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阿姨和儿子分工明确,一人往捏扁的剂子放入豆沙,一人包豆皮。
核心提示
如果你到了永春,享用完一餐盛宴后,热情的永春人一定会拿出一盘圆圆扁扁、金灿灿的甜品,再配以花生汤之类的汤品邀你品尝。这个甜品可不一般,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堪与泉州豆沙饼、晋江石狮甜粿媲美。它就是让众多闽南人和东南亚华侨赞不绝口的榜舍龟。
糯米提前浸一晚 磨成米浆
下午三点多,在永春当地人的带领下,记者及幸运食客@猫衣尔来到永春县岵山镇磻溪村吴素华的家中。此时,她正坐在椅子上,用手不断地揉着淡黄色的糯米团。今年43岁的吴素华嫁到陈家以后,便学会了制作榜舍龟这门祖传的技艺。因为料足味美够正宗,每天订购电话不断,最多时她一天要做近一万个。
“我昨天就把糯米泡水一个晚上了。”吴素华说,一个晚上之后,糯米全部被泡开。将糯米淘洗后放入石磨中磨成米浆,再把米浆放入袋子,用石块压着待它慢慢沥干水分,就变成了糯米团。在她家门口,两块几十斤重的石块就是用来压糯米浆的。
为了让榜舍龟的糯米皮呈现金黄色,吴素华会在糯米团里加入少许红糖。当她熟练地揉捏糯米团时,她的儿子突然从锅里捞出几团金灿灿的食物放入到糯米团里,就着一起继续揉捏。“从糯米团里取出大概1/5,放到沸水中煮熟,再加入到剩下的糯米团中一起揉捏,这样会更有嚼劲。”
灶台蒸煮可使味道更香
柴火烘焙绿豆沙 入口即化
揉捏两三分钟之后,糯米团的表面变得十分光滑。吴素华取出1/4的糯米团,揉成长条状以后,再切成宽约2厘米、长约3厘米的剂子。“先把剂子捏成圆形,再往中间放进约6两左右的绿豆沙。”在手上沾上一点花生油后,她左手握着糯米团,飞快旋转着,而右手则迅速地将糯米团捏紧。
“这用来做馅料的绿豆沙看起来金黄金黄的,轻轻沾一点品尝,甜甜的,入口即化。”吴素华告诉我们,这是从市面上买来的脱皮绿豆,用水浸泡一个晚上了。将水分沥干后,要把绿豆放到沸水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再次沥干,再放到锅中,用中火焙干。
为了让绿豆保持原有的香味,吴素华用烧柴火的灶台烘焙。“半个多小时后再把绿豆倒出来,加入适量白糖一起碾成粉末状。”其子则在一旁,将包好的榜舍龟放到豆皮上,剪掉多余豆皮后放入簸箕中。这些榜舍龟大小相同,每个都在一两左右。
蒸好的榜舍龟金灿灿,吃起来糯米香中又浸透着豆沙香。
灶台蒸熟榜舍龟 香飘海外
簸箕内盛满榜舍龟后,吴素华拿到灶台上,用大火将其蒸熟。“大约蒸半个小时。”因为用柴火蒸出来的味道较香,吴素华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蒸煮手法。半小时后,原本淡黄色的榜舍龟变成了金黄色,表面被刷上一层花生油,看上去更油光闪烁,摸上去又韧又嫩,闻起来有股淡淡的糯米香。
待榜舍龟放凉,便可食用了。放在口中轻轻咬一口,表皮很有嚼劲,却又不像普通的糯米糕会黏牙,淡淡甜味的豆沙像是粉末般入口便与糯米融合在一起,让人满嘴都是绿豆香。“里面的馅料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换成花生、黑豆、金橘等等。”
为什么这种由糯米做成的甜品会被称为榜舍龟呢?据说,很早以前,闽南一带在给长者做生日、祝长寿时,都要备有一种糯米做的食品,以祈延年益寿。龟由于寿命极长,有龟年鹤寿之语。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种食品取名为“寿龟”或简称为“龟”。清朝嘉庆年间,一位叫作孙榜的人在永春五里街卖糯米龟,因为人正派,被尊称为“榜舍”,后来,永春人便把孙榜舍做的龟简称为“榜舍龟”了。
如今,永春的华侨、港澳同胞,每每返抵桑梓探亲访友,也总要饱尝一下这难得的美食。有的临走前,还要捎上一袋,让没回来的亲友也共享一下家乡的美味。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