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举全国学者之力,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精选100部经典,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启发读者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激活经典,熔铸古今。这部丛书,既可以为国人提供一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权威读本,也能通过译介和交流,成为世界各国学习了解、研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
自西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以来,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巨大增长,另一方面也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和危机,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产能过剩、地球变暖、军备竞赛、恐怖活动……人们发现,古老的东方文化,即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解决危机的智慧与方法。
上世纪末钱穆先生于他96岁时留下的著名的“临终遗言”《天人合一论——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中指出:“ 近百年来,世界人类文化所宗,可说全在欧洲。最近五十年,欧洲文化近于衰落,此下不能再为世界人类文化向往之宗主。所以可说,最近乃是人类文化之衰落期。此下世界文化又将何所向往?这是今天我们人类最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以过去世界文化之兴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则不易再兴,而中国文化则屡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即能注意到不违背天,不违背自然,且又能与自然融合一体。我以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趋,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
季羡林先生也有过类似的观点,即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认为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他说:“从前几个世纪来看,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占领导地位,这是东方,三十年河东。到明朝末年,西方文化自天主教传入起,至今几百年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福利,但另一方面也带来灾难,癌症、艾滋病、淡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等。这些灾难中任何一个解决不了,人类就难以继续生存。怎么办?人类到了今天,三十年河西要过,我们就像接力赛一样,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接过这一棒,用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去除掉这些弊端。”
实际上,西方思想家也看到了这一点,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于中国文明。”又说:“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
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编辑出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举全国学者之力,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精选100部经典,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启发读者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激活经典,熔铸古今。这部丛书,既可以为国人提供一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权威读本,也能通过译介和交流,成为世界各国学习了解、研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
我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的诸多危机。正如诸多学者所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二、有利于世界和平。中国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尚武好战的民族,我们历来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的外交思想是“协和万邦”“亲善睦邻”“世界大同”等等。三、有利于世界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对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价值,我们自己研究得不够,西方更了解得不多,要通过文明互鉴、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多、更好地认知、学习、欣赏、借鉴中华文明。
(王能宪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委)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