虫。唯此,文艺批评才能走出靠取悦生存的迷途,真正实现以批判、探索、求新为精神旨归。总之一句话,文艺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我们需要批判的文艺,但批判不是找茬,而是纠偏。敢于揭丑亮短,敢于批判指正,这样的文艺,无疑也是社会的福利。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镜子和良药,文艺创作的繁荣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是一个相互砥砺、相生相长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文艺批评应该在实践中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和有效性,形成自己的话语系统,在独立的审美判断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当下火热的文艺现场真正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文艺批评要敢于批评,才能回归到批评的本位,建立起批评自身的公信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