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位于晋江市磁灶镇前埔沟边村西边的金交椅山,距泉州城区 21.4 公里。窑场创建于唐末五代(10 世纪),衰废于元末(14 世纪中叶),是磁灶 12处宋元窑址中保存较完好的一处,为宋元时期泉州乃至福建重要的外销瓷窑之一。窑址范围约 15000 平方米。2002 年至 2003 年经三次发掘,发现龙窑窑基4处和作坊遗址一处。龙窑基均斜坡龙窑,其中Y2最完整,尚保存部分窑头、窑尾遗构,残长61.4米,宽1.55-2.1米。此外还发现有窑门道、路面、柱顶石等遗迹、遗物。作坊遗址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存有用于存放釉料的大缸6口,口径1米,分置三级台地。出土了一批青瓷和酱黑釉瓷器,另有零星的绿釉器、青白瓷、青釉褐彩器等发现。器型有执壶、罐、四系罐、双系小罐、水注、碗、茶盏、灯盏、盏托、器盖、小口瓶、轴顶碗(陶车零件),以及各式垫柱、支座等窑具。适合海洋贸易的瓷器一般胎厚、质粗、硬度大,纹饰渐趋简单,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适宜长途运输。金交椅山窑址出土的瓷器正是这类瓷器的典型代表。金交椅山窑址中出土的军持,又称净瓶,本是佛教、伊斯兰教徒随身携带的必需储水物品,佛教、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广泛传播刺激了人们对军持的需求,磁灶窑便抓住商机,大量生产这类物品销往海外。军持造型独特,外销特征鲜明,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典型物证。历年来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国家中均有磁灶窑产品出土,磁灶窑产品在器形、纹饰上也反映出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的风格,体现磁灶窑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来源:海上丝绸之路官网 责任编辑:林思喆