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土蓬莱第一山”美称的九仙山,是一座集秀美风光、宗教圣地和文物古迹于一山的旅游胜地,位于德化县西北部,距离泉州市区140公里,距离德化县城关22公里,景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主峰“尺五天”海拔1658米,现已开发弥勒洞、金顶、灵鹫岩寺、永安岩4个景区,莲花峰、广钦寺景区正在开发中。山上的湿度、风速、雾天均居全国第二位,故有佛光、云海、雾凇等气象奇观。
人文历史
九仙山是闽南地区的宗教圣地。早在南北朝,就不知有多少求道的隐士在山中炼丹修行。到了唐代开元年间,高僧无比与徒弟普惠创建了灵鹫岩寺之后,道家逐渐退出,佛教的香火却长盛不衰,在明清时期,山中曾经建有大小寺院7座,灵鹫岩寺一度成为福建省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其18支房派的900多位僧人遍布各地,许多高僧分布于89座寺院里担任住持传教,香火远播闽台及海外。
建筑风格
九仙山文物蕴藏丰富,唐代开元丙辰年(716年)开山僧邹无比坐化前雕刻的弥勒石刻造像高2.7米、宽3.1米、周长8.90米,雕工精练,神态逼真,至今保存完好,是九仙山的镇山之宝,还有元代雕刻的戴冠观音石刻造像和千年古刹灵鹫岩、永安岩,历经修葺,香火长盛不衰,远播闽台及东南亚各地,还有集元、明、清时期50余处摩崖字刻和诗刻,为九仙山增辉。
灵鹫岩位于九仙山巅东侧,始建于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寺的墙、柱均为石筑,释迦牟尼等15尊佛像亦为石雕。明万历年间柱础重修,新建山门石坊,德化知县杨文正“一方净土”题匾和永春知县夏忠“胜迹维新”题匾于坊上。大学士张瑞图,太仆丁启睿,状元学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邑司训甘天训的题刻牌匾,悬挂于主殿两侧。清初整新两殿,增置岩田。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永安岩位于九仙山之南,赤水镇铭爱村、大铭乡大铭村的交界处。唐代开元年间,该地系九仙山僧邹无比垦种荇菜之处,故称“荇菜岩”。正殿的中梁用拱木组成的藻井,圆天画着太极圈,结构精彩别致,独具一格,明、清时期大学士史继偕,进士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偕其侄进士李为观、进士知府李道泰,先后为该岩题赠牌匾。现尚保存的有赖垓的“法云真际”牌匾和民国时期的两副木刻楹联,寺之东侧有护界亭1座。
旅游看点
九仙山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气象景观——云瀑、佛光;人文景观——唐代石雕弥勒佛是九仙山风景区的独特佳景。九仙山是历代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重要场所之一,是泉州市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九仙山年均雾日300天、相对湿度87%、平均风速7.0米/秒,分别次于四川峨嵋山、千佛山、吉林天池,列居全国第二,山顶有全国重点、福建省惟一的高山气象站——九仙山气象站。山上由于长年云遮雾绕,风云变幻、经常出现云海、云瀑、佛光等气象景观;冬天,瑞雪纷飞,银装素裹,是闽南观雪景的绝佳去处;还有高山奇葩——午时莲,奇竹——四角竹,奇树——一木四树以及珍稀的蝾螈(四脚鱼)。九仙山的奇石,千姿百态,形态逼真:有仙桃石、寿龟石、夫妻跷跷石、旋转石,还有的如鼓、如狗、如狮、如象、如法印等。异洞有蛇岳洞、九十九洞、摩云洞、齐云洞、弥勒洞等,“大者容数榻,小者蹲数人”。有的洞里有洞,有的洞洞相通,而弥勒洞,弥勒佛端坐洞中,光从石缝入,水从洞底出,洞顶佛光闪现,入洞气象幽深、清净,令人如临仙境,玄妙神奇,堪称一绝。
旅游小贴士
位于泉州德化县西北部赤水、上涌、大铭三乡交界处的九仙山风景区内的灵鹫岩和永安岩,都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泉州汽车站乘坐到德化的班车,走高速大约1个小时就能到达德化县城;从县城包车前往九仙山。也可从德化县城乘坐“德化—赤水”的班车,到九仙山隧道下车;到九仙山隧道距离九仙山景区还有11公里,这段没有公交车,只能徒步。所以最好还从县城包车前往。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