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诗山凤山寺,原名“郭山庙”,又名“将军庙”“威镇庙”,是一个神仙与菩萨同列,道佛两教并存的寺庙。寺庙地处南安西北部诗山镇境内的文章山麓,山因似凤而得名。后枕文章、砚笔;面揖高盖、龟山;育浆耸于左,天柱耸于右;钟鼓两山并列对峙,为凤山游览区环境幽静之衬托,蔚为奇观。明代通判颜廷渠(永春人)赐匾亲题“凤山胜览”,把凤山寺景区列为诗山十八景之冠。
历史沿革
凤山寺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初年(936—947年),供奉郭圣王。到了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乡邻增修庙宇,使之殿寝、廊庑、门庭、层阶齐全。直至宋理宗开庆初年(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广泽尊王”,并赐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类凤盘舞,从此改名为“凤山寺”。此后300年,风荡雨淋,栋宇虽有修葺,但寺貌未作扩建翻新。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年),倭寇劫掠诗山,纵火焚毁庙宇,所藏敕赐匾额荡然无存。明穆宗隆庆丁卯年(1567年),乡邻募资重建;明神宗万历庚辰年(1580年),继而扩建;清宣宗道光丁亥年(1827年)到清德宗光绪戊寅年(1878年),相继屡有修葺营造。寺宇规模日益宏敞,壮观绮丽,不失旧观,又增建诸多前代没有的设施。宋、明、清各代都有皇帝为之赐匾封号,因而香火鼎盛不衰。
后因沧桑多变及十年浩劫,寺庙、佛像荡然无存,凤山胜景几乎倾地湮没。1978年冬,在海内外同胞的极力倡议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古刹得以重建。经20余载的营造,凤山寺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规模日趋宏伟。
建筑特色
凤山寺规模宏大,纵16丈,横1.4丈。寺殿分前后三殿。主(中)殿高1.8丈,夹室各一,东夹室祀尊王、尊妃像,从其坐古藤化身之旧迹,室后为内寝;西夹室供奉释迦牟尼、南海观世音金身。
前殿高1.85丈,中祀尊王,旁祀崇德侯、显佑侯、黄太蔚、陈将军,以其有功于王。殿宇疏以庭院,绕以墙垣。垣屋翼于左右,有30余间,为寺僧聚纳之处。庙门高1.4丈,明代举人、永春颜廷渠题寺匾“凤山览胜”。门内一巨石,山峭卓立,状若云鬟,昔人喻为凤髻。门外列砖为庭,曲磴层阶穿数而出。
2004年夏,凤山寺主殿重修,殿宇楼阁宽敞轩昂,焕然一新,倍增宏丽。宫殿式建筑、殿柱詹翼雕梁画栋、腾龙舞凤、朱墙碧丽、耸翠流丹、古色古香。精雕细琢辉绿岩的翔龙蟠柱,飞凤呈祥,麒麟石狮等,突出了诗山的传统石雕技艺;神态和蔼慈祥的广泽尊王、尊妃神像,如来、观音等佛祖和各种神态不同的十八罗汉塑像,从群体组合到单体结构,直至细部装饰加工,备极工巧,栩栩如生。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风格,风光远胜当年。
对台交流
明清时期,泉州移民大量入台,广泽尊王信仰最初由南安郭氏族人带入台湾。至今,广泽尊王分炉在台湾已有400多年历史,庙宇多达600余座,遍布岛内。较有规模与知名度的有:台南西罗殿、高雄金山寺、台中保安宫等。其中,云林县土库镇的凤山寺,据传为分炉台湾最早的庙宇。史料记载:崇祯年间,唐山先民渡海来台,为求风调雨顺,保佑拓荒顺利,奉祀故乡神祇‘保安广泽尊王’,因缅怀故乡情意,将庙殿正门面朝西方。两岸广泽尊王信仰香缘一脉,所以台湾庙宇皆奉凤山寺为祖庙,都有定期捧神像回祖庙拜谒进香的习惯。
2009年7月,广泽尊王金身首度前往台湾巡安,所到县市,各宫庙都以最隆重的祀典仪式迎送。据台媒统计,参与的台湾民众超200万人,在台南巡游更是出现10万人参拜,踩街队伍长达7公里的盛况。
从2010年开始,南安市连续举办了四届以“弘扬凤山文化,同谒广泽圣王,共享太平和谐”为主题的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在海内外港澳台侨乡亲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凤山文化已成为南安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
旅游看点
凤山寺殿巍然屹立,绚丽超凡,历代皆曾修葺拓建,诸多神话传说使整座山充满神奇色彩,是道佛的仙境圣地。由于地胜优势,历代许多名士诗人墨客都前来题咏,以志景仰,散发出浓厚的古文化气息。
经过多年的景区开发建设,凤山寺已逐步形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高品位风景名胜区。登阁凭栏眺望,一睹凤山胜景全貌,饱览山川秀色:古木奇树参天,碧草异花遍野,彩蝶翩飞起舞,翠鸟珍禽欢唱,更是蔚为奇观。新建的诗山街、民房楼宇、工业区栉比鳞次,每当晨光熹微之际,平畴千顷,阡陌交错,云树烟霞,历历在目。仰观霞光万丈,祥辉氤氲,群林尽染,曲径通幽,翠叶满谷,一派清逸气象。入晚,山上山下,万家灯火,如霓虹吐艳;光明莹莹,犹如孔雀开屏。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更使凤山游览区成为一个繁花似锦的天然园林。
景区于2011年获评“国家3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
旅游小贴士
凤山古寺,幽幽山林,是个很不错的寺庙。自宋代以来,凤山寺屡显灵异,受历代皇帝封号,香火十分旺盛。广泽尊王的信仰也远播各地,常年都有络绎不绝的朝拜者。可乘坐南安专线车到诗山,再前往此地。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