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器将糯米粉搅拌成团
橘红糕因“橘”字与“吉”字音近,常作为永春县乃至泉州各地百姓在传统节日和婚庆时的必备甜品。近日,记者前往永春县达埔镇的一家老字号橘红糕店,探访橘红糕制作工艺,发现最为传统的橘红糕并不是橘红色,而是由糯米与白糖制作而成的半透明状米白色。
制作
先搅拌糯米粉团再和糖
一盆10斤重的糯米粉,一锅烧开的热水,一袋10斤重的白糖,便是25斤橘红糕的全部原料。做了30多年橘红糕的王永成师傅,一边把糯米粉舀入沸水,一边搅拌,让粉溶于水变成粉团,根据粉团的情况适度加水。“糯米需要提前浸泡12小时,再搅碎成粉。”王师傅说,10斤糯米粉需两斤水,凉水沸水皆可,沸水搅拌出的粉团黏度低。
10分钟后,另一位师傅将搅好的糯米粉团拿起放在桌面,用塑料板将其切成一片片手掌大的粉饼后,再陆续放回沸水中。王师傅把火调大,拿锅铲轻轻拨动水中的粉饼,然后把煮熟浮上来的粉饼铲起,放入盆中。
待10斤糯米粉饼全部煮熟捞起,王师傅清洗锅换上新水煮沸后,缓缓倒入10斤白糖。在大火状态下搅拌10分钟左右,让白糖变得黏稠,呈米黄色。然后,他把煮熟的粉饼放入糖水中,拿棍用力搅拌,7分钟后,粉饼与糖水融合成新的米白色粉团。“等5小时后粉团凉了,便可切成块。”
凉了的粉团同果冻一般,晶莹剔透。王师傅在桌上洒上糯米粉,粉团在糯米粉的包裹下被切成块状,至此,传统橘红糕便制成了。王师傅说,花生粉包裹的橘红糕算是新口味,成品呈橘黄色,叫“橘红糕”似乎更为贴切。
橘红糕成为不少地方的婚庆主要食品
传说
系刘备娶亲专用喜糖
米白色半透明的传统橘红糕为什么以“橘红”命名?店铺老板娘郑爱英说起一个民间传说。据传,永春橘红糕的制作始自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东汉末年,刘备借用荆州久而不还,吴主孙权念念不忘,都督周瑜献计,让孙权假意将妹妹孙尚香许配刘备,若刘备来吴,趁机扣为人质,索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令人做下橘红糕、麻枣等又甜又香的美味小食,委派赵云保护刘备赴吴。
一到东吴,赵云便令士兵沿途分发这些美味小食给当地大人小孩品尝,并大肆宣扬这是刘备迎娶孙夫人的喜糖。东吴士官百姓闻听,更代为传播,致使孙权骑虎难下。结果刘备稳操胜券,娶下孙权妹妹孙尚香为妻,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后来,为图吉利,这种原料、做法简单的甜品被民间称为“橘红糕”,代代流传,和麻枣一同作为订婚喜糖,也是永春等地结婚喜宴的第一道佳肴,因音近“吉红”,寓意新婚夫妇吉祥、美满。据了解,橘红糕的制作分布较广,不局限晋江、安溪等泉州地区,厦门同安、江苏苏州、广东潮州,甚至黑龙江省哈尔滨都有生产。()陈灵 陈小阳)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